第114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兄弟姐妹们情人节快乐,小船是注定要孤身一人了。

~~~~~~~

普通的小船,宽度大都在2米左右,窄,也不会窄出太多,宽也不会宽出太多,而长度,大都在5、6米、7、8米不等。

如此,30步宽的河面中心,足够十几条小船并排通行了。

李元庆又怎的还会犹豫?

当即,李元庆与张盘、陈忠简单商议一番,船队便直接进入了三岔河的腹心。

此时,三部战兵有1500~人,加上水手杂役,差不多超过3000人。

按照河面的宽度,就算大船通行,其实也没有太多大碍,但为了保险起见,李元庆三人还是全部选择的小船,将数艘大船,留在辽河口,每部留下100战兵看守,由李元庆部把总王海负责河口船只协调事物。

如此,进入腹心的,便是400多艘小船,1200战兵,还有数百号水手杂役。

内陆河不比海上,形势错综复杂,加之此时三部人马又是逆流而上,李元庆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经验。

好在有官沧海在,李元庆直接将负责航行的任务,全权交付与官沧海。

对于此,张盘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

400多艘小船,便如同400多艘大鱼,一进入河面,便将河面堵得有些拥堵。

此时虽是冬季,但辽河口是辽河和三岔河汇聚的交叉点,水流量很大,而李元庆三人为了多带船只,每艘船上的士兵和水手都很有限,只能一起奋力划桨。

好在之前的晚饭,是李元庆慷慨解囊,不论士兵还是水手,吃的都很足,虽然风很大,但不到半个时辰,船队便顺利进入了三岔河的腹地。

官沧海带领几十艘小船在前方开道,李元庆三人,则在第二梯队前头的小船上坐镇,根据周围环境,随时应对各种变动。

此时,虽然进入了二月里,马上就要到春天了,但河岸两侧,到处都是一片枯色,就像大明在辽地的战局,让人很是压抑。

今晚虽然有风,但月亮不错,能见度很高。

到了子时,船队已经深入到三岔河腹地几十里,但河岸两边,基本没有看到人烟。

即便有一两个小村子,也都是一片死寂,没有丝毫有人烟的迹象。

陈忠不由长叹一声,“辽事这般不堪,你我都有责任啊。”

张盘也深以为意,“建奴猖獗,此祸不除,必后患无穷啊。”

李元庆点了点头。

走后世中走来,没有人比李元庆更了解金钱鼠辫的危害了。若放任历史自流,悲剧将不可避免的重演。

但此时,随着老奴的南征北讨,整个辽地,都已经落入了他的手中,大明在辽地已经全面崩盘,大明方面,即便再想有所动作,已经是很难了。

李元庆心中其实也很迷茫。

八旗兵的骁勇,他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以此时三部这点军事力量,根本做不了太多,只能是挑软柿子捏。

只可惜,软柿子哪里这么好找啊?

即便是在河岸边碰到了小规模的建奴主力,三部恐怕也只能选择落荒而逃。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如之前分析的一样,老奴得了广宁城的物资,必定会运送回沈阳,而这运送任务,十成都是要汉人奴隶来做。

这就是李元庆三部最大的机会。

夜风很冷,却也让李元庆的头脑更加清明,逆流而行,船队速度实在是提不起来,过了子时,马上就要天亮,李元庆必须要在拂晓前,找个地方扎营,先把三部人马隐藏起来。

陈忠和张盘说了几句,发现李元庆正盯着远处的河岸,忙道:“元庆,在想什么?”

李元庆一笑,“我在想,建奴的女人,该是什么滋味。”

陈忠本来兴致不错,一听李元庆这话,忙啐了一口,“元庆,你啥时候口味这么重了?那些蛮夷,跟男人一样粗壮。听说她们不仅能打猎耕田,到了战时,甚至可以跟士兵一样上阵。再说辽地苦寒,又能养出什么样的女人?还是我大明的女人好啊。尤其是江南的小家碧玉。”

陈忠长叹一声,看向了南方。江南,该是什么模样?

张盘笑道:“元庆,这事还不简单?只要咱们打下个大城,哥哥给你找几个来,你不久知道了么?”

李元庆一笑,“这倒是个好主意。”

说着,李元庆舒展了一下筋骨,脸色郑重起来,“两位哥哥,逆流的速度太慢,天色马上就要放亮,咱们得先找个地方扎营休息。”

张盘道:“元庆,这才刚过子时,咱们再往里走一段不迟。何必急在这时?”

李元庆摇了摇头,“有备才能无患。两位哥哥,咱们此行,绝不能轻易暴露行踪,否则,肥肉捞不到,反而会惹上一身骚。主要是咱们现在可用的情报太少了。我还是想先扎营,等白天得到了准确消息,再确定明天的行动。”

见李元庆这般说,张盘也只得表示赞同,“元庆,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小心了啊。”

李元庆不由莞尔,这句话,怎么这么熟呢?好像不止一个人这么说过了啊。

张盘点了头,陈忠这边自然没有意见,李元庆直接将选择扎营地的任务,交给了官沧海。

半个时辰不到,官沧海那边传回了消息,前方几里之外,河道有一个分叉口,在支流两岸,都是密林,有一个废弃的村落,队伍可以选择在那里扎营。

人类的文明史,总是和水分不开。即便是后世,大的城市文明,也都是依靠淡水而建。

此时有这么好的条件,李元庆当然要利用起来,当即下令,队伍前往废弃村落扎营。

很快,400多艘小船,悄无声息的改变了航向,来到了三岔河的这条支流里。

小村落不大,大概也就是4、50户的规模,但房屋都是夯土为主,这主要也是为了保暖。

与江南水乡大大小小的河流边村庄密布不同,辽地地广人稀,此时更是苦寒之地,人烟很稀少,加之辽西战事,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更是荒凉。

队伍很快在小村子里扎下营来。

李元庆令水手和杂役们先去休息,留下几部士兵值夜,剩下的士兵,也全都去休息。

逆水行舟,不论是士兵还是水手杂役,体力消耗都很大,已经是后金腹地,随时都可能遇敌,士兵们的体力也变得更为关键。

而水手杂役们,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体力还要值钱。

一旦遇到战事,若是不敌,可以迅速划船撤退。

河面大都百步宽,即便两岸有冰层,后金士兵却很难追到水里。

将一切安排妥当,李元庆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与陈忠和张盘一起,开始布置情报探索任务。

李元庆这边的探子,除却本部的人马,剩下的都是以官沧海麾下黑岛的海盗为主,他们比士兵们更加机灵,也更通人情世故,效果自然也比士兵们好上不少。

当然,明军中一名合格的夜不收,那都是极为强悍的。

可惜,李元庆这边成军时间太短,人才有限,没有这种人才,只能是走偏门。

但张盘麾下,却有几个矫健的夜不收,一看便是彪悍之辈,此时,也听令李元庆麾下。

此时,李元庆三部的位置,在娘娘宫北部,这个位置,距离沈阳、广宁一线,还有相当的距离,就算碰到鱼,估计也是前往辽南的镶红旗部,很难有太大收获。

所以,此次情报探查的主要方向,还是北面,辽河以东,这一块区域。

老奴即便是想屠尽辽西汉人,恐怕,也要先将他们当一段时间苦力,先把广宁的战利品运回来。

安排完了任务,三人各自去休息。

村子比船上条件好不少,也能生火,但李元庆反而睡不着了。

李元庆仔细思量,几番论证推敲,他的分析应该没有错,但李元庆总感觉遗露了什么,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是一种感觉,但李元庆却能感觉到其中的危险。

思来想去,还是无果,刚准备要睡觉,官沧海走了进来,“大人。”

李元庆笑着坐起身来,撤掉了身上的羊皮毯子,笑道:“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去睡。”

官沧海一笑,“这么舒服,反而睡不着了。”

李元庆点了点头,“还是老祖宗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我必须要随时保持警惕。”

官沧海点了点头,思虑了片刻,道:“大人,我忽然感觉,咱们的船队,进入三岔河腹地,并不是太过牢靠之事。”

他赶忙仔细解释,“大人,有船虽然方便运输,但同时也束缚住了我们的手脚。如若发生战事,我军只能选择退入河中,很难有其他作为。我仔细观察了这一带,河岸两边人口都不是很稠密。大人,咱们是不是可以走陆路,不但可以加快脚程,也能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船队方面,还是夜晚行军,尽可能靠近主力,隐藏起来。”

李元庆默然点了点头,沉思不语。

辽西战事已经接近尾声,船队虽然保险,但速度实在太慢了,照这般形势计算,每天能赶50里地,已经是风驰电掣了,要赶到广宁通往沈阳的官道,至少还要4、5天。

但这4、5天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

古人言,‘兵贵神速’。

李元庆这时也发现了此行的最大不足,谨慎有余,开拓不足。

三岔河由于之前一直是明军和后金军控制地的分割线,两岸人口很稀薄,陆路行军,并非不可行。

只要发现了目标,令船队尽快靠过去就是了。

“这件事,我再思量一下。时候不早了,沧海,你累了一天,早些休息吧。”李元庆柔和一笑,用力拍了拍官沧海的肩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