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只恐金碧涂未乾,死胡溅血川原丹。群儿拍手歌相和,此地宁容犬羊涴。”
——金朝营建新的首都中都大兴府,南宋诗人周麟之在国破家亡的痛苦之中发出了悲愤的诅咒,谁也不会想到这种诅咒会以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实现
派去昌平、良乡二县的信使回来了,两县果然没有回音,当地依旧坚信国家的防线坚如磐石,矾山县逃难的百姓也有一千多人表示想要回去。高俊不由得深深叹息一声,答应了这些人的请求。
桑干河沿岸的船只已经被中都搜罗一空,全军只能徒步沿河岸前行,高俊本来打算花一百文钱雇两个向导,那个会多国语言的汪古人孛端察尔却站了出来。
“老爷,带路这事交给小人吧。”
“你知道路?”高俊有点惊讶。
“小人常年走生意,居庸关、青白口、大口、紫荆关的路都熟悉,这段路我也走过,绝对不会带错路。”
高俊点点头,叫孛端察尔到郭延嗣那里报道,全军行进速度快了不少,走过一道河谷,面前豁然开朗,平坦的土地上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都是刚刚收获的土地,不时经过的村庄炊烟袅袅,看上去十分祥和。
“全军注意纪律,务必做到鸡犬不惊,各队队长派人去维持,犯错的老规矩。”高俊指的就是当初进矾山县前的约法三章。
每经过一个村庄,男女老少们都跑到村口围观,激动中带有一点不安,尤其是看到矾山灾民的时候,声音一下子大了不少,有叹息,有愤怒,但也有不屑——人们总是对其他人的遭遇缺乏同理心。
队伍继续前行,河对岸山上枫叶似火,还有点诗情画意的感觉。
“对面风景真不错,那是什么山?”
“那是西山,再往前是玉泉山。”蒲察阿虎常年居住在中都,自然非常熟悉。
“玉泉山?”高俊小小的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离未来的市中心已经这么近了。
“要是原来的时代,在这里应该能看见市区了吧?”何志也对高俊开玩笑。
“市区?玉泉山已经在五环以内了。”高俊苦笑起来,不回到古代,还真不知道首都原来这么大,现在大家连中都城墙的影子都没看见呢。
高俊记得中都的遗址是在老宣武区那里,确定了方位,步伐也不由得轻快起来。当天中午,高俊所部抵达中都城下。
金中都大兴府,本来是大唐幽州城,是唐朝镇守北方,威慑突厥、契丹的重镇,安禄山据此反唐,才有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后,幽州先后在在刘仁恭、李存勖、石敬瑭的统治之下,为了争取日渐强大的契丹支持,石敬瑭甘为“儿皇帝”,将幽州、云州为首的一十六州送给契丹,即为“燕云十六州”。
成长期的契丹如获至宝,广阔富饶的燕云为契丹提供了不竭的粮食、财货和武器兵源,助推小契丹变成大辽国,因而辽朝将幽州设为南京析津府,将云州设为西京大同府,与另外三京合为辽朝的“五京”,成为辽的统治中心。
北宋建立后始终未能夺回燕云,直到宣和年间,宋金联手灭辽,宋终于短暂的占据了析津府,并且更名为燕山府,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宋军表现低劣,被金军轻视,助推了金朝的侵略野心。
1126年,金军大举南侵,占据了燕山府,更名为燕京析津府,作为金朝的“京”之一,并且在这里设立了“行台尚书省”,作为东北的女真贵族统治中原的代理机构。
金熙宗、海陵王时期,女真贵族们终于意识到他们必须成为中国而不是女真国,随即就是海陵王轰轰烈烈的汉化运动,他将首都搬到燕京,并且更名为中都大兴府,确立了大兴在全国的特殊地位。
海陵王在政变中被杀后,即位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决心继续定都大兴府。自此,大兴府以首都的身份度过了金朝最为鼎盛的三十多年,并且发展成为了一座形制完备、经济发达的城市,眼下,他瑰丽的画卷在高俊二人面前徐徐展开。
眼前的这座城市非常雄伟漂亮,十几米高的城墙对于见惯了摩天大厦的两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是完整的护城河、城门、箭楼、马面就不一样了,这套古代的城市防御工事丝毫不会让高俊、何志也二人厌烦。城市里面虽然还看不见,但是城外也有大片的居民区,但是眼下这些居民区噪杂不已,人们载荷着自己的行礼,争抢着想要进城门。
“看样子大家都知道前线的消息了,都想进城避难。”何志也刚刚做完推测,身后的队伍就骚动起来,让两个人一下子惊呆了。
矾山县的不少灾民避难的目的地就是大兴府,当看见这座城市的时候,他们立刻不顾一切地骚动起来,比蒙古人还有效率的冲开了高俊的行军队列,加入了争抢进入城门的队伍之中。
“稳住!稳住!”张成武想要弹压百姓,但是他的部下就像是黄河大浪里面的几块礁石,自然是什么都拦不住,自己也被撞了个跟头,等到他灰头土脸的站起来时,百姓基本上都跑光了,高俊策马到了近前。
“张队正,您这哪还有朝廷命官的威仪?”高俊刻意没有提到张成武的县尉头衔。
“高郎君,你看这……”张成武也是有苦说不出,谁能想到一到中都,百姓就不跟着高俊了呢?眼下只有三百多百姓还留在军中,大都是信任高俊的,白卉带着的绣工也留在这里。
不光是百姓,不少之前收罗的溃军也蠢蠢欲动,准备找空当逃走,
“集结全军,我有话要说!”高俊心里面是很不满的。
“诸位!今天白天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我想问问大家,要是黑鞑在这个时候冲过来,会是什么结果?”高俊立在马上,面向全军宣谕。
“我知道很多人不想再打仗,我不喜欢这些人,但也不强留他们,如果愿意走的话,可以找队正申请,队正报到我这里来。但是现在只要你们还在军中,就必须把纪律放在第一位,谁要是不守纪律,就是坑害全军,这样的人有多少惩处多少!”
军兵们还是对高俊很服气的,有些人想到脱离高俊的那些军官的下场,不由得发起抖来。于是,他们驯服的听从安排,在城池边缘安营扎寨了,一夜无事。
不过谁都想不到的是,在那个躁动的下午,城外的一个茶馆上,一名黄衣人在不远处仔细地打量着高俊,随即转身加入了进城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