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惊爆真州城(下)
汇报战败的使者花了两天时间赶到临安,但是在城外就惊愕的合不上嘴,临安城外火光冲天,烟雾弥漫,空气都呛人,远远的就能听到人喊马嘶的声音。
大火向南推进,几乎要烧到史弥远的宅邸,九庙也在威胁之中,所谓九庙,祭祀的乃是皇帝的七代先祖,在传统的家天下当中,是国家祭祀的重中之重。
面对眼下这个棘手的局面,王斌、彭辂、冯榯考虑了一下,选择了集中三衙的所有兵力抢救史弥远家的宅邸,至于九庙能救就救,不能就算了。
他们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多少想到了前几天史弥远遇刺时大发脾气。
毕竟是人多力量大,三衙们几乎是用老命在史弥远家与火灾地带之间啃出了一条深沟,总算是隔断了汹汹火势,连续几天的时间内,不断有人出入史家宅邸,打来湖水浇湿墙壁和屋顶,防止火苗进入。
至于天子九庙,则很不幸的成为了这场大火最大的牺牲品,冲天烈焰可不管你是哪朝皇帝,一个个全都化成飞灰。
直到第五天清晨,火势才算熄灭,同样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九庙被烧毁了,而三衙军马力保的是史弥远的宅邸。
郑昭先虽然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了三衙军兵的监视,但依旧不顾下人的阻拦,要亲自去查看,六旬老人在侍者的搀扶下赶到九庙那里,只见一片瓦砾。太祖赵匡胤皇帝以下历朝先帝的御容、皇帝陛下七代先祖的家庙全变成了焦炭。
郑昭先一下子跪倒在泥土里,不禁老泪纵横。
等到中午的时候,围观之人越来越多,大家惊愕不止,指指点点,又惊又怒,没想到史弥远权势熏天已经到了这等地步,三衙军马么宁要抢救他的家宅,也不能保卫皇帝的九庙。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史弥远把皇帝按在地上踩脸,相当于是挖了赵扩祖宗十八代的祖坟,是把大宋的尊严扔到地上反复殴打。
打得是皇帝的脸,也是三宫、六军、百官、万姓的脸!他史弥远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皇帝的臣属?
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一片瓦砾之中,不断响出悲泣之声,所有人忍不住痛哭流涕。
“殿前将军猛如虎,救得汾阳令公府。祖宗神灵飞上天,可怜九庙成焦土。”一名身穿青衫的官吏在废墟面前跪倒痛哭,周围的人无不咬牙切齿,殿前将军猛如虎这句话也随即流传开来。
史弥远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他是有意的留在家中,为三衙管军们增加压力,又是一个愉快的早晨,而且烟火味儿少了很多,看样子在他的极力施压下,这帮人的救火效率终于略有提升,估计要不了多久大火就可以熄灭了。
所以直到中午的时候,史弥远才知道为了救自己的家宅,王斌三人放弃了九庙。当时愣了半晌,就连衣冠也来不及换,急忙带人前去查看,等看到一片废墟的九庙时,史弥远整个人都像泄了劲儿一样,几乎瘫倒在侍者的怀中。
冷汗不断地留下来,史弥远指着眼前的废墟,但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只是一个劲儿哆嗦。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时史弥远还沉浸在巨大的惊慌之中时,面前却出现了内侍司人的服色,旗帜张开,玉辂见来,赵扩居然亲自来查看了。
人群很自然的分开道路,所有人都立刻下拜,史弥远两股战战,抢到众人面前,有生之年从来没有跪的这样快,磕头这样深,几乎是动也不敢动。
不能看到皇帝的面容,只能看到尊贵的御足在自己面前停住了,似乎是正在观看九庙的情况,史弥远脸上汗水连连,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官家良久都没有说话,所有的人也都屏气凝神,片刻之后,皇帝重新登上玉辂,起驾返宫。
史弥远失魂落魄的站起来,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当天下午,他立刻召集三衙管军诸将和自己手下的人,对着王斌三人一顿狂骂,堂堂宰辅不顾体面,声嘶力竭的责问王斌等人为何不先救九庙。
“我,我等以为史相公更重要……”三人唯唯诺诺,他们的位置不取决于赵扩,但取决于史弥远。
“嘿嘿嘿”史弥远怒极反笑,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滑稽透了。
事不宜迟,即刻以最猖獗的姿态全力咬住郑昭先,争取在一两天之内就将他革职查办。
薛极不惜收买要挟郑昭先的学生出面攻击老师,一日之内人人自危,朝堂之上纷乱如麻,哪怕是稍有良知的人也被史弥远眼下的举动所惊呆了,纷纷站到他的对立面上。
并不是没有拼死一搏的机会,只要打掉郑昭先和曾从龙两人,他的对手就没有主心骨了,反正自己现在在皇帝面前的印象已经不可能再差了,那么就干脆放心大胆的干吧。
郑昭先气涌如山,准备回敬,而偏偏在此时,曾从龙弟却不管不顾的公然拜访郑昭先。
“此时就应该激流勇退,姑待之。”他如此对郑昭先说。
姑待之,这句话郑昭先很熟悉,而在这句话之前的那一句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昭先立刻明白了,此时不能让史弥远逮着个机会办出案子来,于是他即刻向朝堂请辞,称病闭门不出,而赵扩痛快的批准,这让史弥远有些惊慌,他还没使劲,对手就倒下了,这样所有人又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连续几日,史弥远沉醉于召集诸位官员军将到自己的府邸研究军情,然而形势已经一天乱似一天。刚刚派往建康的三路新军极度不满,尤其是福建左翼军,郑昭先和曾从龙都是福建人,而朱熹开创的理学门派又被称之为闽学,当地人深受朱老夫子的教导,以此为荣,对于史弥远也从感激变成了厌恶。
此时高俊并没有听到有关临安的传闻,反而倒是得到了海州的消息,赵昉率领船队已经抵达了海州,上面满载着62万担粮食,这次的成果超乎大家的想象。
根据地内也有军情传来,李全的败兵进入高俊的控制区后,就被民兵抓的抓、杀的杀,基本上剿灭一空,而李泉本人则率领自己的亲信居然跑到了张林的控制区。
不过就像是袁谭兄弟逃到公孙度那里一样,李全刚到张林那里,双方立刻就爆发出暗杀和内讧,李全带伤,率领极少数亲信逃离张林的军营,向北投奔蒙古去了。
北方的形势似乎要有变化,所以这面必须抓紧,高俊看着眼前的真州城,露出了一丝复杂的表情。
之前花费巨大精力所建立的工事,并不是作为攻城的据点,但是在这座营寨下面,却已经挖出了长长的地道。
地道的终点,已经非常靠近真州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