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

高俊觉得头有些发昏,眼眶发热,看东西也模模糊糊的,烧还没有退,嗓子又难受起来。

伏击战尽管大获全胜,但是在山中的太平军病倒一片,这和蚊虫有关系,也和前一段时间大家太过劳累有关。刚到天胜寨,高俊就病倒了,坐在病床上,潘正亲自过来照看。

“郎君,你猜一猜,咱们现在手头还有多少兵马?”

“我想,折损一半,大约不到五千。”高俊有气无力的说。

潘正伸出手指来比画了一下:“现在有7100人。”

“你说什么!”高俊一骨碌爬了起来:“仅仅折损了三成多,咱们可是全军崩溃!”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这几天来陆续有各处散落的军兵赶往天胜寨。。由于太平军长期的动员体制和军兵均田政策,但凡活着的军兵还是尽可能的靠拢了军队。他们也不愿意相信蒙古人真的能将太平军彻底消灭,以往太平军打过那么多胜仗,怎么就一战覆没呢?

在潘正和斡脱两个人的搀扶下,高俊出来巡视了军队,尽管盔甲军械损失惨重,但是大部分人得以保全,正在重新分发器械军粮,整个营地好不热闹。

“耶律郡主,您也愿意来救助我们的伤员吗?”在人群中,高俊看到了一辆熟悉的马车,耶律齐换了件小衣裳,正在帮忙点数几名伤员,并且分发药品。本来她是打算向西投奔蒙古的。可是偏偏遇上了太平军的败军,又给裹挟了来。

所以当她站起来的时候,对高俊可丝毫没有好声色:“高郎君真是打了好大的胜仗,见识了。”

“以后你还有很多要见识的,我可以向你保证,你能看到我们将蒙古人驱逐出山东、驱逐出中原的那一天!”

“那又如何?”耶律齐微微冷笑:“数千大好男儿战死沙场,不过是为了满足你高俊个人而已,试想,这世间还有哪个国家比大蒙古国强大,如果你早日倒戈卸甲,手下的军兵兄弟们都能保全,这岂不美哉?”

“我怎么能投靠黑鞑!”

“那么投靠女真人就很光荣吗?”这个女人说话很会戳痛脚。边郡箭手高俊的脸色猛的一变,身边几个人也都捏紧了拳头。

“没想到契丹郡主说出话来如此粗鄙无识。”人群中突然传出来一个声音,居然是法机和尚,玄空法师的弟子。

高俊也很讶异,法机和尚却出来侃侃而谈:“辽朝立国二百一十年,一朝倾覆,契丹军将皆为我朝所用,借以伐宋;海陵庶人乱政,复以为本朝将衰,萧鹧巴等投靠南宋,寄人篱下;如今黑鞑事起,听闻辽东契丹人又相聚为乱,复辟辽朝,那个头领耶律留哥听闻蒙古四大,竟甘心自去帝号,侍奉蒙古。宋强降宋,蒙强降蒙,本朝强则降本朝,契丹郡主如今说出这番话来,倒也不值得奇怪。”

在场的大小军将们一下子全都笑出了声,高俊也忍不住微微颔首。其实耶律齐提出的问题相当尖锐,也确实是目前太平军在意识上的死结,高俊也可以用蒙古人的暴政来加以反驳,但是那太繁琐,缺少强烈的直观的效应,甚至会让军兵们陷入迷惘。…。

法机和尚却是直截了当干脆的紧,根本不顺着对方的思路说,而是反过来强调契丹人屡屡变节的特点,在辩论会上当然属于人身攻击,但是在目前这种场合,却直观有效的挽救了全军的士气。

耶律齐气得脸色发青,恨恨的瞥了法机一眼,契丹人素来礼佛,因而耶律齐也不便发作,又自顾自的去分发药品去了,高俊转过身来才询问法机:“小师傅如何来到这山中?”

法机却收敛了刚才的神色,十分紧张慎重的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这是何先生让我递过来的,莒州那边出事了!”

高俊大惊,揭开信来草草看过,顿时觉得五雷轰顶,一头闷倒在桌子上。

他像是四肢麻痹的虫子一样拱了两圈,才好不容易支撑起自己的身体:“把军官们都叫过来,现在开会!”

高俊看这封信的同时。。开封城也收到了类似的奏报,在河南的蒙古纲将相关战情写成奏表交付开封。

在翰林院当值的李献能看到这封奏章的时候,当时也吓了一跳,急急忙忙出门,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好友白华等人。

“山东那边出大事了,蒙古纲和纥石烈志二人,本来去围堵,不得不渡河南来的察合台,却故意纵其从容渡河返回山东,海州以北俱在察合台兵锋之下了。”

听完这个消息,开封城内的士子顿时群情激奋:“蒙古纲迁延误国,此番居然纵察合台渡河而北,那山东岂不俱废?”

立刻就有人铺开地图,在河间三州的战斗当中,潘正将察合台打了个落花流水。后者不得不渡河南来,随即遭到了蒙古纲等人的夹击,形势极差,甚至覆灭就在近前。但是,蒙古纲却选择了明哲保身,让开缺口,让察合台在黄河下游处再次渡河北返,一下子捣到了山东腹心之地,前段时间战功赫赫的高俊猝不及防,后路洞开。

“河北将帅自相攻伐不是一日两日了,但是蒙古纲此番作简直是不合情理!”李献能怎么也想不明白,眼下的情形对于金军来说是天赐良机,甚至可以一举全歼黑达一路,错失这般良机,甚至让山东陷入更危险的境地,蒙古纲也是百战名将了,怎么会这么做?

“此事恐怕也不是蒙古纲有意与高俊为难,山东来的消息也不少,高俊那厮做了多少出格的事情,你们也并非不知!”王若虚语出惊人,顿时让众多刚才还在激烈争辩的士子安静了下来。

这话说的不错。边郡箭手高俊在山东解散猛安谋克,这是把朝廷根本都连根挖了,其他各类新奇之事也不少,此人固然战功赫赫,但是常胜边将就容易产生骄横之心,乃至有不臣之意。前朝的安禄山殷鉴不远。

“这么说来,这是……”大家一下子陷入迷惘之中,如果王若虚所说不错,那蒙古人与高俊两败俱伤才是朝廷最乐于看到的情况,虽然于情于理是这样,但大家就是无法接受。

这次散会之后,白华和王若虚并排而走,前者满腹心事:“王先生今天所说的话,我是实难赞同,高俊百战名将,堪为郭李,朝廷如此猜忌,大失体统!”

“这番高俊也未必送了性命,又何必如此焦心呢。”王若虚风轻云淡。

白华突然目光一转:“朝廷南渡,失却河北士民之心,此番纵然天数更易,也是情理之中,我倒是愿意去高俊麾下,为一马前卒尔。”

王若虚吃了一惊,但随即叹了口气:“朝廷内政仍有可取之处,河南民心仍在,高峻此辈无可为。你我读书士子,须臾不可忘却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