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练兵高俊卫山东,短言语潘正说西夏(上)

出于这个考虑,高俊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今年冬季暂时不发动对北方的进攻,先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编,等到明年开春播种季节之前,再考虑进攻德州的问题。

将领们对此也无异议,秋高马肥正是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时候,寒冷的季节也利于军队聚集,此时进攻德州自然合适。但是开春之后的泥泞季节也未尝不可,还可以有效的阻止敌军迅速组织反击,一旦拿下,至少可以挺到秋天。

而高俊开始利用这个机会,全面强化太平军的各类战斗保障单位,确保太平军具备长距离出击的能力。

在军政院骑胄案下面成立了工兵处、通信处、骑兵处、兵站处、战车处、水军处、测绘处等一系列技术兵种单位,全面培养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并且按照部队进攻的要求,重新编排根据地步兵的条例准则。

原本流行的小步兵战术又一次被革新,反倒是返璞归真,恢复了近乎于军队初创时期的大横排全面进攻,强调部队的可持续性以及进攻压力的完整性,这对将领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事实上想要把一万多人聚在一起不出乱子,本身就已经是管理学的重大难题。

“学会打进攻战。”这是高俊的要求,毫无疑问,谁先做到这一点,谁就能获得高俊的青睐。那么下一个能够独自掌兵的军官就要从这里出来,目前冯达已经棋先一着,而其他人也正在努力追赶当中。

“优秀的指挥官应该能够统筹自己的参谋班子制定任何一种战术,包括进攻,包括防御,转移,退却,坚守,迷惑性的机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与专长,但绝对不能有偏废,如果再给你配齐了十几个参军典史的情况下,你都不能完全胜任某一种战斗,那还是趁早回家为好。”

不过,有两个营注定短时间内不能完成这种战术转变了。在十二月初的时候,从辽东那边来了消息,初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纥石烈桓端听闻有支援的消息后大喜过望,已经准备好了接应行动,太平军随时可以渡海参战。

海军也要完成他们的第一次作战任务,从海州出发,行驶抵达北方的登州港,并在这里装上要去辽东的军马,向北行驶,过渤海海峡,将部队送往复州。

目前海军有二十条可以装载60人以上的大船,这些船只坚固且适航性好,完全可以将军队安全的送抵目的地。此外还有上百艘中小船只,能装载5人到30人不等,这些船只的适应力要差一些,有一定的可能发生海难。

要运送的部队多达四五千人,如果只用大船运输的话,光是运送人就要来回五次,为期十三四天。如果加上小船的话,那么只用三次就够了。不过高俊还是选择只以大船运人,用小船运补给。

在到达港口的问题上,高俊也别出一招,复州虽然是个城池,但是海军在辽东半岛西海岸行驶并不安全,也过于费时间,高俊指着辽东半岛尖端处的几个事宜,登陆的地点:“你们也侦查了这一带吗?”

“这里距离辽东腹地很远,倒是也有一些猛安谋克的堡垒,但是没什么大城镇。这些猛安谋克的名字不好记,我们都按照当地人的叫法,管这里叫青泥洼、貔子窝。”

“好啊,名字对上了,咱们就把军队运送到这里,不要去别的地方。一来一回,至少可以省两天到两天半的水程。”高俊大喜过望,他所指的地方,就是日后的北方明珠大连市。

整个金代,辽东半岛上最重要的城市一直是富州,相比于大连所处的位置要略靠西北一些,处于西海岸。直到金朝末年,为了快速补给,金朝人选择了辽东半岛最尖端小半岛处易守难攻的咽喉地带,另外造了金州城,也就是今天的大连市金州区。

现如今高俊倒是提前了几年将金州化成了重要补给点。

既然高俊都钦定了,其他人也没有再反驳,如此下来又可以省下两天。

在一个下雪的冬天,船队摇摇晃晃的离开了登州港,迎接他们的将是一片广袤异常的天地,而且深不可测,无论你有多么大胆而美妙的畅想,似乎他都准备好为你实现。深深沉睡的白山黑水,将迎来一批勇敢的开拓者,他们用剑翻耕土地,用马蹄播种粮食,直到这片土地,连同它上面的人,都成为无法忘却的传奇。

这些人走了,对于根据地普通士兵而言,这是一个难忘的冬天,他们在这个冬天所经受的训练和新学的操练课程,比过去两三年都要多。

这次改编,在后来的根据地历史上往往即只是被简单的称为冬季整训。

这次冬季整训对于太平军意义重大,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急速扩张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在此时完全得到了确认,高俊在根据地会议上毫不留情的指出,随着根据地军队规模的扩大,问题是现实存在的,不出于任何一个人的意向,也亟待解决。

在这个前提之下,太平军开始从根本上抓干部能力和士兵整训,并且重新修改了作战条令,而步兵则要抓紧时间适应新条例带来的战术改变,尤其是部队以半都展开成作战形式,这一战术动作对于士兵来说并不容易掌握。

而高俊也不吝赏格,对于训练成绩优异的士兵给予嘉奖和提拔,并花大力气搞了几次全军整训和演习。

肉搏、行军、列阵、土木、自给自持被列为步兵的五大技能,并且都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就按照根据地流行的那句话来说,一切都要遵照科学,怎么训练能让士兵提高的快,怎么训练才能保证动作不走形,技术到位扎实,这都要进行定性定量的不断观察比较,一点点摸索最合适的训练方式。这同时还涉及到管理教育和饮食营养的一系列问题,整个太平军上下似乎都变成了专家。

气氛如此如火如荼,有些人当然坐不住。施信连续两三次给高俊上书,畅谈自己的建议,虽然在高俊看来并没有可取之处。

他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但解决方案爱走极端,而他本人也爱充英雄逞能,很多时候指出问题言过其实,而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有大话连篇。

这些激动到胡言乱语的信,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束之高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