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汇集四方猛锐(上)

校场上彩旗猎猎,太平军诸将汇聚一堂,正在进行校场演武,将领们各自逞弄本事,一个个都精神抖擞。

刚刚进行完骑射演练,一员白袍银甲的将军纵马出战,即刻有人与之对演,那人浑然不惧,连续战退三人,引得满场欢呼。

“阴盛阳衰呀,阴盛阳衰呀。”高俊来迟了,没有赶上之前的操演,他今天从元帅府出发的时候,偏偏有人堵了过来,那是本地一个致仕的老先生,非要与高俊争辩说机关设立不合理,六政府以下的二十四司不是按先唐的制度所设立的,跟他磨了半天嘴皮子,高俊才总算是得了空出来。

刚好赶上杨妙真出彩的部分,这女将果然有本事,连续打退马军个马军中会厮杀的名将。引得满场喝彩阵阵。杨妙真兴奋的围着校场中跑马一圈,揭开头盔上的面甲,露出小小的脸来:“还有没有敢厮杀的?出来战一场!”

话音未落,马军里又冲出一骑,用的是一杆长戟,与杨妙真连战了十几个回合,后者突然卖个破绽,逃到场边:“不打了,不打了,今天已经打够了时间,再打下去,小臂上要长肌肉了,不好看。”

人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高俊问身旁的李铭:“这马军将领是何人?”

“这人与我也算是乡中,乃是河东太原府人,名叫蔺中荦。”

“中落?”

“也难怪,这字儿拿给我们骑兵的弟兄们看,100个人里面99个不认识,据说是清楚明白的意思,但谐音就是中落。果不其然,他就家境中落了,幸而年轻时学的好武艺,所以从了军,是芦苇荡之战时收集的败军,因为身手好,如今已经一路做到了副指挥。”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突然旗帜之下又飞起一将,上前与蔺中荦相斗,打了四五十回合,依旧不胜不败。

“这人又是谁?”

“此人名叫向学濛,湖南潭州人氏,此人的祖上本是西南的夷人,到唐代时才迁居长沙,祖上曾经是楚王马殷手下的将官,之后随着大宋世代为将。此人倒也有些武学渊源,这杆长枪让他用的,我是自愧不如。”

说话间,两名骑将还在争斗,各自使出浑身解数,都可以说是人中龙凤,一场厮杀让众人哄然叫好。

高俊也看得是很满意,正如他一直所说的那样,骑兵的逻辑不同于步兵,一个步兵军使要指挥100个人,而同级别的骑兵军官只掌握27个人。前者是琼斯系的指挥官,需要随时作出命令,严格约束军队,保持纪律,而后者凭借勇气作战,要冲在全军的最前面,让所有的士兵都跟着他的行动来行动。

所以,骑兵必选猛将,像蔺中荦、向学濛这样的将领才是高俊所希望的骑兵的样子。

第二天步兵操演,由于田地里都已经种上了庄稼,不可能再举行像冬季演习那样大规模的行动,所以只是在校场内检验士兵的备战状态。

白长年部的军兵表现不错,高俊早在去年冬季演习就已经看中此人,然而他却一直没能等到立功的机会,与之相比,从方印已经成为了影子统制,下一步就是真正的统制了。

在这次演习中,倒是另一名军官也让高俊印象深刻——此人治军极其严格,就连士兵从自己的营帐走到门口要走几步都必须被严格约束,两人成行三人成列,规矩绝对不能乱。

高俊以前确实跟军官们提起过这一系列的规则,然而只是作为展望与笑谈,从来没有真正要求大家必须这么做,但现如今居然真有人做到了,这让他吃惊不已,一瞬间还以为是自己以前的期望太低。但是看完此人如何治军之后,高俊才意识到,有些事是强求不来的,世间就真有治军的天才。这将领名叫宋永童,河南颖州人氏。而且此人投军不比别人,既不是流亡,也不是本地居民,乃是得知太平军的事迹之后,在腰上缠了一根麻绳,走了数百里路前来投效的,可以说殊为不易。

此人长身赭面,善左右射,面容让人过目不忘,在步军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说,这些人才是军队建设了这么多年所应该出现的必然结果的话,那么几天之后高俊遇到的就是完全的意外之喜了。

大约四十多人在高俊面前集结报到,站的倒是挺直,努力的显示出强壮的样子,但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好多年没有上过战场,征战岁月给他们身上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如今,他们看上去更像是种地的、拉皮条的、担夫以及卖荞麦饼的。

当然,高俊虽然不相信什么骨相学,不过从这帮人那种低眉顺眼的神态就能看出来,又是一帮岛国来客。

平高盛不仅在高俊的手下担任军官,而且也在想办法联络日本国内的力量,现如今他已经找到了四十多位平家落人和旧家臣,这些人都愿意来到中国碰碰运气,继续打仗。

毕竟在日本国内,他们时时刻刻还要面临着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是当年破家灭门的记忆一刻都没从他们心中抹去,而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又阴云密布,北条家族逐渐掌握权力,正在酝酿新的动荡。

最重要的是,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对旧主有感情,并且平家落人之间往往有同病相怜之感,既然有人在遥远的唐国博出了一片天,那么另外一群人当然愿意去帮帮场子,大家争取共同开创新的生活,这也是自然之理。

反正眼下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在唐国流亡,这和在日本流亡也没什么区别,硬要说的话,可能在唐国生活还会更容易一些。

而另一方面,万一这次能跟随高俊建功立业,也能摆脱当年受屈辱的状况,万一,是说万一,高俊还有所指望的话,也许他们可以携带为高俊建立功劳积累的资本回到日本,重新开创平家的事业。

“北见、高城、佐伯、白木,你们把队伍整好,让高郎君观看!”平高盛用日语流利的发布着命令,而这些人的体内似乎也终于觉醒了当年武士的感觉,迅速列好了队,动作比刚才像样多了。

肯来唐国的都是当年在日本国内见惯了阵势的人,要么就是忠心耿耿的落人二代,前者的战争记忆自不待言,虽然年龄大一些,但也是宝贵的老兵。后者虽然缺少经验,但只要信心坚定,就可以锻炼出过硬的军事本领,高俊对这批日本军人是很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