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觉醒的巨人(上)

石抹明安撤得如此迅速,以至于没有等高俊释放俘虏,这对后者来说也是件好事,本来不少居民要求把这些人尽数斩首以解民愤,但是高俊还是力排众议,把这些人留了下来——今年要开采石场了,这种又累又损害健康的工作不给战俘给谁呢?这年头没有日内瓦公约,就算是有,屠戮百姓的畜生也没资格讲公约。

这几天陆续又在树林中抓到不少俘虏,他们大多是决战那日的溃兵,大多数一见情况不是头,就丢掉一切武器躲进了树林里面。这几日人们陆续的在树林中发现了这些人,其中一部分已经冻饿而死,另一部分瑟瑟发抖,手里捧着偷来的鸡。

就在这群俘虏当中,高俊却意外的遇到了一个故人。

是那名俘虏首先认出高俊的,在人群中,他突然大喊起高俊的名字,并且挣脱了守卫的束缚,一下子跪到高俊脚下:“高郎君,我是移剌阿辛啊,我是阿辛,你还记得当初在中都帮你杀掉术甲通的那个阿辛吗?”

一开始高俊吓了一跳,但随即他就想起了这个人——这个移剌阿辛是石抹明安的侍从,当初,石抹明安将他送到到乌古论老僧那里帮助老僧讨官,然而在中都的时候,阿辛却成功帮助自己杀掉了术甲通,彻底断绝了私盐案,也让僧虔从此变成了一个无根底的人。

万千般往事涌上心头,让高俊一阵酸涩,但是随即阿辛的哀求就让他反应过来。

“阿辛,当初中都离别之后,看样子你成功的找到石抹明安了。”

“是的,是的,我总是能找到自己的主人的,可是这次我又与他失散了。那天攻破营寨的时候,我跟着主人一道进寨,但是你们的火龙太可怕了,当时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可还是想办法逃进了树林里去。高郎君,时隔一年半,咱们俩的身份已经截然不同了,但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仍旧想觍颜请求高郎君念在以往的情分上,宽恕我吧。”

高俊的表情波动了一下,他对阿辛还是心怀感激的,因此在那么一刻,他确实动了把阿辛直接放走的念头,但随即他摇了摇头。

“阿辛,你和我确实是有交情的,但是如今我们各为其国,我不能放走你。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你们不会被直接处死,也会被保障基本的劳动条件,采石场的活虽然辛苦一些,但是比战场坏不到哪里去。而且我会和我的同僚们商议,等你做满两年之后就把你放走。”

阿辛还想求情,但是却被军兵直接带走了,看着还在挣扎的阿辛,高俊内心里也是思绪万千,一年前两个人还是平等的,甚至自己还可能有求于阿辛,但如今已经有了云泥之别,世事的变幻仿佛梦境一般,一年的变迁就已经恍如隔世。

但是高俊毕竟不能在这件事上分担太多心思,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考验着他,依旧是粮食。

石抹明安撤退之后,高俊迅速的占领了阳谷县、范县和朝城县,这些地方都曾被石抹明安占领过,但是由于撤退得太过急促,还留下了不少粮食,但是三个县县仓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几十万灾民的需要。

彭义斌仗义疏财,为高俊留下了数万担粮食,这些粮食也起到了挺大的作用,终究也只能解一时之渴,即使精打细算,甚至重新恢复那灾难性的分配额度,也只能用到2月底。

高俊和何志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主观臆断,在古代农业社会,绝大部分生产的粮食都由农民自己消耗,流动性极小,自然也没有大量的粮食囤积,总产量极高的粮食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农户当中,即使是横征暴敛也不可能获得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没有任何一处官仓能够让高俊获得数十万人食用的粮食。只能尽可能的东拼西凑,能获得一些是一些。

这个时候,高俊把目光投向了没有被战火波及的东平府。

东平府,山东西路之会府,尽管自宋代以来由于黄河改道等诸多因素,东平已经渐渐赶不上济南,但依旧是山东首屈一指的通商大邑。高俊将目光投在这里,确实是有道理的,他已经派孛涅察尔前去查看情况,准备从东平府购进粮食。

就在这个时候,殷去寒也站了出来,表示能够与自己的兄长相沟通,从河南调运粮食过来,高俊继续提供颇黎器交换。

高俊倒是觉得有些为难:“姑娘已经为我做了这么多事,甚至不惜与家里相违,跑到我的押剌百户了。现如今又要让殷家舍弃即将到来的粮食涨价,而卖给我粮食,这样的话姑娘在家中会不会受到排挤?”

“郎君恐怕这就有所不知了,去寒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但家父下来让我在中都走动,目的就是为殷家的生意结交援引,故而我对殷家绝非可有可无,甚至可谓至关重要。更何况,我还有殷家的股份。”

“股份?”高俊大吃一惊,这不是直到清朝中后期才出现的东西吗?

“没错,高郎君可能不熟悉商业上的事情,商人走街串巷冲州撞府,自然要依靠车队和船队,一支车队或者一支船队称为一股,,商人实力之大小,往往不以财富、不以商号、不以货物而称,却极为看重各自拥有多少股车船,我们殷家的各股车船也都分配在家中几个公子姑娘名下,去寒自己就有十余股,这次能够调来船队帮助郎君,也全是因为我自己有股。”

高俊这才明白了,这里所说的股份并非是清代的那种出资关系的股份,而是指一家商业机构内各自拥有多少运力。不过这个概念中也有日后清代股份的雏形,如果南宋的“资本主义萌芽”再好好浇灌浇灌,未必不可能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

在片刻的浮想联翩之后,高俊立刻收回了心思:“我确实不太懂生意上的事情,但是颇黎乃是贵重的奢侈品,此番丧乱之后,珠宝必然大跌,我仅仅用颇黎恐怕买不来多少粮食。”

去寒摇摇头,表示她也无可奈何。“我只能尽量从中斡旋,让家兄多给高郎君些许粮食。”

而高俊和何志也想到的最后一条出路就是从南宋买粮,然而,当他们询问去寒的时候,后者却丝毫不知。走私对于两个无门无路的人来说还过于遥远,尽管他们有漂亮的颇黎器,但是没有门路和引荐关系的话,即使是那些愿意走私的边臣也不会接收他们的货物。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商业社会当中,质量和利润不是硬道理,倒是关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