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刘禅的动摇
刘禅的惊讶之情无以言表,虽然他并不懂军事,但总是一个皇帝,这么多年也是经见了一些事情的,什么样的军队是好军队,他还是很直观能够感受到的。
然后刘禅又参观了一下大汉军校周边的辎重营造营,事实上,这个所谓的辎重营造营,完全是由这些战卒的家属和一部分流民、南迁移民构成的,老弱妇孺居多,他们伐木烧炭、舂米磨面、缝补浆洗、准备做弓弩的木竹、做各种器械的木材,给工匠们打下手……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方面,为了隐蔽保密,暂时把一些好东西的制作技艺一定程度上做成独门生意,刘谌安排王大、王二把香皂加工、茶叶压制、烧酒的蒸酿、脚蹬式快速纺织、木制家具和普通铁制工具等等稍稍有点技术含量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加工生产;治伤良药三七也只在这里被秘密加工成粉末,出售各国军队,十分受欢迎……
所以因着营造功能的不同,在大汉军校周边已经发展成好几个十分繁华的市镇,作坊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简直比一般的通都大邑还要繁华。
刘禅只是转悠了一阵子,由于前面已经参观了大半天,所以天很快就黑了。于是关彝就安排外围布防,羽林卫拱卫皇帝周边,找了一个最豪华的客栈,休息了!
第二天,刘禅很早就起来了,他兴致勃勃,精力充沛,随意吃了点早餐,又开始转悠,并不让羽林驱赶民人,所以前来一睹龙颜的人很多。
刘禅甚至在龙辇上和大家打了招呼,走到近处,民人都跪在地上,把头埋得很,以示尊敬,刘禅命他们抬起头来,平身,该干嘛还干嘛。
民人欢呼,齐呼万岁。
这周围的人治理的很好,看上去也都是丰衣足食的,没有刺客闹事,也没有人告御状。
“关彝啊,你这个孩子不错!想不到你年纪轻轻的,比老五年纪还要小两岁,竟然有了这等水平,不仅把兵练得很好,把周边附庸的民人也治理的很好!这十分了不起啊!”刘禅高兴地对关彝道。
“陛下,整个大的方略,是南安王提出来的,至于治理是霍济安排人手治理的,民人的约束,主要是商队的首领王伯西,王仲西定出来的契约和每一个店,每一个作坊都签订了!
所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契约约束着的,假如他们在任何事情上出了差错,就会被王家兄弟领到南边的翡翠矿上去挖矿!整天和缅甸郡蛮夷一个待遇!
这里的人没有谁能够受得了这个处罚,所以他们都活得小心翼翼的……”
“霍济是谁?”刘禅问道。
“是列侯霍弋的族弟,此人最擅长的是体察民情,刺探消息,他手上管理着来往经略南中时期,培养出来的一些密探,这些人曾经在南中大族叛乱时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快就瓦解了这次叛乱,南中的几万大军才得以北上,有力的支援了北方抗击伪晋的大将军……”
“意思是老五手上还有一支秘密力量?现在遍布南中各处?”刘禅还是很敏感的,善于抓住一句话中的重要信息。
“当初南中,各种势力交错,有伪晋的势力,有孙吴的势力,当然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势力,他们都在暗中伺机破坏,或者抢占资源,对南安王经略南中,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南安王不得不经营一支秘密力量,把这些交错的暗中力量一一拔除……至于现在这个秘密力量在做什么,臣就不得而知了!”
刘禅嘴上笑道:“老五还是很善于暗斗的嘛!不妨事,北上之后问一问就知道了,他的这个方法其实很好,朕觉得可以借用一下!”
刘禅心里想的是,其实从很早的时候,还是低估了刘谌的能力。原来担心太子会和朝臣搞到一起,去谋算刘谌,现在从这件事上,见微知着,可以知道刘谌不谋算太子就已经很不错了,太子谋算刘谌,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原来他一直没有动过易储的念头,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刘谌实在太优秀了。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他都是这个摊子最合格的接班人。
太子刘璿当然不是没有能力,甚至可以说,刘璿的能力,刘禅自认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自己了,要是刘璿接班的话,有可能比自己做得好一点,但倘若将来刘谌接位话,那比自己做的,就不是好一点点了,此人极有可能挥师北进中原,兴复汉室,统一天下,要是能够活得久一点的话,还能把国家治理到鼎盛,成一个万国来朝的盛况。所以说刘谌的成就,极有可能超过高祖、汉武、光武和昭烈帝。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的话,传位于刘谌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只有他才能很快实现好几代人的夙愿,告慰先帝和诸葛亮深深遗憾的灵魂……
刘禅慢慢动摇了。
或许他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动摇了。要不然他就不会做出目前这个决定,让刘璿出来监国,这其实是逼自己做出的一个选择,给自己一个没有后路的选择,只要刘璿出来监国了,那就是给天下人一个明确的信号,自己是一定要传位给太子的,完全没有易储的打算。
但是,现在参观完了大汉军校,刘禅的心动摇的更加厉害了,自己到底是要遵从祖先的遗命呢?还是要给祖先一个满意的交代?遵祖先的遗命那就传位于嫡长子,若要是想给祖先一个满意的交代,那就传位于刘谌,只有他才能保住大汉帝祚再次兴复,并且传下去。
刘禅想得心里破烦,就命人沏了一壶茶,喝了点,觉得不解忧,有要了高度酒!
“看看眼前这两样东西,哪一样能离得开老五呀?现在他做的事情,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了……”刘禅一面饮着烈酒,一面对陪饮的关彝道。
“陛下,微臣觉得,南安王对我们军人来说,最大的改变还不是外物譬如这些器械,而是他的一些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这些人的心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