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诸葛亮的迷茫

“这……”

袁术一时陷入了沉吟。

他知道张勋说的很在理,甚至,袁术自己内心都觉得让诸葛亮去南阳挺合适的,但人这种东西,哪怕智商再高,许多时候对行为起主导作用的都是感情,而非理智。

袁术就是如此,他真心不想让诸葛亮去南阳啊。

一半原因是出于单纯的不舍,还有一种却是……

冥冥中似乎有个声音告诉他,诸葛亮这一走,想再见可能就很难了。

看着袁术如此纠结,李易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虽然张勋的出面有些出乎意料,但张勋都这么说了,袁术还不答应,之后纵然再有旁人相劝,希望岂不是依旧不大?

紧张的不光是李易,还有袁耀与张勋,特别袁耀,眼看着袁术迟迟不下决断,他心中急切,不由将目光看向李易,却见李易正低头倒酒,似乎浑然没有眼前的情况当回事一般,这态度让他很是无奈。

于是,袁耀再次求助的看向张勋,张勋自然察觉到了袁耀的心思,也的确很想给袁耀帮忙,奈何他方才已经将能说的理由都说了,纵然想要再劝,却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无奈,张勋只能给袁耀一个歉意的眼神,表示自己已经尽力了。

袁耀见“智囊”与“心腹”全都无法帮他,心中焦急,一个没忍住,脱口道:“父亲既然为难,何不听听在场诸位意见如何?”

“嗯?”

袁术看了袁耀一眼,他正想让别人帮自己参谋一下来着,却没想到袁耀居然抢先开口了。

袁术当即就打算顺势发问,只是刚要张嘴,就察觉到了一丝不对。

袁耀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袁术心里自然是清楚的,但袁耀自己不开口劝袁术将诸葛亮送走,反而是叫袁术去问询旁人,这就很有耐人寻味了。

再考虑到之前,李易,张勋两人陆续出言,意思全都是让诸葛亮离开扬州,袁术当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就算了,此刻再一对照袁耀的异常,袁术哪还不清楚,这几个人多半是串联到了一起,想一起使力,让诸葛亮离开扬州!

袁术再次深深的看了袁耀一眼,被自家儿子算计,虽然没什么直接恶意,但袁术心里肯定是有些不快的,不过,真要说愤怒,倒也没有多少。

而且,袁术还不太清楚,此事到底是以袁耀为主,或者以李易为主。

如果是前者,袁术虽然心中不快,但同时也会暗暗赞赏袁耀几分,毕竟抛开对诸葛亮的态度不谈,袁耀没有自己下场,而是借势去打击对手,特别是能够让李易这样的人作为棋子,单纯就手段布局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要是后者的话,袁术除了叹息一声,就实在没别的好说了。

心中猜测,袁术却没有在脸上表露出什么异样,顺着袁耀的话问道:“诸位怎么看?”

其实,袁术现在已经不在乎旁人的意见了,他只想知道,他麾下的这些人,其中到底有几个,愿意为袁耀说话,或者说,袁耀暗中的准备,到底拉拢了多少人。

李易在一旁听着袁术的话语,感觉袁术语气似乎有些不太对,有心怀疑袁术看出了什么,但他也不能确定,只能在态度上又恭谦了一些。

而袁耀,却是浑然不觉自己的心思已经被看破,听到袁术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更是喜形于色。

袁耀对自己很有信心,他按照李易说法,但凡袁术身边骨干,他一家不落,全都上门拜访了一遍,袁耀觉得,这些人肯定会支持自己的想法。

随着袁术目光落下,坐在武官一列第二席的纪灵首当其冲。

纪灵喝的有点晕乎,莫名被袁术盯上,想都不想就要开口,但忽然间又看到坐在斜对面的韩胤一个劲儿的对他挤眼睛,这让纪灵一愣,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摇头道:“不知道。”

“你——”

袁术无语,不过旋即又明白,他麾下忠心之人不少,但纪灵却算是其中最为心无杂念的之一。

想到这里,袁术笑了一下又问:“那我非让你说不可呢?”

其实袁术的语气中并没多少压迫,反倒是与纪灵调侃居多。

纪灵无奈,一拱手道:“唯主公之命之从。”

袁术哈哈一笑,对着纪灵按了按手,又命人赐酒,旋即摇摇头,看向了其余人,意思是轮到他们回答了。

杨弘不着痕迹的看了袁耀一眼,他作为文臣,心思本就活络,多少察觉到了袁术此刻的心思,按说这时候最好就是学纪灵那样,但想到昨日袁耀登门的事情,杨弘终究挨不过那份面子,出言道:“弘以为张将军之言,可行!”

袁术笑着点点头,对于杨弘的回答,不算意外,因此也没什么多余表示。

但袁耀就很开心了,决定以后要与杨弘多走动走动,至于刚刚那个打马虎眼的纪灵,呵呵……

袁术之后又连着问了数人,基本上是少半人支持让诸葛亮回南阳,剩下的则是两可的态度,至于说要诸葛亮留在扬州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对于这个结果,袁术满意之余,还有些心酸。

在袁耀暗地里动了小手段的情况下,只能让少数人帮他说话,证明袁术自己的掌控力还是很强的,这点自然是值得高兴的。

但是,虽然其中许多人并没有明确表态,但袁术都清楚,在许多的时候,不表态与否定其实没什么区别。

袁术固然可以一言而决,但因为诸葛亮与所有部下对着干,实在不智,而且,纵然他强留下诸葛亮,可看众人的态度,将来只怕是稍有不慎,就会害了诸葛亮的性命。

面对如此情形,袁术也不得不做出了决定,但他并没有当众说出来,只是将碗中酒水一饮而尽,酒入愁肠,分外惆怅。

袁耀可不知袁术已经有了决定,只当他还在犹豫,不一会功夫明心中就生出了许多的怨气。

这怨气不是针对袁术,而是那些没有明确表示让诸葛亮去南阳的人。

特别是阎象、李丰、袁涣,这三人在袁术心中分量很重,如果他们也开口,袁术多半会答应,结果三人全都在关键时刻做了乌龟,让袁耀感觉自己就像是被骗了一样,恼怒非常。

袁耀心里憋屈,袖中藏着的拳头握的紧紧的,不由得想起了李易之前曾经告诉他,议论诸葛亮事情的时候,但凡是记得他这位大公子恩义的人,肯定会站在他这一边。

当时袁耀感觉还很美,哪想到转眼就被现实敲了一闷棍。

于是,袁耀举一反三,顿时就悟了,那些不帮他说话的人,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根本就不敬重他这位大公子?

袁耀越想越是恼火,虽然脸上依旧维持着牵强的笑容,可在心里,已经将这些没帮他说话的人全都暗暗记了下来,等将来找到机会,他一定要让这些家伙体验一下扬州大公子的厉害!

只是袁耀不知道,他在心中惦记着给人穿小鞋的时候,李易眼角的余光,其实一直都不曾离开过他。

虽然袁耀脸上的掩饰还算可以,但在有人心人眼中,那明显不自然的表情真的没太多作用。

李易的嘴角轻轻勾了勾,他知道,自己给袁耀挖的这个坑算是成了,甚至隐隐有些自得,明明挑拨离间,却又不露丝毫痕迹,可谓是功力炉火纯青,深藏功与名啊。

当然,这种挑拨离间短时间内难有什么成效,甚至,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

但在李易眼中,这种事拼的就是一个概率,没有他今天的布置,将来袁耀坏事的可能性大概只有一成,但有了他的安排,袁耀展开窝里斗的概率,可能会一下子提升三四成。

这就像是做生意,没稳赚不赔,但投入了可能有回报,不投入绝对没有回报。

于是,在这须臾之间,除了李易再无人知道,整个扬州势力圈子之中发生了一次无形的,但影响力却很大的变化。

问过众人意见之后,袁术就没再说什么,心情明显低落,以至于这场原本很是欢快的酒宴,在结束时的气氛竟然有了许多压抑。。

李易拜别袁术,回了自家府邸,对袁术的模棱两可感觉很是头疼,他现在也摸不准袁术的心思了。

而就在李易纠结的时候,诸葛亮却是忽然登门求见。

让侍卫将诸葛亮领了进来后,李易发现诸葛亮竟然满脸愁容,根本不像是小孩子的模样。

诸葛亮对李易行了一礼,小声道:“酒宴之后,袁使君将我留下,说了许多话,虽然袁使君有些醉酒,言语含糊,却是答应了过些时日让我随襄侯去南阳。”

李易闻言,顿时心中一喜,松了口气道:“之前虽然感觉此事应当无差,但袁使君不开口,我心中多少有些担心,如今,一切总算是彻底妥当了。”

说罢,李易奇怪的看了诸葛亮一眼,疑惑道:“此乃喜讯,也是你所求心愿,可我看你为何愁眉不展?”

“我……”

诸葛亮犹豫了一会,方才低声说道:“襄侯,亮心中有疑惑,不能自悟,恳请襄侯指点。”

李易也看出诸葛亮的心态似乎出了点问题,拿过热毛巾擦了擦脸,让自己清醒了一些,笑道:“好,你尽管开口便是,与我无需客气。”

顿了顿,李易想起前世的心理医生,又补充道:“你可以放心,稍后无论你与我道出何事,我都向你保证,绝对不与第三人提起!”

见李易如此承诺,诸葛亮小小的身子动了动,明显松了口气,然后这才说道:“袁使君无故出兵豫章,使我叔父丢官,不得不远遁荆州,而我与姐弟尽皆沦为俘虏不说,就连大兄如今也是不知所踪,多半已经是……”

“就此来说,我诸葛一家,与袁使君乃是死仇,袁使君收我我义子,我也是不得已委曲求全,从未有片刻忘记家仇,可如今……”

诸葛亮说到这里,似是不知该如何往下讲了,不过李易却已经明白诸葛亮为何这般纠结了。

李易出声问道:“你可是想说,你现在心中已经不再如同之前那般嫉恨袁使君了?”

“嗯。”

诸葛亮低垂了一会脑袋,这才轻轻应了一声。

“唉。”

李易忍不住发出叹息,摸了摸诸葛亮的脑袋道:“袁使君……我不喜其为人,不过,平心而论,抛开父辈之间仇怨,袁使君对你,的确让人说不出半点不是,甚至胜过亲子,否则袁耀也不至于对你心生嫉妒。”

“在袁使君如此照顾之下,你对他生出些好感,也在情理之中,我之前也有所预料,只是想不到会这么快。”

诸葛亮咬了咬压,道:“可我为人子,为人弟,如今恩仇混淆,岂不是大不孝?”

“那倒不至于。”

李易笑了笑,拉着诸葛亮在边上坐下,心中莫名想起了关羽的华容道,口中说道:“做人,自当恩怨分明,袁使君对你虽然有照料之恩,但此番恩情,却比不得对你诸葛家造成的伤害,所以,纵然将来与袁使君为敌,你心中也无需顾虑太多负担,大不了,可效仿晋文公退避三舍之事,以此成全袁使君今日照顾之恩,如此即可。”

诸葛亮点点头,表示理解,但看他脸上的表情,显然并没有真的就轻松了下来。

李易略感无奈,他知道感情这东西,不是说说就能明白的,再加上以后诸葛亮就住在南阳了,李易也不能把诸葛亮往冷血无情的方向上培养。

思索了好一会,李易方才说道:“你可知我有今日成就,谁助我最多?”

诸葛亮面露疑惑,他虽然聪明,但李易这个问题,显然超出他聪明的范围,只能摇摇头,表示回答不了。

李易微微一笑,不过笑容有些复杂,然后缓缓的道出了两个字:“董卓!”

“啊?”

诸葛亮情不自禁的发出了一声惊呼,董卓可是国贼,李易又是杀了董卓之人,现在李易反过来说董卓帮助他很多,这让诸葛亮如何能够理解?

李易抓了抓诸葛亮的脑袋,慢悠悠的将自己进洛阳之后的事情,选了一些重要的与诸葛亮说了一遍,然后感慨道:“我能以区区白身一夕之间踏入朝堂,尽皆仰仗董卓青眼,所以,董卓虽是国贼,但无董卓,也无今日李易。”

“董卓,国贼也,祸害百姓无数,为天下计,我不得不杀,。”

“然而,董卓对我有提拔之恩,我不得不报答,因此董卓死后,我全力保下他尸身不受辱,对其下属亲眷逃窜,也视而不见,希望借此偿还之前情分。”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问道:“这般就可以两清么?”

李易笑着摇头,道:“情分二字,最难说清,即便是如今,我想起当初洛阳之事,心中也时时愧疚,不过——”

正说着,李易忽然语气一变,带着几分凌厉道:“我虽然心中有愧,却从未有半点悔意,因为大丈夫行走天地间,遇到当做之事,纵然背负万千骂名也要一往无前,遇到不可为之事,哪怕刀斧加身也不能有半点犹豫!”

“你现在之所以心生彷徨,就是因为你还不清楚什么事当做,什么事不当做,只是此中意味不便明言,只能用心体会,好在你年纪尚幼,之后可跟在我身边,多看,多想,若你能够明悟,将来我当亲自为你束发加冠,赠你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