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再见裴寂

长孙无忌虽然一直喊着要抽死他,但长孙冲毕竟是他的长子,他怎么可能真的把他抽死,刚才只不过是一时被怒火蒙蔽,所以才抽他发泄而已。

长孙无忌探了探长孙冲的鼻息,见他还有气,心里这才安定下来,还好没死,不然他也不知道怎么跟妻子交待!

瞧见长孙冲奄奄一息的模样,长孙先是有些心疼,可他却突然灵机一动,眼下儿子这情况,难道妹妹还能忍心不让他进去吗?

思忖到这,长孙无忌仿佛瞧见了李泰已经给了他撒豆成兵的法门,然后他再将一颗颗豆子变成成千上万的士兵,把所有他不满意的人都杀掉,然后让李世民跪在地上任他玩乐,什么信道都走了一个遍,想到妙处,他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

好一会儿他才停止了幻想,命令一直没走,站在卫王府门前的奴仆把儿子长孙冲抬起,重新向不远处的卫王府门前走去。

另一边,守在卫王府门前的监门校尉其实一直在偷偷看着长孙无忌的情况,可却没想到先是瞧见他毒打亲儿子,然后再狂笑,这使他感到有些不寒而栗,长孙无忌只是进了王府一会,竟然就疯了,莫非王妃因为不喜欢他,所以给他吃了什么?

想到这他心里暗下决定,以后再也不吃卫王府,特别是王妃给予的食物!

“麻烦进去通知一下。”

就在监门校尉陈俦浮想联翩时,却突然然听到一把声音,便抬头一看,发现不知何时,长孙无忌已经走到他身前,还对着他笑,便不由得吓了一跳,莫非他要抽老子??

后来听清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很快他就感到有点为难,因为王妃刚才就吩咐过如果长孙无忌再来的话不用禀告,直接赶走就好了。

不过这话说着容易,可做却无比艰难,秦王妃是王府主人,他打罪不起,而长孙无忌难道就好得罪吗?他可是长孙家的人呀!长孙家又是关陇集团的核心,他根本就得罪不起!他家只不过是小门小户,人家捏死他不比捏死一只蚂蚁难。

感觉自己成了磨心的陈俦虽然很不痛快,但他也只好诚恳地对长孙无忌坦白长孙氏的交待。

谁料到长孙无忌听了不但不怒,还心平气和道:“你再去通知一下好了,就说长孙冲快死了,让王妃放我进去,让她看长孙仲最后一面。”

……………………

另一边,从内侍口里得到侄儿消息的裴寂坐上宫里派来的马车,急匆匆地往宫里赶去。

坐在马车上的裴寂一边怀着忐忑的心情,一边焦急地催促驾车的侍卫,他本以为侄儿失踪后是找不回来了,但谁曾想到才不到一日就找回来了,而且找回来的竟然不是尸体,这次可真是裴家祖上积德呀!

他侄儿可是他已经逝去的弟弟唯一的儿子,他可是答应了要好好照顾他的,要是他真死了,他不但不知道该怎么向死去的弟弟交代,而且弟弟的血脉传承就断了,可以说是断了香火。

他本来就因为害怕这侄子出了什么意外而特意把他派到了皇宫,让他在皇帝身边值守,既可以攒资历,又不用去拼命,因为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可以说是皇帝身边呀!

可谁知道皇帝身边竟然也有意外,还一发生就是这么严重的事故,几十个侍卫一起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还好最后没事!

想到这裴寂不由得再次催促了一下车夫:“还有多久才到,能不能再快一点!”

车夫诚惶诚恐道:“已经很快了,再快了容易倒车,而且司空的身子也受不了。”

原来裴寂的身体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变差了,就连稍微激烈的动作都受不了,所以李渊特别派了官吏在他的府邸,让他可以在府邸办公,不用在官衙点卯,而且出门也转为用马车。

裴寂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再也经受不起舟车劳顿,所以也只好叹了一口气坐回车里。

裴寂的府邸离皇宫比较近,所以大约一刻钟,裴寂就进了皇城。

本来在这所有官员都是要步行,不过李渊特赐予裴寂宫内乘辕,所以马车可以一路通行到宫殿门前。

再过了一段时间,裴寂终于到了侄儿所在的一处侧殿。

可他还没看清侄儿的情况,就先见到了从任意门走出来的李泰和李渊。

“……”李渊一见到裴寂就为自己把他的侄儿弄残而感到十分内疚,他想说点什么,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劝慰,毕竟再多的劝慰在事实面前也是苍白无力的。

而李泰瞧见裴寂望向他的不善眼神也感到挺尴尬,他没料到一出来还没见到苦主,就先见到了苦主的家人。

裴寂有心想骂李泰几句,可李渊在前,他却不太敢放肆,而且他也知道李泰这几日的所作所为,深知他不是善男信女,招惹了他容易遭到报复,所以在深吸一口气,强自把怒火按捺下来,便躬身道:“微臣见过圣人……”

李渊也知道裴寂受了委屈,所以还没等他说完,就急忙上前扶起了他,和声细语道:“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以后见到寡人都不用行礼。”

说完拉着裴寂的手就往内室去,边走边道:“咱们先去看看侄子的情况如何!”

裴寂见李渊如此热情,也不好拒绝,便只好跟着他一起走,同时还一脸感激道:“谢谢圣人对临儿的关顾。”

李泰见李渊和裴寂说着说着就径自往里走,完全无视了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刚才裴寂盯着他的眼神有点可怕,弄得他心里有点慎得慌。

可能这就是做贼心虚的原因吧!李泰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对不起裴寂,所以一见到他就感觉自己低他一等,有点惧怕。

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证明了李泰还有人性,还有底限,不然要换了另一个人,知道自己对不起别人,说不定会把与他有关系的人都杀了,就如曹操的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有负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