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海联运线

崇祯六年底,将身边厉害的人都放出去,自己专注于技艺改造的黄子琦,坐上从钦州新港出发,沿南流江上溯到玉林的小型蒸汽机船的时候,看着钦州港内渔船、商船众多,岸上工坊连片,真正感觉到了一个工业化时代的来临。而这一切,都与他的努力联系在一起,虽然还只局限在钦州城附近很小的范围,但他心里也非常激动。只要这里建好了,他相信,以华夏人的聪明,很快其他地方便会效仿钦州。这不,今天他之所以坐船上溯南流江,便是亢一衡主动与当地许多商人交流后,打探到了一条从南流江到郁林,再走一小段陆路到贵县,然后由贵县登船,上溯漓江、入灵渠、下湘江,然后连通北方长江和运河的新航道。这条线路尽可能地减少了陆上转运的距离,大多数路程,都能由河运完成。有了蒸汽船,河运逆流困难的问题,也不再是障碍。

虽然此前亢一衡已经从这条路,走了几批货,但黄子琦还是想自己感受一下。现在廉州和郁林还不在黄子琦的控制之下,可是熊文灿与许如兰都对黄子琦做的一些事情比较认可,一路之上提供方便。原来广西河运最麻烦的大瑶山地带,又都是亲近黄子琦的人,所以这条商路一开通,等于为黄子琦未来的产业向内地延伸,开拓了一条致富路。

“可惜了,在郁林和贵县之间,横着几道山脉,无法挖运河,只能沿山间谷地走陆运。如果能挖运河,钦州直通内地有河运,那钦州真是比广州还要好的海港。”跟随黄子琦一道来的宋应星,在到达郁林后,看见群山茫茫,不禁感慨道。

“哈哈,宋先生不必感慨,这种困难也是暂时的。我不是让工坊试验铁轨道,未来以蒸汽驱车在铁轨上行驶,速度很快,运力很强,耗煤也不会太多。等铁轨建好了,我们从钦州先建一条铁道通横县,钦州海港与横县河港两个时辰便可到达。嘿嘿,那时候,制约咱们的运力问题,便不是问题了。”

“小子,我已经让我们家族的瓷器工坊,半数南迁到广西,在景德镇的陶瓷工坊,我们也不再与郑芝龙合作,从福建出海,改为从河运溯湘江,然后从钦州出海了。河运那块,我便交给亢小子打点,海运这块,交给你们。瓷器一直是我们大明卖给西番最挣钱的东西,我与你和亢小子合作,不受郑芝龙盘剥,利润会增加一成多,我没看错你们。”王西窑也是难得空闲,被宋应星拉着一道来游玩,在船上,看着陆运过来许多车马,装有瓷器,不禁向黄子琦诉说。

“我要的南洋木料走这条道往北运,也省心了许多,不过啊,日后我打算减少往江西运木料的数量,增加在钦州打造的家具、器具数量,就按黄小子你说的,把家具设计好,然后再做成标准化的零件,往后在长沙、南昌、南京等地,只做组装店便好。嘿嘿,这安南一带红木啊,还真是多,又便宜,材质也好,你小子可算是给我们梁家,加了一个大商机。”梁用松也看到了不少红木,被平板车拉着,在通往贵县的道路上缓慢行走,这是他家在江西的红木工坊所需原料,“不过,我老梁也对得起你吧,这个红木产业什么的公司,我只占了四成利,其他六成利,都分给你小子,巴结你老丈人去了。”

“哈哈,梁老,这叫股份合作公司。怎地是我巴结老丈人呢,是分利给苗瑶族人,他们居住在深山之中,其他产业尚未建起来,先以伐木增加收入。不过梁老,红木生长困难,不禁砍伐,这生意啊,估计做不了太长时间。待苗瑶山区棉、麻、桑、花、药等产业稳定之后,就应该会着手限采红木。往后咱们还是尽量多用普通木材,红木只限特殊情况下使用。”

“唉啊,黄小子,你这棉、麻、桑一齐推广到整个广西,以后会令江浙一带的纺织业,大受冲击。朝中权贵,半出江浙,待明年咱们纺织产品一出来,你可得准备好应付朝中压力啊。”宋应升既与弟弟学过许多技艺之事,又深知朝堂斗争形势,虽然他也愿意这一带发展纺织产业,可是却为未来政治斗争深感忧虑。

瞿式耜却摆摆手,说道,“元孔啊,我就来自苏州府,外人只道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可我却知这其中,多少种桑农、多少纺纱女,日夜辛劳,所获却甚微薄。我们为何组织复社,为何要驱阉党,因为我们苏松士子们太清楚这其中内情,苏松产布,利益尽被权贵和豪商得去,桑农、织工却生计艰辛。黄大人以农业合作社加机械工坊的方式办纺织厂,端得是开天辟地未有之创举,既将纺纱织布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又尽可能让利于民,工农商三者皆有利可图,官府还可收到税。我这个苏州人,都更愿意看到广西纺织产业,打败苏州纺织产业。只是,短期内未免会有乱子,希望家乡父老,在冲击面前,能更多反思,而不是借着朝中有人,便想着打压对手。”

“哈哈,瞿先生,你多虑了,你觉得我黄哥,是朝中权贵想打压就能打压得了的吗?要不是我黄哥不忍给本来就乱得不行的大明再添乱子,他不用几年便可把两广都打下来,那时候朝中权贵,能瞎叽歪什么?”亢一衡也和这些人混熟了,为了有更多机会亲近黄一苗,他已经以黄子琦的弟弟自居,而且多次说,他比黄子琦的亲弟弟还亲。当然,黄一苗还是不会给他多少正眼,倒是黄子琦,对这个被妹妹称为纨绔的小子,印象不错,默认了做他黄哥了。只是,他这话,却让一群“忠君爱国”的士子们,吹胡子瞪眼睛,却又无言以对。

随络绎不绝的车队到达贵县港口,却看见了半年多未见的许如兰,穿着便服,身边只跟着几个随从。这老家伙正望着贵县码头的繁忙景象发呆,脸上表情很是凝重。黄子琦不敢怠慢,急忙领着众人过去问好,然后奇怪地问道,“许大人怎么来贵县,也不先通知我迎候?”

许如兰也是一惊,竟然这么凑巧,能在此地遇着他,“我是微服巡访各地,听闻这里被你避为河海联运中转地,便特意来看看。唉,黄小子,你做的事情,让许某越来越佩服,可是也令我越来越担心啊。”

“哦,许大人担心什么?我这可全都是为百姓考虑,自己未从中谋利啊。我把思明府的府衙,都全交给思明府的工坊用了,叔叔自建了一个小院子,权做思明府衙。我和苗苗,在钦州也只是建了个小院子,处理政务,日常居住,都就有那不到五亩地的院落呢。”

“小子,我不是担心你,我是担心朝中权贵和王公贵戚。你开了这样一条有利可图的商道,他们能不垂涎?若他们决定插手这条商道,你打算怎么办?”...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