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一张大网
这样规模的商队,仅凭王浩一个人,当然是不可能着急到的。
即便自己那煤炉工坊的煤饼能发到京城周边的每家每户,也不可能召集到此等规模的商队。
这背后,其实还是自己那个义学的功劳。
立志把煤炉售卖至千家万户的煤炉工坊促不成这样一支规模空前的商队。
只想劈一方小天地,为几百贫苦孩童撑起一小片天空的义学,如今却有足够的能量,来促成这样一支商队联盟。
这事情最早还要从年前高文俊与胡烨霖他们南下杭州支援万松书院说起。
正如之前所说,杭州那边整日混吃等死,走走诗会泡泡妞的空虚公子特别的多。
因此小胡同学通过钱朵朵姑娘在杭州那边的关系网,铺开了一个发展义学的全新模式。
到后来,甚至还弄出了一个义学青年团,成批制的调教出了把扩展义学当成毕生事业的年轻公子哥。
随后这支义学青年团又组团前往五里坡义学总部参观学习,在王教授的主持下,经过短期的培训之后,又向京城周边的各府县扩散而去。
这是一个扩散速度非常恐怖的民间组织,崇高的理想,先进的理念,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上偶尔穿插其中的官家大小姐。
能让这帮时常处于精神空虚状态的年轻公子哥们迅速的被拉入其中,不能自拔。
最重要的,这些个整日里无所事事,常驻各种狗屁酸腐诗会的公子哥们,其家中还多多少少都有一份不错的产业。
其业务范围涵盖极广,几乎囊括了国内的各行各业。
说到这里,促成如今这样一个大场面的逻辑便也就说的通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以义学为纽带的大型商业联盟。
联盟中,各商号的掌柜与掌柜之间,可能相互都不认识。
但在他们背后,那许多的少东家与少东家之间,绝对是认识的,而且是熟悉的,甚至可能是逛过同一家青楼的“连襟”。
那许许多多曾经以走穴各种大小诗会为乐,以各色青楼妓馆为家的富二代,突然有一天竟变得关心起了民间疾苦。
不再整日浑浑噩噩,颓废度日,而是朝着一个有为青年的方向稳步前进。
这样的改变,自然也会获得家中长辈的赞赏与欣慰,因此,再提出与谁家谁家合伙一条商船,跑上一趟海运的想法时,也不会再让家中长辈感觉是在不务正业瞎出主意了。
义学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价值。
而王浩则在提供一个可以由他们自由发挥自身才学舞台的同时,顺便帮助他们寻找到一条新的赚钱途径。
他们帮助更多的寒门子弟步入义学的同时,顺手帮一把义学背后的那个大司农。
从义学,到义学青年团,再到太府寺市舶司,这三者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且相对健康的关系网。
维系这层关系网的,不仅仅有少许的利益,还有占很重要成分的理想主义思想。
因此这层关系网,比寻常的单单以利益纠结起来的关系网要强大太多太多。
能在短短数月之内,就组成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集团型商队,便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这才仅仅只是一半的商队!
被眼前宏大规模的商队云集场面惊到痴愣半晌阮孟常不知道,在他眼中这一副盛况空前场景,仅仅只是王浩计划中商队规模的一半而已。
正当他匆匆赶回府宅,迅速召集另外几大家家主商讨对策之际,另一路由太府寺下属官员分头出发,召集而来的陆路行脚商队,也正在从四面八方向着广州府云集而来。
“为兄等的好生幸苦呀,延青!”
码头上,王大司农握着小杨同学的双手眼含……得意。
“了不起呀王兄,这港口规模,大手笔呀!”
杨延青看着码头四周那一番前所未见的雄伟壮丽场面,连连啧啧称奇。
即便是如此多的商船同时停靠港口,也没显得有多少拥挤。
“马马虎虎,大码头也需要大伙的捧场才能凸显它的价值嘛。”
“是呀!想不到有这么多的商号愿意响应王兄的号召,前来广州府一行,实在大大出乎延青的意料。”
杨延青的话有点像武林盟主广邀江湖侠士召开武林大会的味道。
王浩知道,这么多的商家,之前多少也是跑上几趟走私的,这次应邀前来,自己的面子成分,实在是微不足道,完全是义学那帮青年团的功劳。
“一起发财,一起发财嘛。”
王浩呵呵笑着,对眼前的场景相当满意,响应的商家越多,同样说明各义学的思想工作做的越好。
不断有商号掌柜前来见礼,并呈上各自家中大小少爷写给王教授的慰问信,短短一会功夫,就收到好大一叠。
招呼了属下去帮商家们安排各自的临时住处,也不用去城里找旅馆落脚,码头上那一排新建的商铺就是最好的居处。
这些商铺,以后也将会是这些商家们的广州港分号。
具体如何分配,以后自然也会有一套非常合理的方案,保证每家分号都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商铺。
要彻底杜绝之后的走私行为,那显然也是不大可能的,但如果能够创立出一条全新的海贸制度,让官商两方的利益相辅相成,尽可能的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这些商贾们也是会很乐意配合政府部门,在官府的引导下出海贸易的。
毕竟走私的利润虽高,但风险也是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如果遵守规则也能合理合法的获取足够丰厚的利润,鬼才会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去干走私。
杨延青也拿出了两封份量最重的家书,并捧来了一坨晶莹剔透的玻璃块,像捧着一块宝贝一样。
“王兄请看,这是何物?”
“一坨玻璃而已,哦应该是一坨琉璃,品相不错。”
“王兄可知这琉璃是谁烧制出来的?”
“还能有谁?”
看这纯净度,分明是加入了些许的软锰矿,去除了沙砾中的大部分铁质。
“正是!徐院长说王兄也懂这烧制琉璃之法,此话可当真?”
“略懂而已,不过这玩意暂时就不要考虑啦。”
“啊?这是为何?此琉璃品相如此之佳,若雕琢打磨一番,定然价格不菲呀王兄。”
杨延青闻言有些失望,捧着宝贝赶了几千里路过来取经,以为会是另一个极大的商机,却没想到等到这样一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