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养马之地
“大人,那步人甲军阵,当真威武呀!”
回去的路上,开关一直在感叹刚刚所见的那一列列步人甲军阵,若不是亲眼所见,怎能相信这世上竟还有如此整齐划一的军姿军荣。
只需一眼,就能感受到军阵中隐隐散发的杀气,震撼不已,这样的军阵,在他们眼里,无疑是不可战胜的。
他们这些原本从千万禁军中选出来的人样,站出来的军姿,就已经是难得一见的规整了,但不得不承认,在那样的军阵面前,也是不值一提的。
“是啊,能在几年间打造出这样一支强军,确实不易呀。”
“那可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哎……通透啊老关!”
“打造如此一支强军,怕是比组建一支骑兵更费钱吧,大人?”
想到他们每人都背着几十斤的上品乌兹钢,老关同志不自禁地又摸了摸自己腰上别着的那几把匕首,又想到他们这帮兄弟,把几坨铁疙瘩藏了又藏,一直都舍不得用,当真是用钱堆出来的。
“这也是我大宋将士的无奈之处呀老关,乌兹钢虽然麻烦一些,至少还能搞到,然而这战马……唉……”
说到这里,王浩与身边几个护卫都是齐齐一叹。
大宋最无奈的地方,恐怕就是这个战马了,纵观整个大宋疆土,也的确找不出几块养马地。
不过严格点来说,应该不是找不出养马地,而是因为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所致,也就是我们的同胞都习惯种地。
所以即便在大宋腹地突然出现一大块辽阔的草原,也会被勤劳的百姓们开垦成上好的良田。
那些大平原上一望无垠的耕地,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用极端一点的做法,迁徙几个州的百姓,退耕还林,相信那样的养马地,绝对不会输于北方的大草原。
事实上,把大片的耕地转化成大草原的做法,在后世的历史上,也的确出现过。
自南宋灭亡,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就在早期推行过毁农为牧的政策。
将农耕地区人口全部迁走、驱赶,在人口稠密的中原,建立了大片无人区,任其生长荒草,化为牧场。
将本来只局限在边疆地区的马场,推广到了整个内地,就是本来认为不适宜养马的南方地区,也建立了许多马场。
而且最后的效果还真不错,经过蒙元百余年的内地养马推广,到了元朝末期,内地的马场都建立了相当大的规模,民间养马成风,某些地区马群比羊群、牛群还要多。
直到后来元末的红巾军反元,南方马场普遍丢失,红巾军居然装备了二三十万骑马的步兵来和蒙古骑兵对抗,可见南方马匹之多。
之后一直到郭子兴病逝后,郭天叙、张天佑相继战死,朱元璋继承了原有军队,举起反元大旗,把曾经的草原民族追的满地跑,其中的大部分战马,其实也都是蒙人在内地养出来的战马。
由此可见,养马地不是没有,而是不能有,把耕地化成牧场,不但不可取,还会成为祸乱之源。
根据当前的生产力计算,养一匹马所需的土地,拿来种田,可以养活二十五个人。
所以中原地区想养马,就等于是从百姓们的嘴里夺粮食去给马匹,代价太大,不可能承受的起。
其实这也是草原民族始终没有太多人口的原因,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给现在的辽国增加数千万的百姓,那他们除非把现有的草原改造成农田,否则这些百姓就得全部饿死。
至于马政之类的举措,古已有之,几乎历朝历代都有马政,制度非常健全,也都有非常不错的收效,但无一例外,到后来全都被玩坏了,形同虚设,甚至还都成了压榨百姓的一种工具,让无数百姓苦不堪言,以至于最后乱象丛生,起义不断。
也由此可见,靠种地为生的百姓们,是有多么不待见战马,百姓不待见马,朝廷却如饥似渴,这也是长久以来民与官之间一个始终难以调和的矛盾了。
万物的进化过程中,答应让人类骑的,除了马,也就剩下牛,驴,骡子,这几种动物了,非要较真,那顶多再加上象,鹿,这两种动物。
当然猪什么的,偶尔也可以骑一下,不过那通常是用来搞笑的。
这或许大概可能也是后世许多网游中很多玩家都会追求各种稀有坐骑的最终基因吧?数万年来,人们其实一直在渴望可以骑到更多的坐骑……
河套平原上倒是有一块不错的养马地,不过那里现在正在内乱,能不能平定都还是个未知数,即便平了,也因为一些诸多的名足问题,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起色。
况且那里又与辽国接壤,甚至有一半的的土地,还在辽人的势力控制范围内,即便养了马,也不会安生。
除了养马地之外,还有马种,不过这个倒是好解决,事实上,现在就已经在着力的改良这个马种问题了。
白衣国的白先生不负所望,终于在这几年通过关系,陆续从他们那里运来了几十匹上好的阿拉伯马。
这也是花了大力气了,是一路养一路运才陆续给运过来了的,专门弄了两条船和雇了一些船员,沿着海岸线缓慢爬行,看着船上的马快不行了就赶紧靠岸,调养上个把月,等马儿的精气神恢复一些了,再继续上路。
因为需要不断地靠岸调养,身为海上跑船的水手,还不得不面临各中奇形怪状的土着山贼这样的窘境,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即便如此,马匹的存活率也是低的可怜,连一半都不到,而且即便活下来的,也有一部分似乎失去了那啥功能,实在让人惋惜。
但不管怎样,积少成多嘛,除了白衣国的白先生,市舶司还鼓励商贾们帮忙运送马种,其中也有不少的功劳和收获。
另外还有驻扎在故临新城的杨继业,这几年间也想办法让手下将士们转运了百来匹印度马特有的折耳马过来。
印度折耳马,又称马瓦里马,是一种能在干旱贫瘠地形很好生存的马种演化出来了。
是一种耐得起严寒酷暑,可以长途疾驰,有着坚强铁蹄的良驹。
这种良驹据说也有阿拉巴马的血统,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良驹,这种马的最大特点,就是有着一对非常俏皮的耳朵。
一对小耳朵,呈九十度直立于头部,且可绕中轴旋转一百八十度,转动的时候,宛如一对雷达……
自从第一批马匹运抵之后,还择地弄了一个马种改良基地,统一管理统一驯养,专业人士精心伺候,现在也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了,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缺养马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