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推心置腹

再者,北边能有一个愿意和平共处,并且持续稳定的政权,对南边的政权而言,也是有不少益处的。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总要有一个巫妖王存在的嘛。

目前的辽国,大概就能担当巫妖王这个角色。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宋国一力北伐,要把辽人赶回关外,就目前而言,势必要投入不可计量的人力物力,这样的结果,很可能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把辽人赶回关外之后,他们势必也不肯罢休,如此一来,必然战火延绵日久,打来打去,永无宁日。

若是一鼓作气,直捣关外把他们给彻底打散,那样结果,很有可能会比两强对峙的状况更加糟糕。

辽国境内,部落众多,凝聚在一块,虽是强敌,但敌人终究只是一个,一旦打散,遍地开花,边境防线,处处狼烟,绝对比现在更头疼。

关外这片大草原,有着得天独厚的进深优势,即便强如武帝,一直追打到狼居胥山山脚下,该回来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回来,几乎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存在。

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汉人王朝始终都把几乎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北面这一块,又是修长城,又是驻边军,用不可计量的人力物力,去修筑那一条“防线”。

然而无论你怎么修筑,注定只能防住一时,这个一时,或一二十年或三五十年,往往安稳日子还没过上几天,猛一回头,才发现那防线已经腐烂发臭,形同虚设,不堪一击。

而那时,北边那个死而不僵的恶邻,早已经在风雪中熬过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重新崛起。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这样的案例,无时不刻不在上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延绵不绝,永无止境。

所以在王浩看来,要彻彻底底的永绝北患,不但是战力上的问题,还是生产技术,科技水平方面的问题,更是思想上的问题。

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要实现其中一个都是千难万难,因此与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这永无止境未竟事业上面,还不如树立一个巫妖王,把精力放在最合适的地方,攀上一座史无前例的高峰。

到那时,当你站在另一座山峰的顶峰,再回望远处的那个巫妖王,你会发现,原来他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也正因如此,王浩才会竭尽全力的带着太府寺一杆愣头青促成宋辽和议,但不得不承认这件事很难真正的促成,只因为很难相信,很难相信自然就不能理解。

不但宋国朝堂上下不能理解太府寺的这种行为,契丹人乃外族胡虏也,对于胡虏,自然是杀之而后快,驱除胡虏恢复幽云才是立国之本。

即便有支持的和谈的大臣,也只是从避免穷兵黩武耗损国力的角度出发,并不是真的支持和议。

另一方面,辽国那边也很相信太府寺是真的出于诚心,才会力促和议,并帮助他们化解目前的危机,在他们看来,宋国之所以肯坐下来谈上一谈,不过就是想要用最低的代价取回幽云之地而已。

而且这事还不能明讲,至少不能讲给赵老大或沈相老徐他们听,在自家床塌边放置一个巫妖王这样的想法,即便说破了喉咙,也不会有人相信,因此只能为他们争取到足够的利益,然后再心甘情愿的签下那份和议。

所以这事只能与笔友谈,不停谈,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谈,让她相信自己真的真的是出于真心才愿意帮助他们,哪怕这个真心的前提是让他们先割去身上的一块肉,也要尽全力让她相信自己没有恶意。

尽管说服笔友的难度也很是不小,但两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还是有很大的效果的,虽然平日的言语中多有戏谑调侃,不过认真起来的时候,她还是非常愿意坐下来仔细听上一听的,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在言语上虽常有鄙夷,但看的出来内心深处其实对很多道理,还是非常认同的,要不然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把自己召入帐中,一聊就是大半天。

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推心置腹的与她好好谈上一谈,为后面的事铺路了,也不能一直培养感情,拖的久了,假戏真做,让她真的以为双方和谈只是各为其主,为了各自的利益,那就得不偿失了。

萧绰自然也看得出来,今日的大司农非比寻常,说话的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因此也不再揶揄拿捏,沉默深思良久方才开口问道。

“那你先把心中打算说上一说,好让我知道辽国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要分多步走,首先在年底之前,让出云州,走完第二轮和议。”

幽云之云州,是辽西京所在,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西京南临北宋,西临党项银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史称辽既建都,用为重地,非亲王不得主之。

所以让出了云州,也就意味着辽国让出了一大半的关内土地,剩下的也就只有幽州与蓟州这一个角落了。

第一个要求就很过份,也很难让人接受,但这一回萧绰没再出言反驳,反而很是平静,她想听听,眼前这男人,最后到底会提出怎样的一个方案出来,于是片刻沉默之后说道。

“你继续说。”

“作为交换条件,我将会兼任辽国太府寺的大司农。”

“这一条,赵官家能答应?”

说实话,让他来担任辽国的大司农,求之不得还来不及,只是这件事,压根就不现实,即便自己答应了那些过份的条件,宋国那边恐怕也不会答应,不现实的东西,一直挂在嘴边,毫无意义。

“我有把握说服宋帝,及宋国诸位宰辅。”

手握两国财政,这件事听着虽然荒唐,王浩却是无比认真,这也是必须实现的一步,说这话的时候,他刻意换了称呼,尽量保持一个中立的身份来斡旋此事。

这话果然起到了一些作用,听他把自家的皇帝称作宋帝,萧绰先是一愣,随后略带玩味的看着王浩。

心说这个人虽然没有不臣之心,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忠臣,也不可能是一个尊奉儒学孔孟的臣子,他此刻的所作所为,所说所想,更像是春秋战国时那苏秦张仪一般的纵横家。

他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而发,只为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可这种职业早在秦汉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以后,就已经过时了,纵横家智谋也很难再有用武之地。虽然历代都有余音,但却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而如今,却让自己遇上一个活的。

到此时,萧绰也确信眼前的这个男人,确实是一个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