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小题大做

或许可能自己真的有些小题大作了,参个军而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可这事总感觉哪里不对劲,随着小蝶与那帮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王浩也越来越觉得自己在义学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这种隐隐的感觉,由来以久,甚至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其中,自然也有自身的原因,自从接了太府寺的差事以来,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市舶司运营的上面,又加上需要经常出差,一走就是一年半载,义学里的事情,早就已经抽身出来,退居二线了。

如今,虽然还担着这个义学教授的名头,但几乎就只是一个空名,平常也是难得再来义学一趟。

虽然义学的学生依旧待自己尊敬有加,崇拜非常,学生们毕业后的工作,基本上也都是由太府寺从中联络安排的,但不得不承认,自己在义学体系中的影响力,已经远远不如几乎每天都混在学校里的小蝶他们了。

然而不管怎么样,她把小宋小林他们送去从军,却又没跟自己提起,绝对是藏了小心思的。

很有可能,就是在想着要为义学寻求一个可以自保的后盾,因为之前五里坡义学遭受的那次变故,对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他人随随便便一句话,就能把个毫无依靠的义学给查封了,然后再随便安个罪名上去,连老师同学都能坐牢的坐牢,发配的发配,最后闹到朝堂上,也没讨来一个道歉。

再加上之前的雄州之战,边边角角里的义学,犹如风中的浮萍,说没了就没了,没人关注也没人记得,事后要想收拢失散的学生也是不能。

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义学已不想做那任人踩踏的无根浮萍,他们想要扎下根来,想要长成一颗大树,一颗可以庇护所有学生的参天大树。

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王浩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但是他认为义学做到如今这样规模,已经可以了,已经是一颗大树了。

但显然,小蝶他们仍然觉得不够,他们想让义学拥有的,不再仅仅是自保的能力,还有说话的权利。

这个苗头有点危险,甚至可能为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好在他们走的足够慢,足够稳,让王浩有足够的时间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不再需要这份危机感。

女儿长大了,也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有一点是可以放心的,她唯一的目的,只是希望义学能不被人欺负而已,要说有什么样的野心,胡乱瞎搞狂妄自大这些品质,那是不会有的,作为相处多年的父女,这点把握还是有的。

就像这次把小宋他们送到新兵训练营的事,之所以没跟自己坦白,更多的只是怕自己不答应而已,要说瞒,这样的事情也肯定瞒不住。

谆谆教导的同时,也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地与小蝶谈了谈心,臭丫头一再声明您老真的是想多了,即便从了军能够做什么?也不能做什么嘛,就是千万军人中的一个普通士兵而已,不但不能做什么,而且还可能会在战场上送命,讲着讲着,臭丫头还哭起了鼻子,她也舍不得多年的好友去战场上搏命。

见她哭的这么凄惨,王浩也就放下了心中的疑虑,或许真的只是自己想多了吧,不过就像之前说过的,自己会一直暗中观察他们的。

路可以自己走,也可以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不能走歪,毕竟还只是一些毛头小子,考虑起事情来,难免过于理想化,因此还是不能少了自己这个阈值阀门呀。

小时候不让人省心,现在长大了,仍然不让自己省心,作为长辈,有时就是这么的无奈。

晚上回到家中,把这事说给还玉听的时候,得到回应竟然是:你不知道?我以为你早就知道了,还一脸无所谓的表示你的确想多了,之后还狂吹枕头风,让男人想些办法,给义学新兵们安排一个后勤的差事,千万不要让他们上战场。

很显然,家里的婆娘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幼稚程度,甚至比小蝶更甚。

为他们安排一个后勤的差事,自然是不可能的,像这种优质兵源,只会被安排到最凶险的位置。

但还可以曲线救国,凭自己的能力,努力减少他们上战场的机会,比如与辽国握手言和,就已经至少降低了一大半上前线作战的机会。

所以和谈这事不能黄,如今宋国朝堂这边已经搞定,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只等着约定的时间一到,就可以拉着赵老大过去签合同。

只是不知道萧绰那边的事情处理的如何了,估计压力不小,她可能需要用一些铁血手段消弭一下异议,相信她也有这个能力把那些阻碍摆平。

转眼又是小半个月过去,远方的笔友终于又写信过来了,不用看就知道是来责问的。

榷场开了也有一个多月了,可辽国国内的物价,却并没有下降多少,甚至有些物品还逆势涨价了。

果不其然,萧绰来信,正是责问这物价的事,说什么自己已经如此低声下气了,你却仍在从中作祟,暂任的榷场提领,更是一个没有半点主意的无耻无赖,也不知道这个毫无才干的王姓无赖是个什么样的来头,这种人,若无背景,是不可能三番五次得到重用的。

榷场提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官了,这样的官员若无政事堂的应允,是不可能随意任命的。

但其实这回她真的估算错了,这个榷场暂领,真的是大司农随意任命的,甚至连个正式的官牒都没有,倒是那物价,却是冤枉了大司农。

市场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太府寺只是没有出手干预而已,完全没有从中做梗,由市场自己平衡物价,总要有一个平缓的过程,不可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能有明显的效果,小小的反弹,也只是物价调整期的一种正常现象,更不是太府寺所为。

再说了,宋国商贾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你辽国后院后山上长的那些大树,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前,商贾们怎么可能让你们的日子过得舒服。

怪只怪你们没有领悟市场真正需求的敏锐眼光,其实稍微用点心,就能发现其中商机的,但你们只知道埋怨,从来不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仍然没有改掉自己身上那种坏毛病。

于是在回信中,王浩也没有明说,只是让她自己去领悟,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先想想为什么,再想想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