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试试何妨
倘若再有些时间,或者说南征大军控制的区域时间再长些,不管是歼灭还是收编,都有可能。
可这次的战略目标是打到大理无军伍,并不是让大理千里无人烟。
估计这时候前线也会有分歧。
“陛下,各位相公,可是需要大理段王出声?或者说用他的影响力阻止各部落山民不再骚扰大军?”
这是显而易见的,吕惠卿之所以这样问,藏拙是一方面,同时也是吸引陛下和相公们的方法。
如果是被陛下,或者相公们安排做事,和自己自觉主动做事,在上官和陛下眼里是不一样的。
“你认为段氏已经被挤压到极限?他已经有了接受国朝各种条件的准备?”
韩琦不知道怎么就看不顺眼吕惠卿,对他在这时候出言有些反感。
话说出来就有些责问的意思。
“下官不敢肯定,也无从知晓段王心思。至于能否让大理王出声,或者说让大理王号令部落停止攻击国朝队伍,下官自觉可以试试。”
“试试?事情紧急”
“稚圭”
韩琦还想呵斥,富弼打断了他的话头。
这是集议,各抒起见,又是当着官家的面,争吵没必要,反倒会让官家看笑话。
其实赵曦很无所谓,文臣之间有争端才好,若整个文臣团体算是一股劲,那他这个帝王会做的不安稳。
“吉甫可有计较?”
吕惠卿职位还低,这时候赵曦这样拉一下,还是这样不留痕迹的拉一下,应该可以在两人之间拉点仇恨。
吕惠卿有表现的n,韩琦有打压的想法,挺好。
“启禀陛下,微臣可以试试。”
“又是试试需要多久?”
韩琦已经懒得搭理吕惠卿了,不接茬。
文彦博接上了。
赵曦和富弼,一个帝王,一个丞相,这都是决策的角色。
这一次,文彦博对吕惠卿的责问,不管是富弼还是赵曦,都没有再拦拌。
“下官需要三日,三日可有结果。不过需要工坊城配合”
赵曦看了看富弼,富弼在点头。
说实话,吕惠卿是馆伴使,对于段思廉的状态,他应该最了解。
如今那怕是吕惠卿不一定做到,也只有让他试试了。
这种事,赵曦还不至于下作的亲自操刀。
“准了,政事堂责令工坊城全力配合,就给吉甫三日!”
赵曦大概能想到吕惠卿的方法,无非是震之以火器,晓之以苍生。
或许可以,大理段家信崇佛,惜生。
吕惠卿走了,接下来的集议,他还不够格,不过他感觉自己离的不会太远了。
有没有王介甫,他都要走到这一步。
“吕吉甫未必能成!”
韩琦受司马光影响,总觉得这吕惠卿心术不正。
“成与不成,也只是三日,等他三日又何妨?”
“富相如何看?”
赵曦像是认同了文彦博的说法,等三日也无所谓。
“官家,若朝廷另有良策,提前做些准备为好。即便是吕惠卿成事,双管齐下结果大不同。”
富弼觉得官家肯定另有想法。没有原因,就是这感觉。
官家能从奏报的字里行间看出南征军的困境,也就是说,在出兵之前,官家对此就有预判。
“以攻对攻,以骚扰对骚扰。护卫营训练有特种作战的科目。我估计现在前线的分歧就是在这点上。”
“诲叔与子真应该倾向于避免杀戮,许之以利,而曹霖等人倾向于以攻对攻。”
“之所以没有奏报,没有让朝廷裁决,是不想让朝廷看到前线不谐。”
赵曦能想到前线的情况。在矛盾没有到一定的程度,吕公著不会奏报,那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再说了,在护卫营多年的相处,他们也不会让矛盾激化了,那怕是范缜挑唆也不会激化。
“兼而行之如何?如果吕吉甫成事,就许之以利,不以攻对攻。若吕吉甫不能成,就在以攻对攻的基础上,再许之以利。”
富弼记得官家曾说过,一切谈判都是建立在实力之上。打过后谈判,和开打前的谈判,结果不会一样。
虽然不至于到谁拳头大谁有理的地步,拳头确实是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吕惠卿还如往常一样,卯时到了段王府姑且叫段王府吧,这宅院收回来以后,段氏王室是第一个入住的。
段思廉有点烦吕惠卿了,本来以为馆伴使来了,他可以知道宋国的意图了。
结果见天就带着自己晃悠,屁事不干,比大理的臣子还扯淡。
自己几次旁敲侧击,一律是打哈哈过去了。
不就是想磨自个嘛?行,随你磨呗。
段思廉也看开了,天高路远,自己也管不着大理了,也没啥资格管了。
就这一身肉,爱咋咋地。
“吕馆伴,今日各处游玩?”
段思廉真放开后,就没多少顾忌了,说话也不那么畏畏缩缩的,直接海说啥说啥。
他吕惠卿没本事把自己咋地。
“段王,惠卿多次恳求,终于让朝廷恩准了,今日陪同段王,见识一下真实的炮火”
“段王,不瞒你说,惠卿也是粘段王的光,这类新军训练的场面,就是我大宋臣工,也是很难见识的。”
这应该是碰着痒痒肉了。
段思廉几次入工坊城,都特别想知道大宋的火器,想看看大宋火器作坊。
可惜,吕惠卿说进不去,看那戒备森严的样,段思廉估计这吕惠卿是真进不去。
没想到他还专门跟宋国朝廷申请了?
看来也不是纯粹是敷衍,也有几分真诚在里面。
当年宋国太子殿下,也就是现在的宋国陛下,南征时路过大理,段思廉曾陪同,也是亲眼见弹将董氏覆灭的。
并不是无懈可击,水攻是一种方法,同样,如同投石机一样,发射弹根本每个准头,也有间隔。
这些在当初宋军离开后,他跟杨家、高家还试验过,甚至因为妹妹嫁到宋国,聘礼中有弹,他还专门试过,并不是看到的那样可怕。
这也是高氏敢在宋国守孝期间,敢趁机作乱的底气,都认为这弹也就那么回事。
他们应该不清楚,当时的弹,还是最早的雏形,是赵曦南征时现想现做的。
段思廉也知道宋国弹不可能与早些年一样。所以,特别想知道,如今的宋国火器,到底发展到何种程度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