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 大宋讲武堂
看来政事堂也没脱开朝堂臣工的几种说法。
“护卫营条令条例严谨,只要严峻律法,禁军将领就是烂泥,经过护卫营回炉,也能百炼成钢!”
文彦博这话……政事堂没有统一过意见吗?还是说做给自己看?或者根本就没法统一意见?
看富弼的意思,好像是没有在下面达成一致。
赵曦说不清,这也无所谓,自己也只是需要这么个程序,谁说服谁,都不影响自己的决定。
现在看来,韩琦、文彦博倾向于护卫营作为校尉培训基地,而欧阳修和司马光则建议维持原状。
富弼只说了现状……
“官家,诸公,新军条令条例中有一条,就是对上下级官职服从的规定,要求在没有明显损害国朝利益时,下级必须服从上级。”
“如今的护卫营中,职衔最高者为陈焕,放之军中最高也不过营指挥使。难不成护卫营轮训都指挥使?轮训十将、军头?”
“若护卫营还是训练这类底层军将,与这般选兵有何异?”
这也能作为理由了?这时候拿出来就是理由。看来司马君实还真的用心研究过护卫营的条令条例。
“再看看这些……”
赵曦没让他们继续争论,只是把御史台渠道递上来关于狄青的奏折拿出来了。
这类奏折不多,十几份,无非是翻狄青的一些底,还有对致仕后再次启用并委任以重任的驳斥。
不相关啊!这是对护卫营营地职能的集议,提狄汉臣何意?
都看不明白官家的意思。
狄青第一次贬黜出外,在明面上,是欧阳修主导了对狄青的弹劾,或者说他主导了狄青出外。
可欧阳修真不是想贬黜狄青,他是想用那种方法对狄青保护。
这时候有人再一次拿他曾经的奏折说事…~这让老头很不舒服。
“官家,此乃无稽之谈!狄汉臣虽节制西军新军,也是朝堂用其在西军的名望,协调鄜延、麟府、环庆、秦州以及会川诸军。”
“狄汉臣于西北,并不直接统军,且受秦州路韩府尊节制,何谈包藏祸心?”
名将名帅,真到了狄青这程度,震慑的作用高于作战作用。
与西夏停战快两年了,但由于当初先皇事急,并没有对边境有过详细的谈判。
官家也是仓促离开了前线,至今在西北边境仍然有小范围的冲突。欧阳修认为,狄青在秦州的作用不可替代。
没有考虑赵曦拿出这些折子跟护卫营营地的关联,只单纯的从弹劾狄青的奏折说起。
“官家,可是让狄汉臣回朝?”
“边境不靖狄汉臣万万不可回朝!”
司马光又一次打断了富弼的话,这更是直接想否定赵曦的意愿。
“近年,最起码三五年以内,西夏还没胆量犯我边境。除非他们找到了应付彦博……枢密院有你和韩琦,若再把狄青放到枢密院,还不被你俩挤兑死呀?
老头精忠为国,被你们一次又一次的恐吓。算了吧,狄汉臣是个宝,我可无意让他在甲子之年再受你们的气。
“狄汉臣回朝与解决护卫营营地功能相关。”
确实,以狄青的品级,在国朝除了开朝时的世家武勋,还真没谁跟他相提并论的。这就解决了司马君实所说的护卫营无高品级武将的问题。
同样,狄汉臣如今的职衔,给一个护卫营营地的主官,似乎更像是贬黜……
难不成官家相信狄汉臣包藏祸心?
没人说话了。此一时彼一时,狄青在枢密院,不管是韩琦还是文彦博,都可以挤兑,也可以联络臣工弹劾,随意找茬。
可狄青若跟朝堂撇开了,谁都清楚,那人不足为虑。如果再被官家怀疑,没必要落井下石了。
“官家,狄汉臣……”
君子就是君子,欧阳修倒替狄青鸣不平了。
“听我说完……既然朝臣有意改变护卫营职能,那咱就改变。”
“将护卫营附属的工坊全部迁出护卫营营地,搬迁至工坊城。扩大护卫营规模,筹建大宋讲武堂。”
“讲武堂以培养训练国朝将帅为主要职能,要文武并济,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讲武堂设文院长和武院长,分别负责将领的武训和条令条例执行,以及文化水平的提升。”
“讲武堂院长由我亲自兼任,以提升讲武堂的规格,如此便不存在狄汉臣高职低用的问题。”
“狄汉臣任讲武堂第一任武院长,而文院长由同知枢密使吕公著担任。讲武堂的武院长必须是久经战事的名帅担任,而文院长必须是有讲武堂经历的文臣,且有领军经验者的文臣,常规兼任枢密院同知。”
“讲武堂设将帅班,校尉班以及军卒班。将帅班轮训军厢以上的将领,校尉班轮训营都以下的将领,而军卒班继续执行选兵法。”
“讲武堂一届为三年,三年学满并通过考评者,分于军中任职,若考评未通过,延期一年,仍不能通过者,降级降职任用。”
“超过军厢职衔的将帅,每年需担任讲武堂的讲师,讲解军略。而国子监教授同时要兼任讲武堂文职讲师,根据需要到讲武堂授课。政事堂相公也应在讲武堂授课。”
“将帅班考评由政事堂与枢密院组织考评,校尉班有枢密院考评,军卒班由讲武堂自行考评。”
“大致架构就这样,具体细节请政事堂与枢密院制定,以现行护卫营的训练内容和条令条例为参照。”
赵曦是说完了,根本不管相公们的震惊。
我成了仁宗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