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宅门

“真不是你?”

“不是不是!”

“跟你没关系?”

“没关系!香港人怎么可能听我的呢?我当时也吓傻了,手足无措一声不敢吱。

哎哟,你说这事闹大了,对剧组影响多不好。还好鲁监制深明大义,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

照你个粑粑!

姜闻松开他,始终怀疑里面有猫腻,港方人员现在老实的跟孙子似的。

“哼,粗俗!”

许非掸了掸肩膀,迈步走进一个房间,姜闻眨巴眨巴,也跟进去凑热闹,里面正是听到消息就急忙赶来的郭保昌。

他56岁,声音洪亮有力,显得非常急切。

“听艺谋说,你想看看剧本?”

“剧本不忙看,咱们先聊聊,想听听您的创作思路。”

“哦,可以可以。”

郭保昌把剧本放到一边,姜闻随手捡起来,“我出身比较复杂,可能你都知道了,就是根据同仁堂乐家为蓝本写的。

因为涉及很多所谓的‘家丑’,我母亲不愿意让我弄,但这个东西我写了四稿,被烧了三次,前后差不多40年。

不怕你笑话,早成了我一块心病,不把它拍出来我死不瞑目。”

“能理解,您慢慢说。”

许非给倒了杯茶,对方抿了一口,缓缓道:“很多人物都有原型,像男主角白景琦,就是我养父乐镜宇。

自幼顽劣,个性张扬,自学成才,后成一代大家,宏济堂就是他创办的。

再像白二奶奶,是我综合了曾祖母、祖母和养母三个人的特点而成。还有白玉婷,我叫她十二姑,特痴迷梅兰芳先生。

听戏的时候带个首饰盒子,高兴了就一把一把往上撒,后来跟梅兰芳的照片结了婚,轰动一时。

不过为了避讳,我把同仁堂改成了百草厅,四房头改成了三房头……”

郭保昌讲起就没完,许非当听故事,末了问:“那您拍这戏,请的演员都有谁?”

“白景琦是陈保国,我看了他所有的影视作品,没人比他更适合。二奶奶是我妻子,柳格格饰演。”

“不好意思,她有什么作品么?”

“她是京剧院出身,主要跟我在一起拍电视剧,今年41岁,我觉得很适合二奶奶。”

郭保昌打量对方神色,继续道:“三爷白颖宇,原准备请李程儒演,他好听戏,懂这个,一瞧就是老北京人。

不过听说拍什么,腾不出空。

杨九红是蒋文丽,演那个风尘女子太好了!可惜还没出场,戏就黄……”

“卧槽,这戏好啊!”

俩人聊着,看剧本的姜闻冷不丁一拍桌子:“郭爷,您看我演白老七怎么样?”

“你?”

郭保昌一愣,正想婉拒,许非摆摆手:“你又有啥想法?”

“三条!第一,我把现有的知名女演员顺一遍,没人能演二奶奶,必须登榜招贤,一一筛选。

第二,每集起码得八十万,得按大宅门原样搭景。

第三,就连几句台词的小角色,也不是摸摸脑袋就能演,必须全用一流演员。”

“……”

“……”

“您接着说。”许非示意。

“呃,我该讲的都差不多了。”

郭保昌的节奏被整的挺零碎。

其实历史上,夭折后,又迎来一位投资方,点名让姜闻演,后来谈了几次也黄了。

“那我说说吧。”

许非想了想,道:“剧本我虽然没看,但张导极力跟我推荐,还有不少人听到消息也跟我推荐,我觉得一定是好戏。

刚才听您讲呢,更印证这个想法。

老姜有一点说的不错,既然要拍,就拍最好的。我在南边有个小影视城,先造一个大宅门出来。”

“哎哟……”

郭保昌激动的要起身。

“您坐您坐。还有演员方面,陈保国、李程儒我觉得可以,蒋文丽再考虑考虑,我觉得何赛菲也很行。”

“何赛菲?不不!首先这是老京城的剧,她口音就过不了关,而且一身江南女子的气质,太柔弱了。”

郭保昌对杨九红别样喜爱,道:“她原型是乐家的一个姨太太。我入府的时候,她已经很老了,但依然不被人接受。

没人愿意跟她说话,只有我会跟她聊聊天。每到我放学,她都盼着我过去。可我只要聊久了,我养母就不高兴,扯着嗓子在外面喊‘跟那老窑姐有什么可聊的?’

她是个非常悲情、沉重的角色,我觉得蒋文丽能处理好。”

“这样,咱别争,哪天让何赛菲过来,试一段您看看。”

许非打断他,道:“最重要的是二奶奶,恕我直言,但凡有点特色的演员,都在我脑子里。

以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丰厚度,我怕您夫人驾驭不了。”

没等对方说话,又道:“是部好戏,我要了,先盖大宅门,完了再说。”

“……”

郭保昌张了张嘴,到底没讲什么。他知道自己找投资,肯定得做些妥协。

待要走了,他忽抹身坐下,道:“还有件事,我之前把版权转让给深城的那家公司了。”

“就是说,我还得先买回来?”

“呃……”

他有点羞愧,道:“谈好50万费用,但那家没给,这合同应该不成立吧?”

“我让律师谈吧,您不用操心。”

这才走了。

许非站在西郊宾馆的走廊上,窗户半开,冷风吹面格外精神。

从96到2000年,郭保昌见了八十多位投资人,一直没成。后来遇到央视的一位贵人识珠,才由央视独资拍摄。

,没有没看过的吧?

得好好运作一下,以前在野蛮生长的时代,号称“剧王”。那再过两年,电视剧产业基础打下,蓬勃发展,就是真正的“剧王”了。

他要破个记录。

……

眨眼11月2日,上映。

陈可新和张蔓玉请了假,回去赶首映。评论界一片赞誉,但毕竟不是主流商业片,票房平平,最终拿了一千多万。

许非也去找吴孟臣,给抢到一个明年引进片名额,主要想让俩人在内地公开亮亮相。

因为主创的名气越大越好,越大就越容易商业宣传。

等俩人回来,京城入冬,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