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蒋臣来访

将炮兵教导队的人事和任务捋顺,朱慈烺回到书房,才小憩片刻,就有传报户部主事蒋臣来访。朱慈烺皱着眉头想:“此人来干嘛?想化缘吗?现在太子府开销很大,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宾主见礼坐定,刚上茶,蒋臣就迫不及待地说:“微臣前来,是有要事请教太子殿下。”

朱慈烺有点意外,说:“‘请教’言重了。孤才疏学浅,不知道有什么值得蒋大人来请教。”

“殿下过谦了!”蒋臣拱手说:“殿下乃是天纵奇才,不仅能洞察时局,而且极有巧思。譬如烧制水晶琉璃、开设皇店,短短时间内,就为皇上筹到十万两饷银,岂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朱慈烺微微一笑,并不接话。

蒋臣接着说:“微臣最佩服的,却是殿下发行银票,设计精美,制度严密,信誉良好,实在是古今罕见的好东西。短短时间内,市井百姓就已经通行乐用,东宫筹饷,想必轻而易举了。”

朱慈烺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下:“蒋大人,这银票目前仅仅向外投放了十多万两,已经大半被兑换了现银。说白了,不过是‘代银券’罢了,不但没有获利,反而贴进去不少成本。”

蒋臣一愣,问:“还有多少在外通行?”

“至多三万两。”

蒋臣想了想问:“有来以银换票的吗?”

朱慈烺翻出裕东钱庄的一份汇报,看了看说:“有,一共三千多两。”

蒋臣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三万两在外流通的银票,应该不会再回到裕东钱庄。如此一来,就好比裕东钱庄凭空得了三万两白银。而且随着人们乐用,裕东钱庄还能得到更多。”

朱慈烺有点不耐烦,直截了当地问:“蒋大人,莫非户部也想发行银票?”

蒋臣又一拱手说:“殿下英明。微臣已经和倪元璐大人反复讨论,奏请皇上,发行新的宝钞。”

朱慈烺苦笑了一下,说:“宝钞?口碑如何,你们不知道吗?你们打算怎样建立信誉,使百姓乐用?”

蒋臣来了劲头,侃侃而谈:

“欲行宝钞,先必须辨清源流。宋朝曾经颁行此物,获利不小。洪武七年,太祖下诏设宝钞提举司,翌年颁发‘大明通行宝钞’。从此以后,历朝沿袭颁行通用,直至弘治、正德年间才废止,历时百余年之久。如今三十年来,财政艰难,朝中曾有人提出重行宝钞,如天启时,给事中惠世扬请造钞行用;又如崇祯八年四月,给事中何楷也提出重行宝钞。但以上诸建议,由于多种原因,都没有得到实施。因此,微臣于十月奏请皇上,重行宝钞之法!”

“皇上赞同吗?”朱慈烺问。

“皇上赞同:‘钱法兼行,原属祖制,宜万世永遵……务期富国足民。’经过一个多月的进一步讨论,特别是看到殿下的银票之后,皇上更是欣赏,已经特设内宝钞司,昼夜督造宝钞。”

朱慈烺大吃一惊:“这么快就要颁行?有准备金吗?”

蒋臣得意地说:“是啊,现在四方有事,缺粮缺饷。皇上既然赞同,当然立即印制颁行——准备金是什么?”

朱慈烺心中暗叹一声,说:“蒋大人,准备金,就是发行纸币必须准备用于兑换的金银。否则,凭什么建立信誉?”

蒋臣说:“此事不难。无论赋税还是赏赐、罚锾,一切都用宝钞,如此,民间也就不得不使用宝钞了。而且还有恩惠:不论商民人等,每兑换宝钞一贯,只需要纳银九钱七分,而通用行使,输纳完官,准许作一两用。”

朱慈烺摇头:“宝钞信誉,早已破产。要想恢复信誉,唯有拿现银出来,见票实兑。否则,老百姓虽然愚蠢,但是有谁愿意拿钱换纸?就是裕东钱庄见票即兑,一时之间也难以推行开来。所以,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金。你们打算发行多少?”

“准备发行三千万贯,也就是三千万两银子。五年之后,天下银子,尽归内府。”

朱慈烺哑然失笑:“简直开玩笑。蒋大人,没有随时兑付的现银做准备金,你真的相信百姓会拿出钱银来兑换宝钞吗?”

蒋臣吞吞吐吐地说:“微臣也是颇为担心。所以前来请教,裕东钱庄的银票发售情况。刚才得知仅仅售出三千两,实属意外。”

朱慈烺补充说:“而且,这还是在现银充足、见票即兑的情况下。此外,孤还要告诉你:这三千两银子中,最起码有两千五百两是裕东皇店的商业伙伴给面子兑换的。”

蒋臣呆住了,问:“倘若朝廷下诏,如开国之初,峻法严禁民间金银使用,强令使用宝钞,如何?”

“那么,这与强抢何异?”朱慈烺笑道:“若是开国之初,天下太平,令行禁止,倒也可行。但是如今天下大乱,还经得起这样折腾吗?”

蒋臣擦了擦额头,说:“微臣原本计划明年三月开始颁行,用半年时间颁行三千万贯。如今皇上着急,已经密令调集纸张,参照殿下的银票防伪措施,加紧制作。只是殿下的银票制作不易,成本高昂,皇上颇为忧虑。没曾想,发行之后,万一无人兑换怎么办。”

“朝中大臣,没有意见吗?”

“多位大臣反对,但是没有像殿下说得如此透彻的,而且殿下实际践行,说得更为可靠。——殿下,这宝钞将来发行,真的无法通行吗?可有法子补救?”

朱慈烺叹息一声,一字一顿地说:“蒋大人,孤确定无疑地告诉你:这个法子,本身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荒唐办法,必败无疑。如果不信,你们先发行部分试试,看看可有人拿钱和银子来兑换!”

“那可如何是好?”蒋臣喃喃自语:“皇上对此还寄予厚望呢?”

朱慈烺双手一摊:“蒋大人是聪明人,现在难道还看不出来结局吗?”

蒋臣久久不语,最后问:“请教殿下:如果筹措银子以备兑换,至少需要多少银子?”

“正常最起码要有发行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宝钞已经信用破产,很久不再通行,要想建立信誉,至少需要十分之七的银子!否则只能是坏朝廷声誉!”

蒋臣倒吸一口凉气,说:“朝廷要是有那么多银子,也就不用发行宝钞了!这可如何是好?”

朱慈烺说:“此事已到这个地步,多说无益。你们不妨先发行试试,看看会不会像你们想象的那样,百姓会乐于兑换使用。只是,朝廷的信誉,要雪上加霜了。建议蒋大人回去查查陶宗仪的小令《醉太平堂堂大元》。”

送走蒋臣,朱慈烺想:“在危亡时刻,崇祯朝原来想了不少歪点子。只是这个点子未免歪过头了,简直就是画饼充饥!”

蒋臣回府,立即到书房寻找太子所说的陶宗仪的书,半天没有找到,于是托人出去四处打听,终于找一本《辍耕录》,翻寻到小令《醉太平堂堂大元》: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他顿时后背汗出:元朝发行钞票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难道我就是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