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围城打援(上)

郭宋率领两万骑兵奔行两天两夜,终于抵达了名山县大营,他的副将李冰也在几天前回来了,整个名山县的唐军兵力达七万人之众,清一色的骑兵。

他们最大的问题还是补给,一万头骆驼一直往来于成都和名山县之间,要运粮草,又要运军用物资,导致军粮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好的宦官集团的船队被带回成都,使他们能够从水路进行补给,尽管还要由驼队中转,但这个距离就近得多了。

时间已经到半夜,郭宋顾不得身体疲惫,回中军大帐喝了口茶,便把王侑、裴信、李冰和张云召来。

郭宋不在名山期间,是由裴信和王侑暂时统领军队,他们比较了解情况。

“回禀殿下,四天前,我们一队斥候抓捕了两名吐蕃报信士兵和一名仆人,但吐蕃士兵很烈,两人在半路上嚼舌自尽,这名仆人稍微胆小,在我们的威逼下交代了,这两名吐蕃士兵是报告援军的,但交代者毕竟是仆人,了解情报不多,有多少援军、距离这里多远,他都不知道。”

郭宋沉吟一下问道:“难道没有书面的信件吗?”

裴信摇摇头,“我们再三搜查,都没有发现任何书面信件。”

旁边王侑补充道:“据卑职所知,斥候队追逐这两名报信兵五十多里才抓住他们,估计在这个过程中书信被他们毁掉了,卑职也觉得应该有书面信件才对。”

郭宋点了点头,既然是追逐了五十多里才抓住,书信肯定被毁掉了,撕碎了吞掉,还是撕碎了扔掉,就不得而知了。

他负手走了几步,便回头对张云道:“我考虑最好在距离雅州城百里外歼灭这支军队,所以斥候要探查得更远,这个任务我就交给斥候营了。”

张云躬身道:“请殿下放心,卑职一定安排好!”

这时,亲兵在帐外禀报,“殿下,周将军从城内派了一名手下前来。”

郭宋大喜,连忙道:“速带他进来!”

不多时,士兵带进来一个瘦小的男子,张云哑然失笑,“猴子,怎么是你?”

这个士兵就是和周飞一起探洞穴的手下,他叫申耀祖,只有二十五六岁,关中陈仓县人,出身一个著名的武术世家,他因为练武太早,三岁就开始练武,结果影响了发育,导致他身材又瘦又小,长得尖嘴猴腮,所以有一个猴子的绰号。

他六年前参加斥候营招募,虽然身材条件不合格,但张云发现他轻功高绝,便将他破格录取,又在攻打关中和河北的战役中立功,张云两次提拔他,现在他是一名斥候旅帅。

申耀祖连忙给张云行一礼,又单膝跪下给晋王郭宋行大礼,“斥候营旅帅申耀祖参见晋王殿下!”

郭宋微微笑道:“看来申旅帅在斥候营名气很大!”

张云走上前笑着介绍道:“我们都叫他申猴子,轻功高绝,能够直接攀城而上,他应该就是翻城墙出来,我没说错吧!”

“统领没有说错,卑职是从东城墙出来,钻了一队巡哨的空子。”

“申旅帅辛苦了!”郭宋赞许道。

申耀祖心中感动,连忙道:“卑职还要连夜赶回去,明天吐蕃军队点名时发现少一人,所在队劳工皆杀,兄弟们谁也活不了。”

“那就长话短说!”

申耀祖随即把周飞发现城墙洞的事情远远本本说了一遍,郭宋等人交换一个眼色,这个发现终于揭开他们心中的一个谜,吐蕃军究竟是怎么夺取雅州城的?

“现在洞穴情况怎么样?”郭宋又追问道。

“我们已经恢复原状了,其实吐蕃军就是用石头填进去,人手多一点,半个时辰就能掏干净,我们怕吐蕃士兵发现,没有留下痕迹。”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道:“这个漏洞吐蕃人不会疏忽,你们只是侥幸没有碰到人,下次可能就会遇到了,告诉周将军,千万不可大意!”

“卑职遵令!”

申耀祖从怀中摸出一卷布,呈给郭宋,“这是周将军绘制的一幅城内驻军图,请殿下过来。”

这幅图正是郭宋所需要的,他精神一振,连忙接过打开地图,劳工营位子,吐蕃军队营地位置,还有吐蕃军队的布防,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不愧是斥候的地图,简洁而完整,郭宋把地图交给王侑,让他安排参军重新绘制。

郭宋又对申耀祖道:“你回去告诉周将军,我们很可能要进行铁火雷攻击,你们要注意安全,然后铁火雷停止后的第三天晚上,三更时分,我们将进攻西城,大概在一更时分,会有九支火药箭提示。”

“卑职记住了!”

郭宋随即让亲兵带申耀祖下去饱餐一顿,然后送他出营。

这时,李冰见晋王殿下眼睛里布满血丝,应该是两夜未睡,他便道:“殿下休息吧!有什么事情,我们明天再商议。”

郭宋点点头,他也着实有点困倦了。

..........

在一望无际的山峦和森林中,一支两万人的吐蕃援军正浩浩荡荡向雅州方向赶来,这是两万步兵,还有数千头牦牛,牦牛身上背负着士兵的口粮。

吐蕃军所在之地是一个叫做松城的村落,属于吐蕃地界,越过一座山峦就进入了雅州地界,这里距离金沙江不远,金沙江在山涧中咆哮,声如巨雷,数十里外清晰可闻。

这是,十里外的山丘上出现了一队的唐军斥候,由十名唐军斥候骑兵和一名向导组成。

他们一个时辰就发现了吐蕃援军,但他们需要确定对方的人数,山丘上,斥候旅帅确定了吐蕃的人数和装备,约两万人,装备一般,皮甲、盾牌和短剑,他立刻调转马头带领手下向十几里外的会野城奔去。

会野城就是今天的康定,属于雅州管辖,是一座边境小城,居民基本上都是羌人,也有一些来这里做生意的唐朝商人,唐军斥候的信鹰就在会野小城内。

很快,一只信鹰腾空而去,在空中盘旋几圈,便向三百里外的名山县大营飞去.......

名山县唐军大营内格外热闹,一万头骆驼和三千辆牛车满载着粮草抵达大营,它们是从眉州过来,牛车也是从眉州就地征用,粮队的到来,极大的缓解了唐军的粮草紧张。

名山县城已经成为唐军的仓城,有五千军队专门守卫仓城,仓城护城河外排满了长队,牛车车夫都已经去休息,换成了唐军士兵,就算这样,进仓城依旧会很严格的盘查军牌和口令,郭宋在物资粮食的安全保障上,几乎是做到了无懈可击,不给敌人任何机会。

他们要防备的不仅仅是吐蕃军,还要当心其他势力的破坏,这也是郭宋把名山县城作为仓城的主要原因。

此时在中军大帐内,郭宋紧急召集了李冰、裴信和王侑三人。

“刚刚接到会野城斥候发来的鹰信,他们发现了吐蕃援军,大约两万人左右,以步兵为主,有少量骑兵,目前距离我们还有两百多里。”

郭宋展开一张地图,地图上的红线就是吐蕃军的行军路线,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黑点道:“这里就是会野城,斥候是在早上发现吐蕃援军,行军大半天,吐蕃军大概走了四五十里左右,位置应该到了这里。”

郭宋又在地图上标了一个点,对众人道:“这一次我考虑用吐蕃军来磨砺军队,大家的意见呢?”

王侑笑道:“殿下为何不考虑用伏击的策略?我看这一带森林茂盛,很适合伏击,殿下不考虑一下吗?”

旁边裴信道:“先生有所不知,如果是朱泚军队或者李纳的军队,是可以采用伏击的办法,但吐蕃军不一样,吐蕃军擅长集结作战,一旦受到伏击,他们不会逃跑,而是会迅速集结成一团,韧性极强,而且骑兵在狭窄的地带施展不开,伏击虽然是良策。但对吐蕃军却不是最好的办法。”

郭宋赞许地看了一眼裴信,最后一句话总结得好。

王侑有些惭愧,虽然他憋足了劲想出谋划策,但他对吐蕃军队确实不太熟悉,他心中有一种挫败感,便沉默不语了。

“李将军的想法呢?”郭宋又问李冰。

李冰沉吟一下道:“我们不知道雅州城的吐蕃军是否接到了飞鹰传信,如果雅州城吐蕃军得到消息,他们必然会发现我们的企图,所以我们在打击吐蕃援军的同时,也要防止雅州城吐蕃军的偷袭。”

郭宋点了点头,他脑海里的作战思路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