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临安(下)

虽然有这么多古里古怪的故事,但张顺却还是对于临安有着自己的认识,因为这段历史他还是有过研究的。

临安的南宋宫廷遗址已经毁坏在在战火之中,毕竟在后面一千年的时间里面中华大地之上又发生了无数次各种战争,想要在这样的地方保留一个那样的宫殿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在后世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遗址而已。

当年拍摄文天祥的时候,那个导演曾经想要在原址搭建出一个一比一的原景宫殿,甚至于当地的主管部门都已经先后同意了,但最终还是被杭州市和江苏省同时枪毙,毕竟那是一个人造景观,会影响西湖这个天然的好风景,为了一个人造的而放弃天然的,最终还是有明白人做出了明白的决定。

可是当时那个导演已经做了一整套微缩景观,他找了大量的专家和书籍还原了这座南宋的都城,所以张顺虽然还没有进城,却已经对于这座城有了很多了解。

其实宋朝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老百姓的口袋里面是装着大量金钱的,但问题也还是鲜明的,当老百姓有了钱之后物价也随之上涨,特别是向临安这样的大都市,很多东西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南宋的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十分神奇,皇宫在临安南郊的凤凰山上,山势风水上呈现龙翔凤舞之势,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心理寓意非常重要;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南宋皇室把皇宫建在临安城的南部,也是为了拿临安城当作抵挡北方势力的一道屏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安形成了南宫北城,后朝前市这样的布局。南部是皇宫,三省六部中央官署在北面,再往北是商业设施、居民的住宅等,这种布局叫作倒骑龙。

整个临安城的中部和北部都是商业区和居民区,贯穿临安南北的河道以及同河道并列的大街成为临安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则是繁华的街道,昼夜不休,颇有后世上海纽约的风范,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看着繁华景象的描述,估计如今的南京路、春熙路才能同南宋首都的这条商业街相提并论吧。这当然也要归功于大宋没有宵禁的制度,当年据说甚至还有人在夜晚跑到宋高宗睡觉的宫殿附近卖东西呢,所以一直到大宋灭国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宵禁过。

有着这么繁华的经济,可想而知宋朝的城市化也非常令人惊喜,宋朝时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纷纷涌向繁华的大都市。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据说整个临安居民大约一百二十多万余人,临安下辖的九县中,钱塘、仁和两县的人口也达四十多万人之多。

这人一多,住房需求自然就大了,于是整个临安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崛起,房价嗖嗖嗖地就上来了。

房地产活跃到什么程度呢?历史记载:“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说明土地和房产在不停地被交易;而房价又高到什么程度呢?说起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宋代名臣,他们无一不为房价折腰,一辈子攒钱买房有的甚至还没买到,堪比我们今天凄惨的房奴们。

比如苏轼,一生颠沛买不起房,还是儿子结婚找弟弟借的钱才买到了房子,苏辙也是变卖了藏书才回老家买房并且写诗,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直接吐槽买房难,我一个做到高级官员的人都买不起啊哭出声,儿子感受到我的绝望了吗,求你珍惜你爹我攒了三十年买的房子。

甚至当时的大儒朱熹也吐槽说:“且如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

有这帮房奴,自然就有乘着春风大发一笔的商人们。宋代的房地产主要由富有的大家族和官员们投资,盖房子然后出租出去,可以赚不少钱。还有的官员以权谋私,借着租房的名义大肆敛财。也有买地改造投资的,比如宰相丁谓,他买了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地段,加以改造造景,带动了一片的区域发展,就是当时的冰柜街。

宋代的房价既然已经高到了韩愈欧阳修苏轼等人都买不起的程度,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可能就更不友好了,此时如果朝廷再不出手管控,估计就直奔经济泡沫黑色星期五而去了。因此,宋代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相关的调控政策。

除此之外,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中介在宋代也已经有了,当时称之为庄宅牙人,牙人培训合格上岗,为人们提供房屋买卖和租赁的相关信息和担保;如今的热词拆迁宋代也有,房价颇高,随便拆人房子肯定会引起不满,因此拆迁也是有赔偿的,如果是政府征地,会给当地居民一定的补偿;还有限购政策等等,都和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各类要素非常相似。

而和临安的高房价相比,赵官家的皇宫就差的多了,可以说这里之所以在很快就消失无踪的原因就是因为简朴,虽说该有的宫殿都有而且还都有相当气派的名字,但实际上还是比较简朴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开始的时候赵构没有钱,后来朝廷有钱了,可这里却一直都并不是真正的都城,要是大兴土木一定会遭到来自与各方的不和谐的声音,所以皇家宁愿在这里凑付的住着,只要不损坏就一定不会乱花钱,这一点也把后世那些皇家都比了下去,可问题是这样的简朴却并没有换来长治久安,有时候事情也真的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也并不是因为什么生活态度就会长久的走下去,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我们进城吧!”张顺终于从乱七八糟的思绪中缓了过来,他轻轻地叹了一声,然后缓步向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