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主动调整

岁月是把杀猪刀,人到中年,当初受到刘皇帝褒奖提拔的小马将军,早已成为一方镇边大将。马仁瑀其人,骁勇善战,作风硬朗,并且为人正派,因此,哪怕在此前的进兵上有所争执,赵匡胤对他还是十分欣赏的。

见马仁瑀有些着急,赵匡胤不由抬手以作安抚,看着他,语气平和地道:“自东进以来,将军率领所部,一直为大军前驱,连战至此,伤亡既大,兵疲气短,将士们也辛苦了,需要休整。”

赵匡胤一开这口,马仁瑀立时急声道:“荣公,只要给我补足兵马,还能再战!我军伤亡大,辽军也不好过,保持进攻,我能够拿下锦州城!已然付出这般大的代价,将士们的血不能白流!”

马仁瑀说这话时,眼眶都有些发红,显然是动情了。马仁瑀所部三万人,是以平卢军为主,补充了大量二线部队,而平卢军是经他操训多年,有很深的感情,在此次攻城战斗中,损失也十分惨重。

见其状,赵匡胤心有所感,但是作为统帅,理解归理解,却不能感情用事。因此,赵匡胤还是郑重地道:“你部伤亡,已然超过三成,再勉强坚持,就要伤筋动骨了!我知将军血勇,但锦州是块硬骨头,还需冷静对待。

士卒,我定给你补齐,但你确实需要休整,还是到后营调整!东进战略,才只是一个开始,待打进辽东,还有将军建功的地方,断不会弃精兵强将不用!”

赵匡胤说着话时,语气很是严肃,见他态度坚决,马仁瑀看了看脸色平静的太子,虽心有不甘,还是拱手应道:“遵令!”

“明日换人再攻!”环视一圈在坐将帅,赵匡胤道。

“末将请战!”几乎再同一时间,党进与李汉琼请令。

见二者主动,赵匡胤心下稍安,至少证明兵心可用,士气并没有因为城下受挫而大减。不过,目光在党进与李汉琼二将身上徘徊了下,赵匡胤还是迅速做出了决定:“明日,李将军率众攻城!”

“是!”李汉琼也是个作风强悍的将领,得令,面上竟无任何波动。

党进有些不乐意,但在赵匡胤下令之后,也不敢质疑,只能闷着脑袋做下。赵匡胤这么考虑,也是有原因,李汉琼同为燕山边将,石门军经其调教,由他带领石门军攻坚,在指挥上更有利些。

这些年,大汉虽然从制度上早已改变了兵为将有的风气,但是,从现实角度上来讲,要充分发挥将士的战斗力,还得靠这些熟悉兵卒的将领。

而党进虽然被赵匡胤带着北伐,但其影响主要在禁军巡检司内,临时给他调配兵马,需要不少的磨合时间,而打锦州是苦战硬仗,还是需要做更有利的选择。

“守军意志甚坚,敌将指挥颇干练,城垣既高且固,火药竟不能动摇郭城,继续强攻,伤亡只会更大!这般消耗下去,即便破了锦州城,代价也必然高昂!荣公,还需多作筹谋啊!”定下了明日攻城之事,高怀德开口向赵匡胤提醒了。

赵匡胤颔首,神情凝重,他当然有所考虑,目光投向张永德:“地道挖掘情况如何?”

张永德起身,表情也不见轻松,应道:“此地甚为坚硬,地下多顽石,穴攻甚难,开通不易,十条甬道,已然坍塌了三条!”

眉头顿时锁死,赵匡胤指示道:“继续挖,多想办法,至少要掘至城垣下方!”

“是!”军令不敢违,张永德拱手。

又瞧向韩徽,赵匡胤吩咐道:“韩尚书,军中积有多少火药?”

韩徽起身,驼着背,沉声答道:“约三千桶!”

赵匡胤当即指示道:“分出一半,用作正面攻城之耗,剩下的集中备用!”

“是!”韩徽应命,然后禀道:“荣公,昨日又有一批军粮遭到辽军进攻,护卫的军士、民夫折半,五千石军粮,损折近六成!”

听到这则消息,赵匡胤脸上顿时挂上了一抹阴云,寒声道:“护卫的军校是何人,护粮不力,军法处置!”

由于辽骑的骚扰,赵匡胤早已加大了对补给线的保护,增调兵马,而这段时间,辽军袭击造成的影响也明显小多了。这突然又报上来这么大的损失,赵匡胤自然感到愤怒,只觉是负责的军校护卫不力。

不过,韩徽还是一脸平静,冷静禀道:“情况比之此前有所差别,过去,辽军游骑是小股多出,此番则集中了力量,突然打击,护卫措手不及,因而有失!”

听韩徽这么解释,赵匡胤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些,站到帐中的那张沙盘面前,盯着漫长的辽西走廊,沉思着。

“这些袭扰的辽军,就如苍蝇臭虫,虽难以伤我根本,却不胜其扰,大军在此,军需转运,不能出差池,针对这些辽军,还当着力打击!”高怀德严肃道。

张永德建议道:“骑兵攻城无用,可将行营骑兵派出去,打击辽贼,保障军需补给!”

赵匡胤对此表示认可,当即拍板:“就这么办!”

闻此言,党进来了兴趣,请战道:“我去!”

看着党进,赵匡胤凝眉道:“辽军轻骑,倚仗辽西丘陵小径,行踪飘忽,来去不定,你不熟悉地形道路,如何能够领军反制?”

听其言,党进都想问赵匡胤一句,这就是不愿意给他立功的机会了?

而从其所言,这还得从燕山的边将中挑选将领了,而赵匡胤的目光也落到马仁瑀、李汉琼二人身上:“二位将军可有良将举荐?”

马仁瑀考虑了下,说道:“都虞侯侯延广,作战骁勇,精于骑射,且从戍榆关已久,熟悉辽西山岭,年纪虽轻,但极具胆略,可委以重任!”

李汉琼则惜字如金:“侯延广可以!”

受到这两名大将的肯定,赵匡胤的疑虑顿时就打消了一大半,不过兵不可轻与,为求慎重,赵匡胤还是命人将侯延广召来,亲自考察了一番后,下定决心,给他七千骑,将打击袭扰粮道辽军的任务派给他。

侯延广乃是已故鲁国公侯益的孙子,现年二十五岁,侯益子孙甚多,就属侯延广资质最高。其父侯仁矩去世前,就曾言,昌我家门必此子。而父丧未久,侯延广便脱下丧服,穿上战甲,参与到北伐事业中来。

见侯延广年轻,党进请命随之,赵匡胤则再度打击了党进的积极性,他怕这老将立功心切,喧宾夺主,压制了侯延广,那样反倒会起负面作用。既然决定用年轻人,就给足其发挥空间。

一场会议,群策群议,调整安排,虽然还没有解决问题,但至少找到了方向,一干老将老帅,调整能力是极强的,也不会为些许的挫折就影响心态。

散帐之后,刘旸将赵匡胤留了下来,以二者的关系,刘旸也有话直说:“荣公,锦州如此难下,如久挫坚城,是否影响大局?”

注意到刘旸眼神中流露出的忧虑之情,赵匡胤脸上绽开一道让人放心的笑容,安慰着这个青年太子:“殿下不必忧心,战事才正入佳境,我军全力尚出其一,攻之虽难,但辽军守之亦蹙!还需沉心静气,从容应对!”

见赵匡胤表现淡定,刘旸的心中少许焦虑似乎也缓解不少,拱手道:“我不知兵,临机决断,还需仰仗荣公啊!”

有一个充分信任的上级领导,对指挥将帅而言,是很难得的事情。对刘旸之言,赵匡胤没有其他表示,郑重回礼:“臣万死不辞!”

“若是王老将军那里能取得突破就好了!”刘旸目光投向西边,王彦超领军北上,胜负未定。

赵匡胤道:“北面地形比之辽西更加负责,不过辽军守备不似这边强硬,王彦超沙场宿将,纵不足进取,至少不虑其败!”

停顿了一下,赵匡胤又道:“郭廷渭那边,增兵之后,已然向辰、耀挺进,我们这两军,只要有一路取得突破,那辽军布置的防线,都将陷入崩溃。因此,战局仍旧掌握在我军手中!”

“时辰已晚,殿下观战一日,也辛苦了,早些歇息吧!”注意到刘旸脸上的疲惫之情,赵匡胤关心道。

闻言,刘旸摇摇头,叹道:“如何能歇得住?将士伤亡甚多,我当去伤兵营看看,不能与将士浴血同死,必要的抚慰又岂能吝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