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赵高必须死
秦王宫剑阁着火,而嬴政在与楚国交锋的前线督战,相比之下着火就成了小事,谁也不会用这种小事去烦扰秦王。,
秦王格外重视灭楚一役,为保一次成功,派出的都是朝堂重将,王翦、蒙恬一北一西两方夹击,步步推进,已经吞食了楚国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国土,不久便要攻至郢都寿春。
前方势如破竹之时,却不知自家后院起火。
这个“后院起火”只是单纯字面上的意思。
剑阁一夜成“煎阁”,大火烧了前半夜,承重的房梁和大柱被烧得焦脆易断,眼看着整座楼都要垮塌成废墟,午夜时却忽然晃晃悠悠地飘起了雪花,积少成多,火势竟也慢慢地小了。
荆轲昨晚后于蒙毅两刻抵达,他其实一直在别处等待,算好了时间装作刚到现场的样子,来了便不可避免地与赵高假意寒暄几句,之后名正言顺地接管了无刃剑,紧握在手,寸步不离身。
午夜过后,咸阳城里各个内府、官署又先后来了好几批人,管宫内财物的少府,管京师治安的中尉,一把手的令官、二把手的丞官,乌央乌央,全是半夜被从被窝里拖出来的。
他们听说剑阁起火,一个个都不敢怠慢,鞋还没来得及穿好就趿里趿拉地赶来。
其实来了也帮不上太多,只能围在外圈等雪灭火,相关的官吏都来了,谁再高高挂起地待在家里,那是官位不想要了。
好在现场被火烧得还算暖和,士伍们另又起了几堆小火取暖,枯站一宿除了困些累些,其实也少感寒意,大伙聚在一起聊聊,时间很快过去。
天色微蒙之时,火苗已然全灭,守卫们鱼贯进入只剩漆黑骨架、气味冲鼻的楼阁,清点物品,查验损毁情况。
还要时刻提防头顶落下的已经认不出原样的木构或瓦片,还真有人被当场砸中昏倒的,士伍们便顶着轻盾入内,这才得以继续进行清理。
剑阁只是一座秦王用来收藏兵器的楼,并不是有职能的部门,但既然荆轲被称为剑卿,也常被秦王召到剑阁来相见,大家便下意识地把他当作是剑阁的主官,诸多等待善后的烂摊子全都排队等着他来决定。
糟心事洪水一般同时涌来,一拥而上,荆轲差点被淹死在这些人的口沫里,他也很怀疑,要是让这么多人排成一列长队,都能排到二里地外去,那也算壮观。,
要不是蒙毅和几位令官帮他分摊,他一个人要忙得转成个陀螺,公转自转、花式团团转。
可这事说白了怨不得别人,剑阁的火灾,他和蒙毅也有份。
二人提前猜到赵高会对无刃剑下手,势必要在剑阁内有些小动作,便命几处守卫队率做好了准备,一路给赵高放水,诱使他出手,这样才能在他与楚国细作接头时一打尽,坐实他窃剑通敌的罪名。
却不曾想他竟会打出火灾这么招摇的幌子,一把火烧了剑阁来作乱。
这摊子出乎意料,实在铺得过大了些,荆轲和蒙毅也一时没想到,但既然布了,就不能收空,得看着他继续走下去。
可他又给了荆蒙二人一个大大的惊喜、不,惊讶,他居然惊人得警惕,出了宫门又折返,让静待捕获的猎人扑了个空。
荆轲蒙毅手拉手,编了个漂亮的小竹篮去打水,好不容易捞到个“赵高袖子里掉出无刃剑”这样勉强的水花,却又被他巧舌溜走,真是比泥鳅还滑手,简直是泥鳅它师祖!
而眼下毋庸置疑,他俩自知是剑阁起火的隐藏“共犯”,谁也不能说,谁也不好说,还必须为火灾负责。
再多的繁杂事务,就只能默默忍受,“含泪”喝下一碗又一碗自掘的苦水。
不过除却这些意外的当务之急,蒙毅提议,就是按例将赵高送去王狱看押,等待秦王回来定夺。
这是最正当不过的流程,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当着赵高和一众大臣的面,荆轲说道:“赵卒史毕竟是王上身边的人,送去王狱怕是不妥,只要留在宫中便可。”
蒙毅使来个“疑惑”眼,荆轲轻点一下头,要他按这个法子做。
别的大臣大多赞同,只有李斯缄默不言,他作为廷尉,其实认可蒙毅的做法,但他敏锐地发现了荆蒙二人之间那微妙的眼神交流。
朝中皆知这两人穿着一条裤子,眼下却公然出现了分歧,一定有什么原因,李斯决定静观其变。
蒙毅素来信任荆轲,明白他才不会替赵高那个投敌叛臣说话,应该还有别的考量,过后再问便是。
而赵高对此并未多想,秦王的虎威他打算一借到底了,自己是王上身边的近臣,哪怕是犯了过失,只要王上没开口,任谁也不愿得罪,这荆轲也不过如此,必须给他这个面子。
之后,赵高就被送去宫中宦官的公廨官员办公地和宿舍,蒙毅派了五个兵对他进行名义上的看守。
他依然能在王宫内除了后宫的外务区四处走动,正常办差,和其他卒史一起整理文书、归类各郡奏上来的简牍以备秦王回宫后批阅,其他生活照常,连软禁也算不上。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荆轲把剑阁的善后的任务全都交代下去,便与蒙毅登门廷尉府,拜访李斯。
李斯年近六旬,虽然形容疲惫、尽显老态,但眼中依然充满不灭的热情,明睿精亮,比之刚刚入仕的二十岁年轻人也不逊色。
他还没有做到丞相,他还不能退,体内好像尚有积蓄未发的大量能力等待开采,似乎还能再干五十年。
而他的发量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他超高的用脑强度,实在是用力过猛。
荆轲知道盯着他稀疏的头顶和摇摇欲坠的发冠看很不礼貌,但眼睛就是止不住地往上瞟,瞟得李斯受不了。
“等你到了老夫这把年纪,便知什么叫公务磨人、责任薅发,愿你能茂盛而终。”
他讲话总带酸,对韩非酸,对头发茂盛的年轻人就更酸。
荆轲抱歉地颔首:“借廷尉吉言,旁的不多说了,我们此来实有一事相求,还望廷尉相助。”
“真是难得,堂堂剑卿也会有求人的时候。”
他说话不刺人就不舒服似的,荆轲也不能由着他刺,温和地笑笑:“呵,若不是李廷尉当年派人锲而不舍地暗中盯梢,在下也做不上这个剑卿,一介小民,又怎会有机会与廷尉隔案而谈?”
即使他来了咸阳做这个所谓的剑卿,也与李斯没有直接的接触,而当年被窃走无刃剑的事,事到如今,看起来着实没有追究的必要了。
而除此之外,李斯便也不知他究竟为何要来找自己,还带着蒙毅一起。
“到底所为何事?”他问道。
荆轲有求于他,不卑不亢地欠身:“在下与蒙郎中绝对相信廷尉是一心为了秦国的忠臣,不然也不会登门商议,现有一事,事关内吏通敌,我二人无意听到一些谈话,但光凭那样并不能落实罪行,所以需要借助廷尉在城中的耳目的力量,以求更多的人证。”
“通敌的内吏?”李斯顿时严肃起来,目光犀利,“是谁?”
荆轲与蒙毅对视一眼,接着便道出了赵高与楚谍勾结的始末,包括那一场欲擒故纵的火灾和下套失败的遗憾。
李斯听罢,很快反应过来:“所以你才不让蒙毅将他关进王狱,是在为他有可能出宫与楚人接触而提供便利?”
“廷尉慧识,”荆轲点点头,“他窃取无刃剑失败,若是贼心未改,便一定会想办法出宫与楚人见面,再重新商议偷剑的事。”
李斯垂目叹了口气:“他真的以为一把剑就能改变局势?今早听闻的军报,我军已经攻至郢都城下,不出一月一定破城,楚国强弩之末、回天乏术,老夫与赵高无甚往来,但也知他是个聪明的,不至在此时做出这般愚蠢的选择。”
蒙毅接话:“可赵高不知道战况到底如何,楚人许了他重诺,他还做着楚国的令尹梦呢,我们来之前已经命人只对他一人放出了假的风声,谎说我军久攻不下,后遭项燕大军伏击,战事难解难分,胜负未知,这便会激他想方设法出宫与楚谍会面。
“等到了那时,廷尉的耳目便可派上用场,提前布,将其一举抓获,纵他赵高巧舌如簧也百口莫辩,而王上最是容不下身边有通敌之人,定杀之。”
李斯:“赵高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史,关进王狱便罢,等王上归来再将他定罪,失职、失察、或是通敌嫌疑,王上自会处置,又何须你们大费周章地设计下套?”
荆轲摇了摇头:“以赵高的身份与才能,王上未必会狠下心来治他的罪,再说通敌嫌疑没有实证,仅凭我和蒙毅的揭发并不足够。
“若到时再让他趁机用三寸不烂之舌一嚼,我二人遭到反诬也说不定,而对付赵高,务必一击即中,一击即杀招,必须要他死。”
李斯一怔,犹豫地问道:“你这般置他于死地,是与赵高有仇?你们从前有过节?”
蒙毅听罢,也看了过去,他至今从未问过荆轲为什么要那么针对赵高。
起初以为是因为发现了赵高通敌的阴谋,为了秦国的利益才出手。
可他对弄死赵高的热切好像已经超出了法律惩戒足以平息的地步,这么咄咄相逼,似乎赵高不死他不休,也太不像荆轲一贯对朝堂置身事外的作风。
除去私仇,确实再想不到更深的缘故,此时想听他一个解释。
而荆轲垂目沉默了片刻,抬眼回看二人,一字一顿道:“赵高不死,大秦不久,他必须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