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渣渣和炸裂
这是一个一家四口的故事,父母跟周围许多叔叔阿姨一样,都是从上海支援到进行三线建设的人们。
青红没有考上大学,只能上了厂里的技校,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弟弟。
眼瞅着小二十年过去了,父辈们在这里挥洒了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人心思动,许多家庭都开始在想办法能够回到上海老家,那里有他们熟悉向往的生活环境,是他们的根,也能够给下一代更好的前途。
青红的父母对这种想法格外迫切。
他们希望女儿好好复习,能够考上大学,培养儿子学琴,希望有个一技之长,然后一家人体体面面的回到上海。
然而青红并不理解父母的愿望。她和她的伙伴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就是她人生中记忆的一切。在青红心中,这里才是她的家园,有童年的乐趣,有真诚的友谊,还有在青春萌动的心中难以割舍的初恋——小根,一个来自当地农民家庭,刚刚进工厂做临时工的小伙子……
女儿心中美好的恋情,在父亲看来却是一个最大的障碍。
刚刚上班的小根积攒了两个月的工资,给青红买了一双漂亮的红色高跟鞋,偷偷塞到了青红课桌的抽屉里。
青红看到了鞋子,感觉又刺激又喜欢,在好友小珍的鼓动下,换上了高跟鞋,高兴地走来走去,而恰巧却被父亲看见了。
这场戏拍的是父亲押着穿着红色高跟鞋的青红回家,父女间为此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现场机位、道具、置景、群众演员全都OK,饰演青红母亲的演员在厨房外的洗菜,在镜头里只露出一个背影,小弟则坐在门口,一边看着琴谱,一边摆弄着手风琴。
“好,各就位——”
“Action!”
这是一个长镜头,远处高坡的三岔路口,穿着暗红色细格子外套,蓝色裤子,背着书包,一手拿着一把黑色的雨伞,一手拎着黑色的平跟鞋的高媛媛从旁边的小路拐到青龙路上。让人眼睛一亮的是她脚上那双在当下非常新潮时髦的红色高跟鞋。
姚安廉则穿着一件那个时代很常见的那种蓝色卡其布的中山装,一手拎着一个人造革的拎包,一手插在裤兜里,后背微微有点弯,晃晃悠悠地跟在后头。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看着姚安廉走路的样子,就会让旁观的人感觉特自然,一看就是那个时代大街上无数这样的普通人。
而反观高媛媛,因为穿着那双跟她衣着十分不匹配的红色高跟鞋,让人感觉有些别扭,但这种别扭应该是当时一种情景的真实写照。只是她走的过于顺畅,穿着高跟鞋的步伐过于现代了,就更增加了不匹配的那种突兀感,而不是人物所要展现的年代感。
贺新就蹲在王晓帅的身边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果然他眼睛的余光发现王晓帅此时也微微皱起了眉头,但他没有喊停,继续拍摄。
随着画面中的人越走越近,就会发现穿着新潮时髦红色高跟鞋的主人脸上没有任何喜意,相反嘴巴微微嘟着,眉角带着几分忧色,步履匆匆,在经过一处不平整的地方时,突然脚下微微一个踉跄,仿佛是还没有习惯穿高跟鞋。
当贺新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不禁无声地笑了。应该说媛媛姐这个动作的设计已经很用功了,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很刻意,不真实,一看就是装的。
果然这时候就听到王晓帅喊了一声:“停!”
接着回头瞪了一眼正在很不厚道地笑着的那个人,目光明显带着不满。
高媛媛听到导演喊停,显然也意识到问题出在那里,一脸懊恼道:“对不起,我刚才这个动作处理的不好。”
“不只是这个动作没有处理好,还有你之前走路的样子也要注意,你要找到第一次穿高跟鞋的感觉。”王晓帅通过对讲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呃,知道了,导演,我再试试。”高媛媛的声音明显有些底气不足。
王晓帅并不是那种善于调教演员的导演,不过他比楼烨强的地方就是会指出问题所在,而不会象楼烨那样,一声不吭,然后就让你一遍一遍的来。
不过就算王晓帅指出了高媛媛表演的问题所在,但是效果却依旧不明显。其结果只能是一遍一遍的来,就这么一个镜头足足拍了七八条,依旧不能达到王晓帅所要的效果。
说老实话,虽说高媛媛饰演十九岁的青红略显老气的,但是她面瘫的时候,那副清冷禁欲系的表情应该说特别符合青红这个人物。这大概也是王晓帅在等不了王若丹的档期,最终依旧选择她的主要原因。
但是问题就出在演技方面,对于各种细节的处理,总让人感觉刻意、不自然、出戏。
就象之前她和苏油朋、贾精闻一起主演的,按理说以她那种完美的古装扮相,再加上个子还算高挑,从外形上几乎完爆小短腿的贾精闻。可惜媛媛姐却到底还是输在演技上,同样跟苏油朋的对手戏,一个让人看着赏心悦目,一个则尬得很。
不黑不吹,在众多湾湾女演员当中贾精闻的演技应该还算不错的。
贺新一直蹲在导演身旁盯着监视器看,一开始的时候,他还在挑高媛媛的毛病,但是看了两遍之后,便索然无味,不得不说媛媛在表演方面真的没啥天分,总是重复犯错。
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长镜头,不论哪个细节出了问题,都要从头开始再来。渐渐的他被跟在后面的姚安廉的表演的吸引了。
应该说老姚挺倒霉的,他的表演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但是因为高媛媛的原因,他只能一次一次地陪着来。
而且每一次因为周边群众演员的变化,他在细节方面都有不用的处理,比如迎面走过来一个群众演员,他会和一个正常的行人一样,下意识的瞟了一眼,然后迅速移开目光。跟在高媛媛的后面,还会时不时地朝她的背影看了一眼,那时候却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但是他还得时时刻刻注意,不让周边的人发现自己的这种表情。
充分诠释了一个担心女儿、恨铁不成钢且又爱面子的中年男人的形象。
老姚很敬业,就这么一遍一遍的陪着来,脸上丝毫没有不耐烦的表情。有几次可能是高媛媛自觉不好意思,跟他说了几句,而这时他就会咧开嘴呵呵笑着摆手,表示自己不在意。丝毫不受戏里人物情绪的影响,典型的方法派。
还有就是贺新发现老姚这人挺鸡贼的,他这么一遍一遍跟在高媛媛身后走,贺新不相信他会看不出问题来,但是他却从来不会主动向对方指出在表演上的毛病。
这种说穿了就是明哲保身,圈子里素来复杂,尤其是象他这种非著名演员,有的时候真的还是很尴尬,对方领情还则罢了,要是不领情的话,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只是贺新记忆中老姚后世岁数大了之后,反倒是开始放飞自我,拍完电影版的之后,记者采访他对电视剧版的评价时,公然diss某糖姓女演员演技有待提高,导致被该女演员的粉丝攻击的差点自闭。
所以说,类似某糖这种演技渣渣,居然能够代替桑德拉.布洛克出演,想想都感到尬得很。
“停!”
第十遍,当媛媛姐再一次很尬的一个踉跄,王晓帅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再一次喊停。
这会他摘下耳机,一脸无奈道:“休息十分钟,演员调整一下。”
然后一回头,看到某人依旧乐呵呵地蹲在那里,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骂道:“瞧你这没心没肺的,平时一口一个媛媛姐叫的这么亲热,怎么就想不到去帮帮人家!”
“呃……”
贺新先是一愣,继而苦着脸朝王晓帅两手一摊道:“导演,您说这么帮?”
“……”
王晓帅同样无言以对,摘下眼镜,从衣服底下扯出毛衣抹了抹镜片,半晌才一脸蛋疼道:“你说都这么多年了,媛媛怎么就……”
还好小帅导演情商见涨,总算没把“没有长进”这几个字眼说出来。
只是没好声气的朝那货发泄了一句:“那你热闹看够了没有?”
“没……哦,不是,我没看热闹,我一直再看姚老师呢!”
说着,贺新还砸吧着嘴,赞叹道:“我真的很佩服姚老师身上那股子松弛劲,这场戏如果换我来演,我肯定达不到他那种效果,几乎每一次都有变化,真的是开眼了!”
“切,人家老姚在这行里少说二十年了,你才哪跟哪儿呀?”王晓帅哼了一声道。
同时脸上又掠过一丝得色,颇有些慧眼识珠的味道。
一点毛病都没有,在姚安廉小二十年的表演生涯中,这次还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演主角。就这点而言,王晓帅的确值得骄傲。
其实演技这个东西,说玄也不玄,早同等水平下,很多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
比如说后世往往看到某个演员情绪的爆发,歇斯底里的哭戏,常常会有人惊叹说什么演技炸裂,还有一些小花、小鲜肉难得一次不怎么让人出戏,会被粉丝们吹成是整容式的表演之类的。
贺新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很无语。当然这不能去指责粉丝或许观众,毕竟他们是外行。但是作为演员……哦,其实大部分还没资格被称为演员的人难道心里不识数吗?
其实那种所谓炸裂式的演技,哭戏之类的,在戏剧学院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些都大二学生必须要达到的要求。
而真正所谓的表演,并不在情感的爆发,或者某一些比较激烈的戏。而是通过无数细节表达出来的。
就比如刚才这个镜头,明明就是父女两人一前一后回家,没有台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演员需要表达的是此时人物的情绪,对周边环境的反应,还有随着对方的情绪变化而要变化的情绪等等,这些都要通过细微的表情和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松弛、自然,这才是真正的演技炸裂!
习惯性的一阵发散性思维之后,贺新这才想起来,从口袋里摸出烟来,递过去一根。
王晓帅低头瞟了他手中红双喜的烟盒,不由笑道:“你倒是专一,都这么大腕了,还抽这个呀?”
“习惯了!”
贺新咧嘴笑了笑,马上很狗腿地帮导演点上,这才问道:“导演,我的戏安排在什么时候?”
王晓帅叭了一口演,略一沉吟,道:“看吧,今天要是拍的顺利的话,明天下午就转场到矿灯厂那边。”
贺新闻言顿时一怔,忙道:“我这第一场戏,您就搞这么大?”
在这边拍摄,主场景就两个,一个就是这里的青龙路19号,另一个则是导演口中的矿灯厂。
那里是青红的父母、好友小珍的父母、李军爷俩和小根共同上班的地方,剧本里有关工厂的场景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而贺新饰演的李军在那边只有一场戏,却是在戏里所有戏份当中最重要的一场戏。就是李军在厂里的食堂开地下舞会和隔壁厂的青工发生冲突,同时以那个时代时髦的打扮以及十分流行的迪斯科征服了青红的好友小珍。
更关键的是,两人第一次认识就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吻戏。
王晓帅却满不在乎道:“这场戏是李军和小珍第一次认识,我就是要营造这种陌生感,才特意往前提的。哦对了,你跟洋洋认识了没有?”
“哦,认识了,没想到在这儿还能碰到个老乡!”贺新忙点头道。
导演口中的这位洋洋叫王洋洋,在戏里扮演小珍这个角色。她是个个子不高却长的很甜很性感的一个女孩子,今年刚刚从军艺表演系毕业,跟贺新是哈尔滨的老乡。
“老乡?”
王晓帅先是一愣,但马上笑道:“我都差点忘了,你也是从东北那旮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