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四百八十二块钱
嗯,唐浩就是开小卖部的啊。
“唐老板你尝尝。”
唐浩犹豫了一下,李桂兰已经将茶缸子递到了唐浩面前。
唐浩鬼使神差的喝了一口,就是普普通通的豆奶粉味,在唐浩看来没什么新奇的味道,在李桂兰眼中确实自己舍不得喝的东西。
“好不好喝?”李桂兰追问。
唐浩喝了一半,留了一半:“你尝尝。”
“我尝过了,上回你给我喝了半瓶汽水,这回我请你喝豆奶粉,咱俩也算是有交情了。”李桂兰呲着牙说道。
这话把唐浩逗乐了,连连点头:“有交情有交情。”
李桂兰笑着。
门外,老唐头喊:“浩子,回家吃饭去了。”
唐浩放下杯子:“好东西见面分一半,一半留给你。”然后朝着门外回答:“来了。”
记得网络上有人说过,如果一个人有一百块钱,愿意给你花九十九块钱,那这个男人就是对这个女人是真心的。
唐浩觉得,这特娘的就是扯淡。
临走前,唐浩犹豫了一下,对李桂兰道:“如果你有一百块钱,你愿意借给我九十九块钱吗?”
李桂兰扑闪着眼睛,不答。
事实证明,不可能嘛,钱财乃是身外物,谁人又怎舍得这身外物。
唐浩已经走出了仓库,有说有笑的和王老板老唐头一同回家吃饭。
在老唐家就有气氛多了,村民们知道城里来了老板,好多人聚在了老唐头家里巴望着,小屁孩们跟在王富身边。
“你就是城里的大老板?”小孩问。
王富笑呵呵的道:“谁跟你说的啊?”
“我们村里人都这么说。”
“我可不是什么老板,我就是做点小买卖,跟……”王富看看唐浩:“跟浩子是朋友。”
浩子这个名头,男女老少都直呼唐浩的小名,唐浩是习惯了。
小孩裹着大棉衣,问向唐浩:“浩子,你咋认识这么多城里人咧。”
“你长大了,你也能认识这么多城里人,不光能认识城里人,还能认识黄毛的外国人。”唐浩笑着。
小孩歪歪头:“我可不愿意认识他们,他们说啥我都听不懂。”
王富与几名村民进了屋,农村人打嘴的零食最多的就是花生,老妈把炒熟的花生放在炕上,一堆人坐在炕上有说有笑的,这一幕,老妈肯定背地里说一句,又来家里蹭花生吃了。
开着电视,一群人唠嗑,村民们都知道分寸的,都会捡着好听的夸唐浩。
中午吃饭才散去。
午饭,唐浩吃的正香,李桂兰呼哧带喘的跑了过来。
一进屋,所有人都看着她,李桂兰的小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
“唐老板,我……我……”李桂兰结结巴巴的。
老唐头:“丫头慢点说说,出了啥事?”
李桂兰眼睛看向炕上的所有人:“我……我想买东西。”
唐浩提着一颗心,放了下来:“买东西啊,我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老唐头道:“往后可不能大喘气了,看把我们吓的。”
唐浩从炕上下来,蹬上大棉鞋,穿上棉衣:“走吧,买啥东西。”
唐浩走在前面,李桂兰逃似的跟在唐浩屁股后面。
唐浩来到小卖部里,李桂兰知道避讳,站在小卖部窗台前面。
唐浩打开窗户:“买啥?”
李桂兰四下看看有没有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放到唐浩的木制玻璃柜台上:“我这几个月的工资都在这,一共四百八十二块钱,我一分钱没花,唐老板你有难处,就先拿去用吧,但是说好了,你赚了钱,一定要还给我。”
唐浩愣住了,脑子短暂的不连电,然后才想起来自己离开养猪场时候的那句话。
“行了,我走了。”李桂兰扭头就走了。
面对着柜台上的一沓十块的钞票,钞票都被捏变形了,诠释着它的主人内心得有多挣扎。
唐浩拿着这四百八十二块钱,空笑一声,这丫头是不是傻。
唐浩拿着四百八十二块钱,关上了自家的门,在小卖部里拿了袋豆奶粉,撕开了一个口子,着李桂兰消失的方向走去。
中午休息,李桂兰在养猪场里帮着李大旺收拾猪圈。
“李桂兰。”唐浩朝着李桂兰的方向摆摆手。
李桂兰看看唐浩的方向,放下手中的铁锹,走近唐浩。
唐浩把豆奶粉往李桂兰怀里一丢:“你不是爱吃嘛,我回去又尝了尝,也没那么额好吃,我这人喜欢喝酒,不稀罕吃这些甜的东西,给你了。”唐浩又把四百八十二块钱还给了李桂兰:“我就那么一问,你还当真了,钱还给你了,我先走了。”
李桂兰攥着自己的钱,满脑子的疑问,却不知道如何开口。
“豆奶粉给婶子他们喝呗。”
“我妈他们有,我走了,饭都没吃完,就被你这小丫头给搅合了。”唐浩走远了。
李桂兰抱着豆奶粉,走到猪圈旁边,对着李大旺道:“爷,唐老板是不是生病了,咋说胡话咧?”
李大旺铲着猪粪:“说啥胡话了?”
李桂兰把之前发生的一切都说了一遍。
“那准是唐老板对你的考验咧,豆奶粉既然他没福气享受,你就喝了,你也是正在发育,营养上得跟得上,成了,别多想了,有吃的不吃白不吃。”李大旺边说忙边说道。
李桂兰打开豆奶粉的包装袋,数了数里面的袋数:“袋子上写着十六小包,唐老板自己冲了一包,里头咋还十六小包?”
“那准时生产豆奶粉的厂家,给多装了一袋,多装一包,你还能多喝一袋。”那个时候时候,确实存在多装的现象,人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李桂兰开心的笑着:“那我还能多喝一包,咱爷俩一块喝。”
李桂兰兴冲冲的把豆奶粉放到仓库的床下面,把自己的钱给藏好,然后继续跟着李大旺清扫猪圈。
李桂兰的年纪也有十五六了,在农村人眼里,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一群家里有十几岁男孩的父母,眼睛打量上了村里谁家有十七八岁的姑娘,谁家姑娘勤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