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九十二章

托尔想要说些什么。

但希芙显然没想再说些什么了。

她突然一个闪身,布尔特钢突然出现在了托尔的头上!

托尔反手用锤子挡住了长剑!

“希芙你疯了!!你想杀了我!”

托尔即便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希芙真的对自己刀剑相向,想要致自己于死地!

这简直太疯狂了!

在托尔的一群小伙伴中。

沃斯塔格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战士,他或许不是阿斯加德最强的战士,但绝对是经验最丰富的那个。他在年轻的时候加入了奥丁的军队,几乎参加过奥丁发动的每一场战争,并最终活了下来!

要知道阿斯加德人都以战死为荣,但沃斯塔格却活了下来,且被所有人尊敬。可想而知,他并不是那种战场混子,而是凭借着他的技巧,意识和无以伦比的意志力,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家伙是个硬汉!上了年纪后的沃斯塔

格逐渐脱去了凶狠、善战的战士形象,成为了一位宅心仁厚,受人尊敬的长者。由于身体发福的缘故,沃斯塔格的战力稍有退化,但依旧是仙宫战力最强的一批角色。

他可以教给托尔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验!

他在托尔的小团体之中一直担当老大哥的角色,每一个人都尊敬他,都喜欢倾听他的建议。

范达尔,小团体之中唯一可以在不靠谱上,可以和托尔相提并论的家伙。范达尔有些自恋,他认为自己是一位非常完美的男士,并喜欢和仙宫的仙女们调情。但实际上仙宫的女人们只是喜欢他油嘴滑舌的腔调,逗他玩而已。

但他却是九界最好的剑士。同时这家伙在不靠谱的同时,又是在最关键时刻最值得信任的家伙。

当然,前提是别听他的任何建议......这家伙和托尔就是卧龙凤雏,有句话说,三个男人呆在一起,就会诞生一个点子王......这两位在一起,总能给人带来一些惊喜!

接着是霍尔!

霍尔是小团体之中存在感最为稀缺的家伙,可实际上他却分外的可靠,不同于范达尔那种喜欢在可靠和不可靠之间的叠加态,霍尔一直表现稳定,他是他们之中,头脑最冷静的那一个,同时也是团体的刹车......可惜,他可以

阻止托尔,也可以阻止范达尔,但没办法阻止这两位卧龙凤雏合并......所以总是跟着他们倒霉。

比如当年一群人脑子一热就杀进约顿海姆。托尔是那个点子王,而范达尔就是狗头军师,一直拱起哄!

沃斯塔格原本没想去,但架不住被两个点子王一通拱火。

只有霍尔坚定的拒绝,可惜......在大家都被裹挟之后,他也只能无奈跟从,他没办法抛弃自己的兄弟,当然他想过偷偷举报......然后被范达尔看穿了......这就是点子王身边有狗头军师的坏处,这家伙总能‘查漏补缺,让事情

朝着一发不可收的方向狂奔......

哦,对了,还有洛基。

居然忘了洛基。

老实说,洛基也是个极品。

他做到了,让整个小团体都讨厌他!

这也是个本事。

他更像是那种,跟着哥哥一起玩的小屁孩。明明没什么本事,但却因为自己的哥哥是小团体的头头,大家不得不捏着鼻子给他一个面子,偏偏他自己没什么数。觉得自己比自己的哥哥更受欢迎,同时,他又喜欢自作聪明。

他明明是个凑数的,可他却莫名自信,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团体的核心。

要知道,这个团体的存在,就是因为托尔。

虽然托尔鲁莽,暴躁,但却具有人格魅力,他有担当。(这和他对女孩缺乏责任感不冲突,人本来就是多面的,就像现实中,有人是最好的兄弟人选,他对朋友非常棒,对兄弟甚至真的可以做到生死相托,但对自己的女朋友

#p......)

托尔天生就有一种领导气质,这和智商没什么直接关系,就是那种天生会呆在大家中心位置的那种人,他甚至不需要特意的强调自己的权威,大家就自然而然的听他的。

这甚至不是他身为王子身份带来的,而是本身就拥有的。

但显然洛基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和托尔都是王子,同时他比托尔更聪明,他就应该是大家的中心。

所以他一直要小动作,偏偏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

有小聪明,但并无大智慧。

他一直搞各种小动作,希望让托尔出丑,让他大家看清所谓的‘事实”。那就是托尔是个蠢货!

但实际上,那些让托尔出丑的小动作,托尔本人压根不在意。

托尔对于自己出丑这种事,非常的坦然。

甚至还会觉得有趣。

人就是这样,如果有一件尴尬的事发生。你越是在意,反而会让你更加尴尬。

反而是那种会坦然面对的,反而让人觉得很洒脱。

其他人也不是傻瓜。

大家知道是洛基搞鬼,对他的态度自然更差。

实际上托尔本身也知道,但他不在意,甚至把这个当做是洛基和自己的一种互动。就比如,在他八岁的时候,洛基变成一条蛇之后骗哥哥把自己捡起来,之后突然变回自己然后捅了哥哥一刀......当然,托尔本身对洛基也没有

温柔到哪去,比如托尔和洛基打招呼的方式,就是突然出现,给他鼻子来一拳!

老实说,这种“激烈的兄弟互动,即便是在阿斯加德,也特么非常的出格。

但偏偏不管是托尔本人,还是奥丁和弗丽嘉都对此习以为常......认为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不得不说,作为王族血脉,这两人的身体素质绝对特么的超越一般人,嗯,一般的阿斯加德人。

说到这里,似乎少了一个人。

谁呢

希芙!

为什么不说希芙

因为希芙就是托尔。

她没什么主见,她的意见就是托尔说什么就是什么。

她是托尔的影子。

甚至很多人都无意识的把她忽略。

她明明是小团体中唯一的女孩,可却没有任何关心她的意见......因为大家都知道,托尔说什么,她一定同意。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多余问她

以前只觉得这是夫唱妇随,现在想想,突然觉得很悲哀。

她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附属品。

甚至于洛基想要吸引希芙的注意,都不是真正的出于他对希芙的喜欢,而是把她当做是托尔的所有物,洛基觉得把她从托尔手里抢走,更有成就感!

也是如此,托尔面对希芙的突然反抗,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然而长剑上的力量,让托尔明白。

希芙是认真的。

“停下!希芙!你到底怎么了你疯了么!!”

然而希芙没有回话,只是更加疯狂的进攻!

一时间,托尔甚至有点难以招架!

就在这时,仙宫三勇士带着大队人马杀了过来,然后都停下了。

范达尔一脸不可置信,他揉了揉眼睛。

然后问身边的两个朋友。

“我今天喝多了么为什么我看到希芙在砍托尔这是什么新的恶作剧”

霍尔皱着眉头,沃斯塔格一下子放下了自己的斧子。

“我觉得我们该回去继续喝酒,老实说,我不太想参与这种事。而且我站希芙!”

沃斯塔格说道。

如果说小团体之中,谁对托尔移情别恋的意见最大,那就是沃斯塔格。

老实说,这些孩子都是沃斯塔格看着长大的。

他对他们有一种看自己孩子的感觉。

他从不觉得托尔在这件事上作了,实际上在简那件事上,沃斯塔格就批评过托尔。

他是个传统的阿斯加德人,他和自己的老婆,就是通过最传统的阿斯加德方式结合,而且他现在拥有五个孩子,和妻子的关系也非常恩爱,他不觉得这种方式有任何问题!

(托尔对应的是徐志摩的话,那沃斯塔格如果对应清末民国的人物,那就应该是林觉民。建议去看看林觉民的《与妻书》真的,每一次看,都觉得非常感人。林觉民是典型的新式人才,对于国家的现状很不满,这位还参加过

科考,林觉民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是个生性善良仁爱,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后参加科举考

试,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离开考场。他和妻子陈意映也是包办婚姻,但却感情深厚,这一点看过与妻书的人都不会怀疑,所以比起才华横溢,名气更大的徐志摩,作者更喜欢林觉民,他才

是真正有担当的男子汉!)

所以看到希芙在暴打托尔,沃斯塔格压根懒得插手!

反正也砍不死,想死哪那么容易,最多就是重伤。

既然死不了,那就不用管!

范达尔则想得更多。

“这一定是洛基的阴谋!你在哪,洛基!我看到你了!你赶紧出来!!”

嗯,如果发现一件很不合常理的事情,那么先怀疑洛基,准没错!

洛基常常用魔法这样恶作剧。

“不,不是洛基!”沉默的霍尔开口说道。

霍尔是个沉默的男子汉,他和很多阿斯加德都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

虽然不是每个阿斯加德人都喜欢夸夸其谈,但基本上每一个阿斯加德人在喝醉酒之后,都会吹牛打屁,哪怕是奥丁也是如此,甚至于女人小孩也一样。(嗯,阿斯加德的小孩也是可以喝酒的,他们没有所谓的未成年不准喝酒

的法律,实际上,在阿斯加德出生典礼上,一个孩子都会得到两件礼物,一把袖珍武器,一瓶不掺特殊材料的蜜酒。那瓶酒是真的会被婴儿喝掉,那玩意在阿斯加德人看来,就和地球人看灌装奶粉一样)

但霍尔不一样,他平时沉默,喝完酒一样沉默。

可每一次霍尔说话,都会切入重点。

“我看不出来希芙被控制的迹象。”

“我觉得正常,听着,如果我是一个女孩,如果我的未婚夫背叛我,我会用血鹰来对付他!”沃斯塔格恶狠狠的说道。

血鹰之刑。

一种古老而残忍的刑法。

因为太过于残忍,已经被阿斯加德禁止,任何使用该刑罚的人,都会受到惩罚。

血鹰是古老部落时代,用于公开处决战败首领或国王的极刑,具有宗教献祭性质。其执行过程极为残酷:通过劈开受刑者背部切断肋骨,拽出肺叶形成“翅膀”状,并撒盐加剧痛苦,最终因气压失衡导致死亡。

这种刑罚非常不人道,在行刑时,处刑人会使用利斧劈开受刑者背部,暴露脊椎与肋骨,从伤口掏出肺部,使其背部形成血淋淋的“翅膀”状,最终因肺部气压失衡导致剧烈起伏而死亡,这种死法可一点都不痛快。

传说,一些手艺高超的处刑者,会让受刑者惨叫一天一夜才最终痛苦的死去。(有点类似于我们凌迟的传说,也就是俗称的千刀万剐,实际上压根不可能达到那种层度,凌迟是一种肢解的惩罚,支解后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

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这是清朝末年的做法,一般俗称为“十六刀”、“三十二刀”、“三百六十刀”………………不过今人不清楚是否真有这些数目,或只是虚构的数目。明朝时期的“刀”,有切伤和“多”之意,数目累加,行刑时

间延长。实际上,凌迟一般只割八刀,每一刀都有特定的地方,最后一道割去首级结束,毕竟就算是现代医术也不能让人坚持千刀万剐,实际上历史上记载的刘瑾被割了3357刀,实际上也不是让刘瑾真的挨上三千多刀才死,而

是在很早就嗝屁了,刘瑾被割了3357刀,直到将身上的肉尽数剔完,成为一副光秃秃的骨架才停手。就是说,刘瑾在死去后惩罚依然继续进行,算是对刘瑾鞭尸处理)

但血鹰的确比斩首要痛苦的多,受害者往往可以坚持一小段时间。特别是以阿斯加德人的身体素质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