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强势接手南京城(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得到鲁若麟答复的多尔衮马上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他的西进行动,这回多尔衮再次找到了曾经的盟友科尔沁蒙古。

因为满清的衰落,科尔沁蒙古和满清也开始变得貌合神离,曾经的无双组合现在甚至到了兵刃相见的边缘。

满清向草原转移人口牲畜,严重威胁到了科尔沁蒙古的利益,已经引起了科尔沁蒙古的强烈不满。

草场是蒙古人赖以生存的根本,蒙古人的争斗除了掠夺人口和牲畜,肥美的草场也是争夺的核心目标。有草场才会有牲畜,有牲畜才会有牧民,有了足够的牧民,部落才能壮大,头领们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所以科尔沁蒙古对满清侵占草场的行动反应如此激烈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过即使满清衰落了,蒙古人对于满清铁骑的恐惧依然记忆犹新,没有充足的把握,科尔沁蒙古是不会和满清开战的。

要知道满清能够在草原上竖立赫赫威名,可不是凭嘴巴说出来的,而是用马刀和鲜血杀出来的。满清打不过金州军,并不代表满清打不过蒙古人,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多尔衮并不想与全蒙古为敌,招揽一些马前卒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多尔衮派出的使者将多尔衮的想法告诉科尔沁蒙古首领巴达礼之后,巴达礼对多尔衮的想法也有些心动了。

特别是多尔衮告知巴达礼,满清西进是不可更改的,辽东以后将是金州军的地盘,科尔沁蒙古在这头猛兽的身边会不会有安全感是明摆着的事情。

现在多尔衮给巴达礼的选择是,要么被满清抢去地盘,要么和满清一起合作抢别人的地盘,不会有第三个选项。

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巴达礼选择和满清合作,去抢其他蒙古人的地盘。

很快,十万满清铁骑和五万科尔沁蒙古骑兵组成了强大的抢劫集团,一路西行,开始了横扫草原的征途。

对于多尔衮的西进,鲁若麟乐观其成。

明朝对于蒙古草原和西域的控制力是非常薄弱的,到了明末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真正能对北方草原形成一定统治力的反而是满清。

而西域因为明朝的衰落,逐渐被***势力和俄罗斯渗透,多尔衮的西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那些外部势力的东进,同时整合草原和西域的大小势力,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权。

相比蒙古人和西域人,满清汉化程度是比较高的,也比较愿意接受汉人的一些文化和传统,这对鲁若麟以后征服北方是一个比较有利的因素。

鲁若麟相信,经过满清的屠杀,北方的蒙古人和西域人对于汉人的到来肯定会比以前要欢迎得多,毕竟没有对比哪里来的幸福。

对于满清的角色,鲁若麟定位为清扫者,当满清将蒙古和西域打扫干净之后,就是汉人前去收拾残局的时候了。

多尔衮认为鲁若麟或者汉人军队在草原、西域占据不了优势,是以现在的军队科技水平作出的判断,但是鲁若麟会让他们知道,当火枪和大炮的技术再先进一些,古典骑兵将会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不是因为金州军粮食出现短缺,满清又跑得快,原本在明年满清将会体验到这一历史时刻的来临。现在,鲁若麟决定先让满清浪一阵子再说,以后再收拾他,毕竟控制江南对鲁若麟来说诱惑实在太大了。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后世,华夏的经济重心从唐宋开始就已经转移到了江南,江南从那时开始就成为了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

江南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加上文风鼎盛、人杰地灵,向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大明朝的官员,大部分都出自江南,可见江南的教育实力有多可怕。为此大明还不得不实行南北榜来分别取进士,否则会有全榜都是南人的恐怖局面出现。

民间一直都有南方的举人抵得过北方的进士这一说法,也从侧面说明了南方在文化教育这方面确实有碾压北方的实力。

不过,在崇文的同时,抑武就不可避免的诞生了。

江南人以读书为荣,习武为耻,自然就很难产生什么强军和名将了。大明朝所有能打的军队几乎都在北方,能够出名的强军也多出自北地,这种南文北武的格局一直支撑着帝国的运行。

和平年代,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随着富裕的南方出现越来越多的官员,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大明开始重文抑武。抬高文官地位的同时,将武人的地位不断贬低,造成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不断退化,直到无力维持统治。

南方人自傲于自己的繁华与富足,却不知道这其中也有北方人的一份功劳。没有北方人常年累月的抵御外敌,哪里又有南方人的岁月静好。

现在大明北方被李自成占领,下一个目标直指江南。安于享受的南方人终于发现,没有北方这块巨大的盾牌,南方不过是一个闹市持金的孩童。

对于匆匆组建起来的军队能否抵御李自成的进攻,南方人表示深深的怀疑。而且聪明的南方人谁也不服谁,很难组织起来统一作战,这个时候他们急需一个大家都认可的领导人来带领大家一起抵御杀人魔王李自成的威胁。

现在看来,这个领导人非朱慈烺莫属。

当鲁若麟携十万大军杨帆南下,送太子朱慈烺来南京的消息传开之后,江南人的反应是各不相同。

普通百姓和底层官吏、士人对于金州军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金州军战力强悍早已名扬天下,十万大军足以为他们带来急需的安全感。

那些高级官员和豪门权贵就要纠结得多。

一方面他们同样需要安全感,李自成在京师的暴行将他们吓坏了,打死也不希望落到李自成手里;另一方面,鲁若麟携大军而来,必定会强势占据权利分配的主动权,这也是江南权贵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南京虽然也号称京城,还有完整的六部和一整套行政机关,却一直是京师的备胎,基本是失意官员的养老地。

同样是尚书,京师的尚书位高权重,南京的尚书不过是个泥胎菩萨,啥权力都没有。

京师被破,百官殉难,对其他人或者是个悲伤的消息,但是对于南京的官员们来说,这简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备胎终于要转正了。现在他们缺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的主人,一旦主人就位,他们就可以行使梦寐以求的权力。

只是这种喜悦随着鲁若麟十万大军的到来被打上了厚重的阴影,东汉末年董卓进京的场景难道要重现了吗?

可惜这个时候没人敢拒绝鲁若麟的到来,大义在手,鲁若麟来的是如此理所当然。满怀希望中带着一点恐惧,南京城的文武百官们心情忐忑的等着朱慈烺的到来。

当金州军遮天蔽日的战舰驶进长江的时候,驻守崇明岛的长江水师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派出了所有的战舰为金州军舰队开路导航。

鲁若麟几乎集中了手上的所有主力战舰和武装商船,并将一些吨位比较大的民间商船也征用了,浩浩荡荡近五百艘战舰沿长江一路北上,一下子就惊呆了长江两岸的江南民众。

这样规模的舰队前所未有,立马给予了江南百姓强大的安全感,也彻底震慑住了一切别有用心之徒。

本来就是逆水行舟,加上鲁若麟故意放慢了速度,让金州军的强大传播得更远、更久了一些。朱慈烺人还未到南京,各地高呼太子殿下千岁,向太子殿下表忠心的奏折、信件就络绎不绝的送到了朱慈烺面前。

沿途的地方官员更是想尽一切办法送劳军物资,并强烈要求“护送”太子殿下去南京继承大统,大有一副朱慈烺不允许就要死在面前的决心。

当然,这个时候能够凑到朱慈烺面前的起码也得是个巡抚、知府之类的一方诸侯,或者是江南的名门望族,稍微次一点的,连陈新甲和鲁若麟那一关都过不了,更加没有机会参与这次的盛事了。

当朱慈烺到达南京码头的时候,南京的文武百官、勋贵豪门全都来到码头外迎接,在看到朱慈烺的身影出现在主舰时,码头上顿时响起了惊天的欢呼声。

首先靠岸下船的是金州军的人马,全副武装的士兵们迅速的控制住码头的各处要地,驱赶闲杂人等,将原本维持秩序的明军士兵“请”到一边“聊天”,接手了码头的防卫工作。

这还不算,随着金州军士兵下船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向南京城进发,目的非常明显,那就是接手南京城的城防。

处于欢迎队伍最前列的魏国公徐弘基此时脸色阴沉,沉默的看着金州军的行动,心中充满了怒火和憋屈。

要知道他可是南京守备,南京的所有兵马都归他管辖,这次的护卫行动也是他安排的,金州军强势接管的行为无疑是在打他的脸,是对他的不信任。

站在徐弘基身旁的阮大铖轻声的对他说道:“魏国公,太子此举摆明是对我们不信任啊。”

徐弘基岂能不知道阮大铖是在挑拨离间,不为所动的说道:“太子与我们不熟,有此举动实属正常,阮大人多虑了。”

阮大铖在徐弘基这里碰了钉子,扭头看向其他人,希望能够找到同样不满的人。

只是东林大佬钱谦益、吏部尚书张慎言、庐凤总督马士英、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兵部右侍郎吕大器、掌南京翰林院事姜曰广等神色不变,目光只盯着远处太子所在的船只,好像对金州军的行动毫无察觉一般。

阮大铖讨了个没趣,暗骂一声:“一群老狐狸!”马上变成和他们一样的表情。

码头上的明军不敢有丝毫反对就交出了自己的地盘,南京城门上的守军就要顽固得多。

因为城外都是江南的贵人,太子殿下又即将入城,所以此时的南京城门大开,只有一队队身着华丽铠甲的士兵在那里做迎接状。

只是他们没有迎来朱慈烺,却看到了大量金州军士兵凶神恶煞一般的跑了过来。

眼见金州军士兵就要冲进城门,城门官大着胆子让守城士兵结阵将城门封锁,阻拦了金州军的前进。

“你们是什么人?未得魏国公许可,任何人不得入内!”城门官把徐弘基搬出来,希望金州军士兵能够有所顾忌。

可惜金州军士兵不为所动,直接端起火枪指向守城士兵,大声呵斥道:“金州军奉太子之命接管南京城,不想死的都给老子滚开!”

“本官奉命值守城门,未得魏国公命令,不得放任何人进城!”城门官色厉内敛的坚持着,两条腿却在打颤。

“少废话,再不让开以抵抗军令处置!给你们十息时间,否则休怪我们不留情面。预备!十、九、八……”金州军的带队官非常果决,马上下令士兵们做起了战斗准备。

随着金州军带队官的命令下达,金州军马上做出了战斗反应,枪口直直的对准了守城的明军。

随着倒数的数字越来越小,城门官顿时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看着对面的金州军一点都不像是在做样子,这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守城士兵们开始慌乱了。

当“三”的声音传来,城门官再也抗不住了,大声命令道:“让开!让开!快把城门让开!”

守城士兵如蒙大赦,连忙向两边后退,生怕晚了一步就会被金州军枪毙一般。

“一群怂货。”金州军带队官不屑的瘪瘪嘴,“将他们缴械看管起来,其他人立马进城!”

面对强势围过来的金州军士兵,已经退让一次的明军士兵更加不可能强势起来,乖乖的交出了手中的武器,被带到一旁看管起来,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只有城门官叫嚣了几句:“你们等着被魏国公治罪吧!”想要找回一点面子,被金州军士兵砸了两枪托之后,彻底的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