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东育杏梅
韩三娘和小梅两个女孩子历尽辛苦终于来到了南京。
午时一刻,他俩来到了南京城东边,一眼看去城楼并不多么雄伟,门洞上写着“东坊”两个大字。小梅朝两侧观看,只见左右城墙短短一截包砖,后面都是土堤,小梅十分失望的大声叫道:“这就是南京啊?小姐,我看着咋连咱家常州城都赶不上呢?这也太寒酸了!”
“都说让你别叫我小姐了。”
小梅赶快吐了吐舌头,低声说道:“我记住了,公——子——”小梅把公子两个字拉得老长,便说又边给韩三娘行了一个拱手礼。两个女子对视一眼,嗤嗤地笑起来。
“以后我就不叫韩三娘了。三娘,三娘,听起来跟老妈子一样。”
“也对,听起来就是个女子的名字。那叫什么好呀?”
韩三娘想了想,又看了看南京的外城郭说道:“父亲名临东,今日便取父亲名讳中一个东字,一来取父亲名字里的字为自己赐福,二来也是为了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使自己永远记住父亲。《说文解字》中又说,‘育’为养子使做善也,乃是一个良字。我是父亲养育,从此以后我便叫作‘韩东育’吧。”
“韩东育……韩东育……听起来感觉像是寒冬腊月的一块玉。唉?小姐,听说玉是暖和的,嘿嘿,我感觉你的名字好好啊!”小梅满眼的星星,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唉?那我叫什么呀?我就跟着小姐一样,我叫韩西育,如何?哎呀,不好,不好。”小梅捶了捶自己的头,突然抬起头来,满面希望地说道,“老爷养了我十三年了,不如我就叫韩东养,如何?”
三娘朝着小梅的脑袋就是一个脑瓜崩。
“哎呀,小姐你干嘛打我?”小梅捂着自己的额头问道。
“都说叫公子了?”韩东育四下看看见也没什么人在跟前更不可能有人听到,知道二人是女扮男装,这便放下心来,便说道,“你傻啦?”
“怎么了小姐……公子?这不是挺好的吗?你叫韩东育,我叫韩东养,别人一听还以为咱俩是姐俩呢。”
“我就说让你平时多看些书,你就是不听。到了这个时候你还糊涂,你叫什么韩东养啊,你姓陈的嘛!”
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啊!我是姓陈的。”小梅听了便不高兴起来,说道,“都怪我那老爹,把我卖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上哪儿去了,我现在连自己姓什么都记不清了……”言语之中带着怨恨,更多的却是感伤。
“别怪你爹了,他也是走投无路,那个时候弘光皇帝都自身难保,谁要是有办法愿意卖儿卖女啊?再说,你好歹活下来了,你可不知道江阴大战的残酷。活下来总是好的,再也别怪你爹了。”
小梅叹了一口气,不过这么多年他的神经早就粗大了,问道:“小姐,你说我叫什么?”
韩东育想了想说道:“陈杏梅怎么样?”
“听起来像个女的。哎呀,小姐啊,我不想叫杏梅,求你给我改改吧。”小梅恳求道。
“很适合你呀,你又爱吃杏,再说你本来就是女的嘛。而且现在男子的名字里带梅字的人太多了。梅,品格高洁,独立寒风,傲霜斗雪。名字里有梅又显得文采斐然。吴梅村、夏景梅这些不是才子就是将军,不都带个梅字吗?”
“真的吗?小姐,我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哦……”
“我骗你做什么?三字也很别致,吴三桂、吴三省、祁三升,都是个顶个的将军。要不你就叫陈三梅如何?”
“啊?不要了,不要了,小姐,我还是教陈杏梅吧。”
“都说叫公子了!”
小梅又吐了吐舌头说道:“公子,你看啊,这南京城也太寒酸了。”
“你知道什么?这才是外郭,除了城门外只有土提。别看是外郭,可大着呢,有一百二十里,筑土堤四十里,共有十八门,应天府城还在前边。”
“这么大?”
“你以为呢?这可是当年太祖皇爷建都的地方,能差了吗?”、
两个人说着便往城里走去。自从李存真占据南京并大败李率泰之后,南京便宽松了许多。
此时已经不像清朝时候管理得那么严酷了。喀喀木甚至多次威胁南京市民,搞得南京人心惶惶。如今可是又太平又惬意。曲又唱起来了,街市也更加热闹了。清朝时甚至不允许三人同席吃酒。
由于开了科举,各地来赶考的举子络绎不绝,城门虽然增加了人手,但是对举子打扮的人只是稍加盘问便放入城中。
韩东育和陈杏梅两个便是举子打扮,因此守门的兵丁也没有过多盘问,便让两人入城。
进了城之后,小梅终于见识了南京的大气磅礴。一路上看花了眼。
两个走了不到四十分钟,小梅便又喊累,于是两个女孩子便雇马车,打算坐在马车里走。
“这是什么马车呀?这么奇怪?”小梅喊道。
车夫看了看小梅,心道:这是哪里来的土包子,居然连四轮马车都没见过?想必是从外地来的,也难怪,这新鲜东西出来也没几天。
当下说道:“相公,这叫做四轮马车。是国公爷发明的。”
“国公爷发明马车?哎呀,那不就跟轩辕皇帝似的?”
小梅的一句话让车夫不知道说什么好,毕竟大明正牌的皇帝现在在缅甸。可是,车夫也知道以后要当皇帝的十有八九就是这位元首海国公,因此也不好辩驳。嘴巴动了两次还是没说出一个字来。
韩东育却说道:“我这弟弟不懂事还望阁下不要见怪。”
“呃……嘿嘿……不见怪,不见怪。”车夫尴尬地笑了笑道,“这确实是国公爷的杰作。前面两个轱辘一体,后面则是以前的那种车厢,然后……公子请看……”车夫指着中间一个巨大的形似螺丝的东西说道,“然后再用这个大铁栓,把前后两部分栓起来,在上面稍微涂抹些油脂,转向的时候便听不见吱嘎声了。”
“原来的车就是两个轱辘,现在四个了,有啥好处啊?”小梅问。
车夫一脸得意,说道:“从前两轮马车,那重量啊,一部分在马身上,一部分在轱辘上。马拉车那可费力了,而且转向的时候不灵活,若是快跑转向搞不好好会翻车。现在好了,四个轱辘,前后分开,车厢的重量全都在轱辘上,而且有了这个栓,转向就容易了,马也省力,只拉车就行,不用再抗车厢的重量了。”
车夫笑着说道:“而且国公爷还发明了个叫弹簧的东西,就在轱辘上面,两位相公坐在车上会悠哉悠哉的,不像从前那样,遇到坑坑洼洼,非把人的脊梁骨给顿坏,屁股顿四瓣不可。”
听了车夫地话,小梅大笑起来,前仰后合,指着车夫说道:“你这车把式可真有意思,就会胡说,屁股还能变成四瓣,那得啥样啊?”
说罢,三个人都是大笑起来。聊了天也变热络了,两位“公子”上了马车,往南京城内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