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可怜人

贺建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从大业十年到今,自己已经在高句丽生活了二十年,有的时候,他连自己到底是哪里人都快要记不住了。

当然,是记不住还是不愿意记起来,这就不知道了。

贺建居住在离汉城西北三十里的一个山村里面,平时依靠打猎、挖山参过日子。

高句丽的土地本来就不多,可以耕作的就更少了,自己一个隋人,自然不可能分到什么好的田地。

“卖山参了,上好的山参便宜卖了!”

自己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村子里有几个都是当初跟随自己去辽东作战的,已经有自己的妻小,如果这次自己带出来的山参卖不出好价钱的,今年的日子可就又要难熬了。

如今已经是七月,高句丽的冬天来得比较早,眼看着就要开始考虑储备粮食过冬了。

“嘿,你这山参怎么卖?”

贺建突然听到一股熟悉的江南道乡音。

大隋征伐高句丽的兵马,大都是出自河东诸郡和河北诸郡,像是贺建这样来自扬州的并不多。

自从在高句丽安居下来之后,贺建甚至再也没有听其他人说过江南口音的唐语。

猛然之间,耳边响起了熟悉的乡音,贺建不由得鼻子一酸,泪流满面。

自己是扬州人啊,十五岁开始跟随大将军麦铁杖东征西讨,如今……

曾经的一幕一幕,那些半夜梦醒之后不忍回首的往事,统统涌上了贺建心头。

自己为何一直不肯再婚?

自己为何每月还要召集村中那些老部下到山林里操练?

自己为何……

如今,隐忍了这么多年的情绪,居然就败在这么一句普普通通的问话当中。

“这位老人家,这些山参我都要了,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坐下,你给我们说一说这山参怎么吃最补?”

王玄武将贺建的反应都看在了眼里,突然觉得这些隋人也许是调查局在高句丽的一个突破口。

“让几位贵人见笑了。”

贺建用衣袖擦了擦眼睛,脸上露出了一个复杂的笑容。

“贵人有请,小老儿自然愿意。”

集市里客栈、酒楼、货栈,各种各样的去处都有。

王玄武等人找了一个普通的酒楼,寻了一个靠窗人少的地方坐下。

那个贺建,年轻的时候估计也是有见识的人物,虽然衣衫褴褛的跟在后面,却是一点都不窘迫。

“听老人家的口音,似乎是江南人?”

四十五岁的贺建,看起来像是五六十岁的样子;坐下之后,何青泉主动的开口。

贺建自顾自的饮了一杯酒,叹了口气说:“你们是大唐来到吧?”

大隋已亡,如今是李唐的天下,这个信息贺建还是知道的。

何青泉看了看王玄武,见他朝自己点头,不由得道:“没错,正好我也是扬州府人,没想到在异乡能够听到家乡的口音,倒是有点意外。”

“苟活在高句丽的隋人,没有七八万,两三万人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大部分已经年岁已高,有些在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就留下的,已经待了二十多年了,还有几个人记得自己的乡音呢。”

贺建自言自语,仿佛陷入到了某种回忆之中。

“大部分人,当初都是不愿意屈辱的待在高句丽的,希望能够寻机回到大隋,但是少数从辽东逃回去的,却是被当成了……哎,有些人又重新回到了辽东。”

“老人家,高句丽化外之民,我不相信他们会真的善待隋人,这么多人,就没有起来反抗的吗?”

何青泉在一旁有点不满的问道。

“反抗?为了什么反抗?为了杨广吗?为了大隋吗?”贺建脸色露出了嘲讽的笑容,“高句丽把大家分散在全国各地,等大家稍微有点联系的时候,大隋都已经没了!”

王玄武在一旁一直细细的观察着贺建,王爷说过了,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中的细节,可以反映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特别是眼睛。

刚刚,贺建眼神中多次流露出痛苦、迷茫、希望、坚定、失望……

这么复杂的各自眼神在短时间内从同一个人身上看到,王玄武也是觉得意外。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物!

这是一个对现状不满意的可怜人!

“老人家,如果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故乡,你是否愿意呢?”

王玄武在一旁轻声的插了一句话。

“回故乡?呵呵!高句丽人表面上对我们一视同仁,实际上根本就不会让我们自由移动。像我这样,不出汉城还没什么,出了汉城,没有路引……在汉城周边,靠着熟悉地理,也许还能有机会躲过盘查,但是一旦进入辽东……回不去的。”

贺建眼前一亮,但是很快眼神又暗淡了下去。

“从汉城回大唐,不止辽东一条路,我们能够到这里,自然也就能离开这里。”

王玄武露出一番自信的表情,这让贺建稍微感到意外。

这些人,似乎不像是普通的商人。

贺建:“敢问几位来汉城,所为何事?”

“哐当!”

王玄武从怀中掏出一块鱼符,放在了贺建面前。

“楚王府?”

贺建拿起了桌上的鱼符端详了一会,虽然不是很清楚楚王府是什么情况,但是毫无疑问,自己对面的这些人是大唐来的,并且还是有官身的。

“楚王殿下是我大唐亲王,深受陛下信赖。王爷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大唐和高句丽必有一战。所以,我等来了。”

王玄武眯着眼,盯着贺建,要是他不识时务,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就不能怪自己滥杀无辜了。

“我怎么能够相信你真的可以把我们带回大唐呢?”

王玄武:“我们?”

“没错,像我这样的人,在汉城至少有上千人,如今还活着的应该不下五百人,除去一些已经落地生根的,至少还有一两百人是想回去的。”

王玄武:“你要是想回去,过几天就可以跟我先回去一趟,我想,这比什么借口都要有说服力吧?”

高句丽对唐人防备很深,如果有贺建这样在当地生活了二十年的人帮忙打探消息,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玄武觉得这很可能会是调查局在高句丽最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