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信心

被歼灭的清军不仅有新附军、绿营兵以及孔有德、耿仲明一部,而且还有不少八旗军与外藩蒙古兵,清军在苏州府遭受的损失并不逊色于溧阳、宜兴方向,而且在这一轮攻势之后,苏州府已经基本为明军所控制。

虽然苏州府城与个别县城仍然控制在清军之手,但对于南京的多铎、豪格来说,这些仍在坚持抵抗的城池反而成了巨大的负担。

虽然从情理来说清军应当毫不犹豫地出兵救援苏州府,但是在遭受一系列的失败之后,应天府与常州府的清军已经是自身难保,出兵救援苏州府搞不好便是第二次湖州之役,所以即使是没怎么经过刘永锡痛打的豪格都变得犹豫起来。

虽然豪格号称带着两万八千大军南下驰援,但是这所谓两万八千大军可战之兵最多也就是两万两千人而已,而越明军这一轮攻势歼灭的清军差不多有两万之众,等于是豪格所率的援军几乎被歼灭了一遍。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不大合适,豪格所部建制尚属完整,遭受打击最大的还是多铎在征服江南时归附与组建的新附军,但是这一轮重击是彻底打垮江南清军的士气,上下都担心被明军全歼。

即使是豪格这种极好战的武夫现在都有些垂头丧气:“救援苏州虽然势在必得,但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能只图冒进中了金华贼的埋伏!”

只是说完这段话豪格就觉得后悔。

现在光是苏州府城就有刑部侍郎李率泰指挥的近六千清军,其中近半数都是八旗军、外藩蒙古兵以及象孔有德、耿仲有这样的“辽东旧人”。

而那些仍在清军攻势下坚守的县城也有着好几千清军,如果直接放弃苏州府就等于又丢掉至少近万清军,到时候追究苏州易手的责任时多半会有人把豪格说的这番话说出去,毕竟这种亏豪格实在吃过太多次了。

而多铎听豪格这么说总算松了一口气,不管苏州府接下去发生什么事,他至少能把一半责任推给豪格。

但是多铎还是忧心重重,不管怎么样作为江南清军的最高统帅他还是必须尽早救援苏州,但怎么救援苏州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如果说豪格已经被刘永锡殴打出心理阴影,而多铎已经习惯失败之后再次失败,觉得救援苏州正常情况下肯定失败,甚至可能把援军都拖下水,因此他只能含蕴地说道:“这次救援苏州事关东南大局,得专门选一员最熟悉苏常形势的大将全权负责才行!”

洪承畴一听就知道多铎是准备把锅推给他这位总督江南军务大学士,毕竟在座只有他这个汉人“最熟悉苏常形势”,而且他也是最合适的背锅侠!

谁叫他是个汉人!

但是洪承畴老奸巨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脱身之计:“现在谈救援苏州为时尚早,关键还是要及早与英王会师,只要我们与英王大军会师,一切皆有希望!”

洪承畴这么一说,多铎与豪格都开心得差点跳起来!

虽然他们不是刘永锡与越明军的对手,但是阿济格的十五万大军投入江南战场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可以跟在阿济格身后大破金华贼。

如果阿济格的十五万大军参战之后还不是刘永锡的对手,那绝不是他们的能力问题了,阿济格十五万大军都顶不住金华贼的攻击,他们联手败在刘永锡的手上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在想明白这件事之后,多铎当即下了决心:“没错,英王大军尽快东进才是胜负关键,我就给英王写信,让他全力东进赶紧与我们会师,他如果来得晚了,李率泰和苏州上万王师就在全军尽没了,一定请他加快速度!”

现在背锅侠已经换成了英王阿济格,李率泰与苏州府的上万清军如果最后失败,原因只能是英王阿济格的援军来得太迟。

而豪格也及时领会多铎话里传递的真意:“没错,请英王尽早东进与我们会师,他的前进速度关系着东南的生死存亡!”

与其让自己背锅,不如让阿济格来背锅,而多铎也是债多了不愁:“除了请英王尽早东进之外,我们还要写信给京师,让京师再派十五万精锐下江南,只有这样才能保全东南!”

洪承畴第一个响应:“豫王英明,豫王果然英明!”

现在大清国哪怕是敲骨吸髓也变不出十五万大军,但是这样一来摄政王多尔衮与京师的诸位王爷、贝勒就要成了新的背锅侠。

江南之役如果胜了,自然是英王阿济格与多铎、豪格与洪承畴精诚合作的功劳,如果不是他们苦撑待变,绝不会坚持到英王阿济格大军的到来,但如果失败了,那就是朝廷不肯痛下决心派十五万大兵南下增援的缘故。

肃亲王豪格也想明白这其中的玄妙,他拍手称快:“十五万援兵还不够,非二十万不可!”

现在多铎、豪格与洪承畴都觉得失败的最大责任不在他们身上。

而越明朝的反应却完全相反,如果之前阿济格十万大军压得整个越明军都喘不过气来,现在整个越明朝上上下下因为这次巨大的胜利而充满了信心,甚至觉得哪怕是阿济格与多铎、豪格会师,越明军仍然能够稳操胜券,毕竟有越王刘永锡这位兵马大元帅在,越明军能创造了一切奇迹。

不管是张皇后、坤兴公主还是张国维、朱大典或者是普通官兵,现在都觉得只要再来一场大捷,越明军就能光复金陵祭拜孝陵,刘永锡反而是整个越明朝最清醒的人。

因此邢夫人拿来了大顺军残部与高太后的奏疏时,他不但不怪邢夫人先斩后奏,反而是面带喜色:“邢姐姐果然是我的贤内助,我马上亲自跑一趟杭州说服娘娘与公主殿下!”

虽然说湖州城、溧阳城与杭州城距离并不远,但是长久以来刘永锡都是身先士卒不肯轻离前线,邢夫人虽然知道刘永锡多半不会反对她与高太后之间的协议,但是她真没想到刘永锡在这件事会这么积极。

因此她的语气中自然带了一点酸味:“我可是见过这位高皇后,别看李过、高一功与田见秀他们都叫她高太后,实际她今年才二十八岁而且还是个大美人,越王殿下这下子乐坏了吧!”

刘永锡知道邢夫人心底有些不好受,他只能牵住邢夫人的手说道:“这件事我已经说过了,由邢姐姐全权负责,只是我也没想到邢姐姐事情居然能办得这么漂亮,这可是几十万流贼,如果这些流贼的十分之一能成为国家经制之师,湖广传檄可定!”

刘永锡在邢夫人脸上印上了一吻继续说道:“至于这位高太后怎么安排我都听邢姐姐安排,邢姐姐说她年轻貌美,她便年轻貌美,邢姐姐说她是心怀不轨,那她一定意图谋反,反正我都听邢姐姐安排,谁叫我们是患难夫妻!”

邢夫人啐了刘永锡一口之后又故作嗔怒:“别的都不会就会这些甜言蜜语,不过夫君既然要跑一趟杭州城,那溧阳城交给我负责,保证万无一失!但张皇后那边或许能蒙混过去,公主殿下那边恐怕不好办!”

刘永锡当即笑了起来:“既然是邢姐姐的安排,我已经决定先斩后奏,这次去杭州主要是说服皇后娘娘与公主殿下!”

虽然自从刘永锡以越国公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来就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力,大小事务都可以一言可决事后再向张皇后与坤兴公主报备,但是刘永锡很少动用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邢夫人没想到刘永锡在这件事居然会先斩后奏,但是她仔细一想就明白:“快刀斩乱麻,省得朝中文武胡言乱语。”

虽然收编大顺军、大西军残部对残明来说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但是不管是隆武朝还是永历朝,多数文官都把大顺军、大西军视为生死大敌,如果走正常程序肯定会有许多正人君子站出来讲大道理。

但是刘永锡先斩后奏直接把诏书发出去,然后再与张皇后、坤兴公主达成一致并说服诸位阁臣、尚书,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而且既然有邢夫人故事,再来一位高夫人也可以援引先例,邢夫人觉得这才是正道:“夫君放心去吧,溧阳由我负责,肯定出不了什么差池!”

但她终究是女流之辈,刘永锡不在身边她总有些不放心:“夫君此去还有什么交代没有?”

刘永锡已经想好了一切:“没有太多需要交代的事情,但是我这次南下不用带太多骑兵,到时候留一百五十骑下来,姐姐再找几百步兵出来编成一旅驰援邢胜平,对了,代我通知陈渊与张煌言,我知道他们现在也很困难,但是胜平现在更困难,多多少少抽调些兵马交给邢胜平,哪怕一队人也行!”

邢夫人没想到刘永锡临别之前还惦记着邢胜平:“南面据说还有不少建虏的残兵败将,夫君务必小心,还是把两百骑都带上吧,到时候我可以把身边的亲骑亲兵都交给胜平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