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发兵东进
黄明远于三月五日发兵东进,三月二十四日大军已经到达怀远镇。十九天疾行一千多里地,远比去年拖拖拉拉的东征大军快得多。
黄明远也下了死命令,诸军务必依令前行,但有失期者,皆斩之,因为无人不畏。而且为了加快行军速度,黄明远从北地各处马场抽调了超过十万匹战马充作脚力,运送物资。而粮食、床弩等大件物资又从海路经辽河运送到通定镇,一切务求减轻士兵的行军负担。
诸将担心黄明远这么匆匆,不等杨广不好。毕竟杨广正眼巴巴地从洛阳往这赶,黄明远走这么快,岂不是让杨广不好看。
但黄明远却是说道:“与其费尽心思讨天子欢心,不若攻破辽东城,难胜仗道不比一些谄媚之举更能让天子高兴的。”
黄明远还真不想杨广来的太快。
实际上水路大军加起来也有三十万人马,对于黄明远来说已经足够了。再多人马反而会影响统帅。真来个六七十万,辽东巴掌大的地方,摆都摆不开,难道是来集体旅游吗?所以黄明远真心不希望杨广前来指手画脚。
杨广与其来辽东给自己找麻烦,还不如待在洛阳看住杨玄感呢。
可惜杨广不能领会黄明远的心情。
所以黄明远只能抓紧行动,利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差,快速出击,打破辽东城,先给自己确定一个稳健的前进基地,到时候杨广来了自己也能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
高句丽本有强兵五十万,上一次隋军东征,虽然最后败会,但对于高句丽打击不可谓不大,高句丽的军队折损不下二十万,整个辽东也被隋军打的一塌糊涂。而从鸭渌水往南直到平壤,高句丽为了坚壁清野,沿途的粮食、房屋、农田更是全部烧毁。因此等到九月份隋军回去,高句丽是一片狼藉。
而且更严重的问题是,去年隋军五六月份出征,直到十一月才完全撤出,因此高句丽大部地区既没有完成去年的秋收,也来不及进行冬耕。
而今年三月份,不等高句丽的春耕开始,隋军再次卷土重来,高句丽的粮食也快要告罄。
但高句丽此时只得咬着牙硬撑。
为了抵抗隋军,高句丽又征调了十几万人马,同时还向北招揽了大批靺鞨人,充为军用。
而有感于去年和隋军野战是一败涂地,这一次连最狂妄的姜以式也不敢再与隋军进行野战。数十万高句丽军队分别坚守在各处城池之中,龟缩不出,势要与隋军斗争到底。
此时隋军四十余万大军,姜以式率领十五万屯驻辽东城和新城;渊太祚率领十五万屯驻国内城和扶余城;乙支文德率领十万屯驻于乌骨城。
三部呈品字型,互为接应。
可以说高句丽这次为了抵御隋军,做足了准备。
只是黄明远却是觉得哑然失笑,若是杨广那种打法,左边十二路,右边十二路,满屏攻击,如此布置当然没有问题。可惜黄明远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那就是辽东城,因此任凭你几路布置,我就打你一路。其余高句丽诸部,你若是来援救,我就围点打援;你若是不来,我就一点一点平推过去。
反正黄明远的目的很明确,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各个击破。
今年年初,黄明远命黄明祯从营州率万余人出发,试探高句丽各军的战斗力和布置。黄明祯率领骑兵一路向西渡过贵端水,深入其地数百里。
姜以式见黄明祯兵少,乃命大将安殿宝率三万人马出击,准备将黄明祯合围在贵端水东。黄明祯乃驱兵与之激战,击败安殿宝前军,杀获千余人。又焚毁了高句丽大量的物资和不少村落,这才返回。
高句丽大为惊惧,姜以式后来见到隋军过河的斥候,也不敢出战了。因此隋军斥候在辽东地来去自如,高句丽的情报也大入隋军之中,虚实尽为黄明远所知晓。
此后黄明远多遣骑兵袭扰之。辽东平原,地势开阔,一马平川,毫无阻碍,大隋骑兵,纵横驰奔,往来突袭,来去如风,因此高句丽多不堪其扰。
黄明远率大军到了怀远镇之后,来迎接的是辽东郡太守达奚暠。去年达奚暠因为被于仲文、宇文述等人裹挟,丢了全军,一路逃回辽东城下。天子震怒,乃免了达奚暠的官职,令其与于仲文等人一同下狱。后来蔡知运独领全军,杀穿了高句丽。达奚暠虽然不在军中,但总算摘掉了丢失全军的帽子,被放了出来。
只是后来蔡知运、黄明离分授左武卫两个将军,没了达奚暠的职位。黄明远又替达奚暠求情,乃表其为辽东郡太守。
达奚暠若是单论行军打仗的能力,并不突出,但其人胜在执行力强,文武皆粗通,人也比较谨慎,还听得进建言。做个后方主管,绰绰有余,黄明远将后背交给达奚暠,倒也放心。
此时黄明远又令温彦博在怀远镇与督运粮草,而自己已经带先头部队过河。
这一次高句丽没有在辽河布置兵力,而是将全部军队布置在辽东城。对于去年辽东城外的大战,姜以式记忆犹新,实在是心有余悸。
倒是让黄明远强渡辽水的布置落了空。
黄明远早就使焦方杰率军万人,从桑干水出海口乘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再从辽水口一路北上。若是高句丽在此布置兵力,隋军便直接登岸,从背后夹击其军。
可惜姜以式吓破了胆,最终也没敢出击。
但这也方便了黄明远,整个野外全成了隋军的天下。黄明远乃命罗艺和丰州黄明征二人,各率万余兵马,向辽东纵深出击。二部不与敌主力交战,而是沿途将所有的粮田、乡村摧毁,尽可能地打击对方的有生力量。
未虑胜,先虑败,所以黄明远决定先把整个高句丽在辽东的统治全部搅碎了再说。
四月一日,黄明远驱动二十余万人大军到达了辽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