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人事调动
黄明远的建议,其实三大家族是不愿意,但奈何形势比人强。
因此最后结果便是黄明远与三大世家作了一场亲切、友好、圆满的交流,本着加强了解、互利共赢的态度,双方打成了一致的约定。
河北的世家大族将不遗余力地支持黄明远的政策在河北的施行,而与此同时,黄明远也会保证河北诸世家的利益,包括在未来政府的利益。
这次约定,虽然双方都是各怀心思,但总算是解决了黄明远诛灭卢氏之后与世家大族产生的对立态度,双方由对抗开始走向了合作。当然,之前被黄明远诛灭的范阳卢氏,也没人在乎他们的利益被牺牲掉。或许用不了多久,整个河北世家之林,将真的不会再有范阳卢氏。一如当年的巨鹿田氏、魏郡审氏,当初是如何辉煌,可现在还有人记得他们吗?
对于黄明远来说,此次获利颇丰。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以三大家族为首,交出了河北数万顷土地,十多万的隐户,至于其它的粮食、兵器等物资更是无数。
而河北世家,除了获得一个生存保证,以博陵崔家的崔民干、崔敦礼,清河崔氏的崔义玄,赵郡李氏的李叔慎等为首的河北世家子弟,纷纷加入黄明远的队伍。
对于河北百姓来说,短期内,河北是安定的,大家可以享受太平了。
暂时缓和了与世家大族的关系,黄明远开始重新安定内部。目前自己手中有三套班子,河北道行台,大将军幕府还有涿郡官府。
虽然这三套班子都是以自己为核心,但往后要四处征战,自己也未必常在中枢,为了保持中央的稳定运转,必须确定一个核心班子,辅助自己总揽军政。涿郡官府肯定不合适,剩下两个,大将军幕府本身定位便是自己的幕僚集团,更方佐助便自己统辖方方面面,但相对行台,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最终,黄明远还是决定以行台统辖诸郡,确定了河北的基本组织架构,而大将军幕府则不再兼管地方,退居辅助机构。同时行台暂时搬迁到信都郡,涿郡官府也就失去了他的特殊性。
搬迁之后的行台仍以李子孝、陈远二人分领尚书左、右丞,同时李子孝掌决策,陈远掌审核,相当于宰辅的地位。
当然二人身上的兼职则不再兼任,尤其是李子孝身上的行台吏部侍郎。否则首辅再兼着吏部,不是权臣也是权臣了。
二人之下,黄明远又任命温彦博、杨师道分领左、右司郎中,为李子孝、陈远佐贰。虽然二职不如六曹侍郎品级高,但权利又重了几分。
又调辽东郡太守邓议为吏曹侍郎;夏安恂不再兼任大将军幕府长史,专任民曹侍郎;安东都护府长史崔弘寿担任礼曹侍郎;安东都护府司马徐哲担任兵曹侍郎;原平原郡太守杨元弘担任刑曹侍郎;唐祎担任工曹侍郎。
邓议、夏安恂、徐哲都是黄明远的心腹出身,崔弘寿、杨元弘、唐懿都是大隋旧官僚,至于能力,已经算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而大将军幕府,则由宋正本担任长史,杜如晦担任司马。
除了行台、幕府之外,河北诸郡县的太守、县令也进行了大调动,务必换成了可信用的人,最后便是:
魏德深为涿郡郡丞领郡事;
黄凤麟为上谷郡郡丞领郡事;
孙伏伽为渔阳郡郡丞领郡事;
范愿为北平郡太守;
杨善会为安乐郡太守;
居庸关外宣化诸县新设宣化郡,常云清为宣化郡太守;
以天津港为核心,再加上河间郡的鲁城、文安、平舒三县,新设天津郡,张文迅为天津郡太守;
张方昕为渤海郡太守;
黄明远族叔黄安为河间郡太守;
戴胄为清河郡太守;
贾敦颐为平原郡郡丞领郡事;
陆季览为博陵郡郡丞领郡事;
陆士季为恒山郡郡丞领郡事;
窦建德为武安郡郡丞领郡事;
徐闻膺为赵郡太守;
陈孝意为襄国郡太守;
王文同为信都郡郡丞。
河北十八郡,再加上黄明远新置的二郡。除了南部三郡,其余诸郡已经完全控制在黄明远的手中。
黄明远又任命李靖为魏郡郡丞,其会同斛律晟,攻略三郡。
行台南下之后,军队势必大部分调到南方,黄明远又新设幽州都督府,以张季珣为幽州都督,总揽涿郡、北平、渔阳、安乐、宣化五郡军事。
至于安东都护府,原乐浪郡太守房玄龄担任长史兼领辽东郡太守;
崔元逊担任司马;
王倧担任乐浪郡太守。
整个安东都护府里的钉子,基本上全部清理干净。
诸郡除了太守,郡中掌兵的郡尉基本上完全换成了丰州、辽东一脉出身的将领。黄明远手中缺文官,缺粮、缺钱,唯独不缺的便是武将。
黄明远在军中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他相信这群将领或许会堕落、会腐化,但绝不会背叛。
除了管政的太守和掌兵的郡尉,包括郡丞、主簿这些佐官,还有下面的县令、县丞,基本上换了一个遍。政治上不可靠的,能力不足的,风评不好的,基本上被撤职或转任他职,取而代之的丰州、幽州、辽东出身的官员。
黄明远培养人才最初的思路便是培养吏一级人才,将官吏教育基层化。很多官吏都是从里、乡一级起来的,基层经验丰富。或许他们没有太多宏大的战略,天才的设想,但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黄明远将自己的意志深入到底层的触手。
这一次县令、县丞等官吏的提拔,基本上都是他们。黄明远往整个河北派出了千余名基层官吏充任地方各级官员,他们带着先进的理念与行政手段,为黄明远控制河北的各个角落。
当然河北本身也有大批优秀的官吏,黄明远择其优秀者,前往信都接受培训,学习黄明远的治政理念,然后再重新分配。
黄明远所依靠的,从不是一两个不世之才,而是他的治政理念的铺展。靠着这次官吏大调动,黄明远终于将自己的根基根治下去,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