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应该会给个面子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在甲状腺手术中,通过改良术式的方法,为患者保留更多腺体,减少终身服药用量,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一点小小的经验,若有不足之处,请大家课后联系本人,进行讨论。”

伴随着掌声,张子凡在勤劳的斟茶兵辅助下,终于将自己这篇三千多字的临床应用型论文讲解完毕。

由于是论文,而不是提前做好的课件,因此即便张子凡口才不错,做了很多发散,但内容还是会显得更枯燥一些,图片也不如之前丰富。

不过这影响的只是一些水平一般的学生。

对于有一定手术功底的高年级研究生、各位专家教授来说,这一篇论文的讲解,可比之前的病例分析要实用的多了。

倒不是说,之前造釉细胞瘤的病例分析不重要,不透彻,而是因为,就算张子凡说得再透彻、再明白,有些东西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比如说神经吻合术,原理大家都懂,也算不上高深。

可让顾国雄来做,他就是做不了。

但这篇《甲状腺手术中保留腺体的25种新术式》却并不是这样。

先无视掉一下子涌现出25种术式,让甲状腺手术研究者未来50年都不知道该发展的可怕事实。

单单说术式本身,除了个别几种技法要求极高有些吃不准外,大部分的术式都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的手术当中去的。

因此,当张子凡讲完这篇论文,顾国雄这位年富力强的颌面外科主任第一个站了起来带头鼓掌!

他一改平日里严肃的表情,眉角都飘开来了,那神情仿佛在说,

“学到了,这就去和甲乳外科主任对线!”

直到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张子凡已经不知不觉讲了4个小时。

连忙宣布下课之后,姚士华等人自然要请张子凡吃饭。

也不是什么高级的地方,就是学校的食堂。

要说毕业后,最怀念母校什么地方,食堂一定是个热门选项。

虽然身在局中的时候不觉得什么,甚至感觉外卖要香的多。

但只有毕业后走上社会,才知道学校的饭菜才是最简单、最干净、最便宜的。

当然,前提是母校不能太渣,否则食堂只能留下关于油炸蟑螂和卤老鼠肉的可怕记忆了。

……

张子凡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到母校去看看了。

最近一次吃学校食堂,还是送柳小南去S大报道,在二楼点了不少特色菜,总共花了不到80元,就大饱了口福。

这次听到姚教授等人请客,张子凡思念母校的泪水又再次不争气地从嘴角流了出来。

不过半个小时之后,张子凡嘴角的泪水就有点过分多了。

这当然不是谗的,而是忘记了,这里可是川省首府!

每吃一道菜,张子凡都努力拨开上面红灿灿的辣椒,但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别说菜了,就是那双筷子,张子凡都怀疑它们已经被腌入味了。

舌头已经不争气地自闭,这时候,张子凡才想起,之前在川省政府组织的庆功宴上,自己就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被很贴心的安排在了微辣桌。

张子凡也不是完全不能吃辣,至少吃个海底捞什么的没问题,因此那顿饭也就甘之如饴了。

现在想想,这都是负责安排会场和菜目的杨老哥的功劳啊!

张子凡记得,杨老哥这人,除了保养得体,比较显年轻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优点。

快退休的人了,还在体制内混日子,实在是虚度光阴。

没想到,他还是这么细心的一个人,居然考虑到了自己的籍贯和饮食习惯,真是非常贴心。

看来是组织埋没了这么一位有才干的同志啊!

摇了摇头,张子凡默默地扒进一大口米饭。

“张医生,别光顾着吃饭啊,多吃菜,这边风味餐厅的厨师特别有水平!”

顾国雄非常热情,不断拿起公勺公筷给张子凡添菜。

张子凡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道了声,“霞霞侬叶噶门!”

“哟,张医生你这句家乡话我听得懂,谢谢的意思,对吧,哈哈,你真是太客气了!”

顾国雄更加热情了,“再尝尝这个麻婆豆腐,还有这个麻辣鱼丁,别看都是很简单的家常菜,却别有风味,特别地道!”

川省人的餐桌黑话张子凡已经懂了。

“别有风味”就是“辣的特别”,“特别地道”就是“特别的辣”!

……

张子凡吃饭磨磨唧唧,姚教授本想吃完饭在说事,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小张院长,你到底把那篇甲状腺手术的论文投到哪里去了?《东海医学》还是《东海肿瘤学》?”

张子凡一边拼命喝水,一边摇了摇头。

“不是这两本吗?东海省就这两本有点名气吧……”

姚士华皱了皱眉头,“该不是《S州医学》吧?那本东西还没停刊吗?”

张子凡还是咕噜咕噜,然后摇了摇头。

姚士华眉头更紧:“那是S大校刊?你投给老周他们,还不如投来我这里呀,说句实话,论医学院实力,S大除了有钱,哪一点能和华西比呀?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张子凡知道姚老误会了,连忙将水喝光,摇头道:“都不是,我投的是《浩然院刊》!”

“《浩然院刊》?这难道是你们医院自己……”姚士华等人惊讶的放下了筷子。

张子凡趁机把菜挪开,然后理所当然的说道:“没错,正是我们浩然医院的自营期刊,才刚刚办了第一期。

现在还是不定期发刊,等到以后实力允许了,就一步一步办季刊、双月刊,甚至是月刊。”

姚士华原本以为,无论张子凡说出什么话,自己都不会惊讶了。

哪怕他现在告诉自己,正在研究什么诺奖级课题,姚士华都表示……

好吧,这个他也不相信。

不过,同样的,张子凡居然说自己办了一份学术期刊,这也是让姚士华大吃一惊的。

学术期刊可不是什么杂志都能自称的,它是由大名鼎鼎的****审批通过才可以的。

只有名字出现在相关的名单附录里面,才能被称为学术期刊。

姚士华连忙让周浩查了查最新一期的学术期刊目录,里面真的有《浩然院刊》在内。

国内刊号、海外刊号一应俱全,一看就很正规,在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还有Pubmed上上也能查到。

至于世界公认的高级刊物的标杆,SCI上,则是查不到《浩然院刊》的。

至此,姚士华等人终于相信,张子凡这个妖孽真的办了一份学术期刊,还把自己足以发SCI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发在了上面。

办正规杂志已经很难了,办学术期刊更难,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莫非在广电有人?

emm……

这事咱也不敢想,咱也不敢问……

……

当然,理论上《浩然院刊》严格来说还不能算学术期刊。

因为根据“学术期刊”的定义,刊物上的论文是必须经过同行评审的。

即作者投稿以后,由刊物主编或纳稿编辑邀请具有专业知识或造诣的学者,评议论文的学术和文字质量,提出意见和判定,主编按评议的结果决定是否适合在本刊发表。

一般的科技期刊是请2-3位评审人,也有更多的。这些评议人的评议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主编对被评议的文章所做出的最终评定。

《浩然院刊》显然没有这样的步骤。

但这事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说美国科学院院士,就有权力在某些期刊上不经同行评议,直接发表文章。

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少。

就算是国内那些滥竽充数的期刊,在程序上也是遵循着“同行评审”的原则的。

只不过嘛……

反正这里面操作的空间,不用多说,懂的都懂。

想到这里,张子凡眼前一亮。

想让《浩然院刊》进一步正规化,审稿专家必不可少。

档次太低的专家,有点掉自己的架子。

而眼前这几位,不就高矮肥瘦正合适吗?

还有附一的周厚生院长,S大的王冠福院长,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给自己面子呢?

估计很难,毕竟这些当院长的都是大忙人,根本没空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还可以去UCLA,找罗伯特医生和特鲁多医生,还有库塔医院的阿三医生。

自己在那边可是外国人,更是外国专家,他们应该会给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