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做本官的学生吧
宋景将方才的不快抛到脑后,有点激动:“想不到严大人如此年轻,来见大人,就是想让大人,把这个法子写进强者法则,让天下蚕民效仿。”
“不写。”严成锦摇头。
宋景傻眼了:“为啥?”
“因为已经完本了。”
“…………”
历史上,宋景是个不折不扣的清官,前半生颇为坎坷,好不容易进了仕途,但因为太清直刚莽,得罪了刘瑾,一直被压制不得重用。
到了嘉靖年间,才复出做官,做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大明中期权盛一时的大臣。
也是宋应星家族里,当官当到最高的人。
不过,这个人就是有点呆莽,自己说认识严成锦,他竟怀疑都没怀疑,就跟着自己到府上来了,真是个没见过坏人的小萌新啊。
严成锦心里想着,能将举一反三将强者法则用到实践中,也是个人才。
或许是像老爹一样,是个被做官耽误的复合型人才也说不定。
读书人读了书,只想着做官,为科举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
他们哪里知道,除了做官,也是可以搞搞其他方向的嘛,比如当科学家,当医生,当建筑工程师。
这就是解放禁锢思想的重要性。
读书就等于做官,多迂腐?
这个想法不知扼杀了多少像老爹这样,能打仗能写小说的复合型人才。
不过,这也不怪他们,毕竟这是从古至今,一代传一代的思想禁锢,要想打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宋景愣了一下,有些狐疑:“大人,你为何要这般端详着下官?”
严成锦问:“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宋景郑重地道:“见过严大人后,学生就要回去读书了,争取早日考得功名,说起来大人比学生年轻许多,却已经可以为朝廷分忧效力,学生实在惭愧。”
大明的未来就靠你了,请原谅我不能放你走啊。
“留在京城读如何?”
宋景摇头:“家有妻儿盼望,学生要早些赶回去。”
严成锦直接摊牌了:“迎客松是我爹,我还认识传世先生和青山君,你若留下来,本官给你他们的亲笔签名……题字,题字!送墨宝也行。”
宋景茫然呆滞住了,眨了眨眼睛:“大人说的,可是真话?真的能给学生迎客松、青山君、传世先生的墨宝?”
“本官还能骗你不成?”严成锦一副‘你再不相信,我就生气了’的表情。
宋景嘟哝一句:“大人刚才就骗了学生……”
学精了啊!
竟然变得谨慎了起来,孺子可教也!
“你可知道,迎客松的真名叫什么?”严成锦问。
宋景笑道:“学生知道啊,不是叫严恪松吗?”
下一刻,宋景又恍然地望着严成锦:“难不成你就是……”
严成锦正经道:“本官就是迎客松的儿子,并且有且只有一个。”
整个京城都没有几个人知道,迎客松的儿子叫严成锦,更别提奉新雅溪那旮旯的人。
宋景如捣蒜般猛地点头。
签了‘迎客松之子真容不得泄露之保密契约’,又抄了一百遍,发了一百个毒誓,严成锦带着他来到曾府。
曾府的门子通报了一声,将他们带至正厅,墙壁上挂着许多书法墨宝,似乎听王越提起过,曾鉴有收藏癖,喜欢收集墨宝。
曾鉴正在书房看老先生写大字,与三国交付铁具的事,想得他头疼,听说严成锦来了,就快步来到正厅。
“贤侄来了。”曾鉴瞧见,他身后还站着一个愣头愣脑的书生,背着个包袱,便问道:“这位书生是?”
“学生宋景,见过前辈。”宋景不知道,这里是工部左侍郎的府邸。
严成锦把曾鉴请到一边,道:“大人收不收门生?”
曾鉴回头一看这书生憨憨的样子,沉吟几声,有些为难:“世伯从来不收门生的,收门生太累,也不搞结党营私那一套。”
政治抱团在朝廷十分常见,要么是同乡抱团,要么是师生抱团,要么是南北直隶各自抱团,倒也不难怪曾鉴这么说。
严成锦想了想:“铁具之事,不知工部如何处理?”
“从坊间收了大批铁具,库存的加上新炼制的,勉强能凑齐。”曾鉴道。
朝廷用粮食换民冶的铁具,然后再把铁具交给暹罗等国,其中粮食价格波动,和铁具价格波动,不是朝廷亏损,就是商贾亏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推荐此人给大人做门生,实在是因为他太特别了一些,大人可知道,他让桑蚕吐丝多了一倍?”
曾鉴惊喜若狂:“贤侄说的可是真的?!”
严成锦把强者法则能用在蚕丝上,让蚕吐出来更多丝说了出来。
其实大寒也冻死了许多桑蚕,只是桑蚕的地位不如耕农那样重要,才没被放在第一位,江南织造局冻死了多少桑蚕,工部再清楚不过。
这就是一个新科学理论的价值所在,一个看似简单的理论,却能掀起各个方面的发展。
严成锦看向宋景:“此人弄出来的,大人不如自己问他,天黑了,下官要回家了,晚了路上不安全。”
曾鉴心潮澎湃,大步来到宋景身前,殷切地看向他:“可是真的?”
“大人一看便知。”宋景拿出竹筒,倒出几只肥得不像样的蚕虫。
比普通蚕虫将近大了一倍!
曾鉴满脸不可思议地抓起来一只,他也见过蚕,但没见过这么大的。
一匹丝绸在本土上不过卖几两银子,到了海外,却能卖到十几两银子,连生丝也很好卖,只是每年产的蚕丝不多。
工部要立大功啊!
曾鉴哈哈大笑出来,看以后哪个言官还敢说工部只花银子,不挣银子,本官一巴掌呼死他!
“你可知道,带你来见本官是为何?”
宋景犯嘀咕一声,有些戒备:“严大人说,只要给您当学生,就会给晚生迎客松、青山君、传世先生的墨宝和题字。”
“嗯,做本官的学生吧。”
宋景看了眼他,此人好歹也是个官,便做了一揖:“学生拜见恩师!”
曾鉴满心欢喜地让宋景在府上住下后,便带着那几只蚕进宫了。
夜深,奉天殿里。
弘治皇帝和内阁三位重臣,还在商议六部官员任命的事。
工部尚书徐琼请求致仕,刑部尚书白昂也请求致仕。
一个掌管着大明的土木之工,一个掌管着大明的刑法之正,选拔接班人,乃是重中之重。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工部尚书该选举谁为好?”
刘健想了想:“工部左侍郎曾鉴为官清正,素有功绩,他当选工部尚书也是众望所在,为何陛下还要择选他人?”
弘治皇帝叹了口气,摇头道:“朕原先意定之人,也是曾卿家,可曾卿家如今成了外戚,朕再提拔他为尚书,岂不是为亲是用?选其女为太子妃已是有反祖制,再升尚书,怕是百官也不同意。”
刘健点点头。
萧敬对着弘治皇帝道:“陛下,曾大人说,有要事禀报。”
刘健和李东阳相视一眼,说曾鉴,曾鉴到。
弘治皇帝点头:“宣!”
曾鉴徐步走进大殿,手里拿着一个竹筒,行礼后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虽然快要当皇亲国戚了。
但他礼数还是毕恭毕敬,不如张家兄弟那般散漫。
曾鉴把宋景改良的蚕种,全倒了出来,慷慨激昂大喝:“陛下,祥……瑞啊!”
PS:感谢字不寒书友的再次打赏,回应一些书友的疑惑,说这本书没有大纲,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这本书肯定是有大纲的,以一笑的笔力,没有大纲,写到这里早就……(那个字说出来不吉利,就不说了,书友们懂就好),这其实也是网文作者比较尴尬的地方,有些有明确大纲的,被读者说成“光看开头,就猜到了结局”,吓得作者赶紧改大纲。一笑花了很多心思去做大纲,好不容易读者可能没看出来,又变成了没有大纲……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