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富甲一方的流民

舞弊案让许多原本榜上有名的考生,直接落榜。

不知害了多少人的前途,听闻他回京城,怕是恨不得给他做成老痰酸菜。

“世伯不必担心,小侄自然有其他方案,可保世伯安然,只是,要委屈世伯了。”

次日,良乡。

程敏政来到流民的草棚,跟着衙役来到一间草棚前,叮嘱几句后走了。

他推开门,一股难闻的恶臭传来。

屋中一张破草席,几块土石的灶台上,悬着一口破锅,箪瓢在里头,也没有米。

墙上挂着一个簸箕。

看到此景,程敏政心中五味杂陈,家中的仆人有近百余人,家财万贯,官至礼部右侍郎,何曾住过这种地方?

此刻,程敏政从头到脚,原本一身干净的儒裳,早已换成了粗布衣。

为了让他更像流民,严成锦没让他带书童。

噗~

一口气吹干净草席,将破烂的包裹放下,他始终无法坐下。

“逃难来良乡的?”梁中从草棚里走出来看,有个流民穿着的先生,长得像私塾里的先生,好奇问。

程敏政点点头。

周围的流民好奇,也走出过来问几句。

“独身一人?从哪里来的?”

“从徽州逃难来的,就程某一个人,听说良乡地方好,就来看看。”

“你叫什么?”

程敏政想了想,道:“程青山。”

不能让人知道他的名讳,尤其是京城的书生,说不定得来找他麻烦。

流民们有点羡慕,这名字听起来好听,像读书人的名字,一直和程敏政聊到傍晚,才各自散去。

一时间消息传开了,新来了个叫程青山的流民。

有哪个士绅会傻到装成流民?谁都没有怀疑,他的真实身份是徽州大商,当今弘治皇帝的老师。

程敏政揭开锅,面露难色,默默盖了回去。

不会做饭,看着一口破锅,无从下手。

肚子饿得直叫,只好坐在草席上揉肚子,想起严成锦让他来教化良乡的流民。

“也算是一件功德,且先忍忍吧。”程敏政咬咬牙,身上一个铜板没有,全被收走了。

虽然扮成了流民,但要如何教化?

程敏政陷入了沉思。

走出草棚,天色还没暗下来,有十几个流民聚集在凉亭里,聊着今日工坊的事。

程敏政走过去,试探一句:“我给你们讲讲大明律吧?”

流民们觉得新鲜,便道:“你说说看。”

程敏政心中一喜,想了想,从与流民最为密切的一条说起:“那老夫便开始说了,明律,夜无故入人家凡夜无故入人家内者,杖八十。主家登时杀死者,勿论。其已就拘执,而擅杀伤者,减鬪杀伤罪二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

一刻钟过去,有人打哈欠,有人席地而睡,有人闲聊起来。

压根没听他说什么。

程敏政只能背负着手,悻悻而归。

回到草屋中,月光明亮,隐隐能看见草席在哪儿,叹息一声,程敏政扯过包裹放在床头,准备睡下。

正在这时,草棚的门被推开,梁中好心送来两个烧饼和一碗清水:“别客气,先吃着。”

肚中如火烧一般,程敏政接了过来:“多谢老翁。”

咬了一口烧饼,不成想竟如人间美味一般。

梁中笑道:“你是个念过书的人?”

程敏政闻言一滞,点头道:“在私塾念过几年书。”

“我今日见你便看出来了,流民没有这么说话的,听你在草棚里讲大明律法就知道。”梁中笑道。

程敏政心中苦涩。

没蜡烛和灯油,夜里只能草草的睡去。

以前也知流民清苦,可从未想过如此清苦。

“他们连字都不识,更何况大明律,贤侄啊,你真是折煞老夫。”程敏政半梦半醒嘀咕一声。

到了第二日,流民出门劳作,或去工坊,草棚区比晚上冷清了一些。

梁中推着车去卖烧饼,瞧见程敏政:“你去工坊看看,一户要一人,你正好算一户,没准能赚点银子。”

他是来教化流民的,不是来赚银子的。

程敏政点头应了一声,在屋外找了一块破板,用石头垫起来,当书桌用。

打开包裹,准备写《封神记》。

“这是我家少爷给你的信。”

程敏政抬头一看,一个流民模样的人,仔细看正是严府的门子。

看了几眼信,提起笔,速度回了一封信。

“有银子吗,铜板也成,老夫今日没吃早饭。”程敏政羞涩道。

“少爷没让带银子。”

严成锦这个家伙!

程敏政差点没骂出来。

今日的三餐,还不知怎么解决。

总不能上门乞讨去,他堂堂徽州程氏世家,前大学士李贤的女婿,干了这等没脸没皮的事,死了如何敢认列祖列宗。

门子拿到信便走了。

…………

严府,

严成锦慢慢打开信。

如今除了府上的人,没人知道程敏政在京城。

程敏政在信中说,他说的之乎者也,流民听不懂,有些流民连京城的官话也听不懂。

拘于方言,无以达于上下。

“这就难办了。”

在往下看,程敏政还硬着头皮说起了生涩的方言。

“程敏政竟会好几门语言?”佩服之情难以言表,严成锦忽然觉得找对人了。

明朝推行的《洪武正韵》,融合了南方音韵,和读书人习惯用的传统音韵不同,连读书人也带口音。

这些流民四处流浪,多少能听懂一些官话。

程敏政的门生来自五湖四海,说着各种方言,他知道几句也不奇怪。

他虽是徽州人,但一口官话京腔,讲得极为标准。

有一口地道的官话和出众的相貌,在大明,是升官发财的必要条件。

严成锦回了一封信。

……

奉天殿,

“臣年岁已高,请乞致仕!”王越跪在殿中。

弘治皇帝眯着眼睛,心中满是惋惜,正色:“朕不许,王爱卿还如此年轻,为何要致仕?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朕说!”

臣的年纪比先皇还大,陛下如何有脸说出这样的话?

下岗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徐簿瞎了一眼睛,陛下都不许。

王越做好了持久战准备:“臣年岁已高,志不在庙堂,想在家中著书,传道授业!”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你想著书,何必要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