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九节 破局(1)

李慢侯跟公主一起回到山东,住进略显拥挤的州衙中。

规模庞大的东海郡王府正在修建中,而且没有放在古东海郡所在的海州,而是放在了山东。

对此朝廷不但不用礼制反对,反而非常支持,派来专业的营造官员负责建造,一应费用都是朝廷出。

原来他们还懂一些地缘政治,让李慢侯将郡王府不合规矩的放在山东北部,似乎东藩的出击方向就更方便向北,往南就是绵延的鲁中山脉。如果放在海州,往南就是沃野平原,冰封直达长江。

李慢侯倒是没想那么多,他选在齐州,只因为这里交通便利,更方便辐射整个藩地。

回府之后,发现确实积压了太多事情,也发生了一些大事。

契丹人的使者已经离开临安,听说还引起了女真人的不满,遣使问责。宋庭解释说,跟辽国谈的只是普通的通商事宜,不干任何军政,更没有外界传言的盟约。

萧塔不烟跟皇帝、宰相都约见过,可惜备受冷落,除了通商问题,宋庭什么都不谈。

宋庭希望每年辽国能来朝贡,给予丰厚的赏赐。

这次萧塔不烟就得到了价值上百万贯的各种赏赐,可惜没有得到她最想要的。她转手就将赏赐折现,然后通过杭州的公所系统,将钱汇到辽南。

萧塔不烟希望宋国派船将她送去辽东的要求宋庭也没有答应,反而严密看管,生怕萧塔不烟租用民船,被金国误会。

最后萧塔不烟只能派她的副使,携带大辽皇帝耶律大石的圣旨,以及对辽南契丹人的封赏,前往辽南地区抚军。

耶律大石的圣旨也很奇怪,非但没有要求这些契丹势力反扑,反而命令愿意投奔他的契丹人离开辽南,去西域跟他汇合。

最终有两万人愿意投奔耶律大石,其中有一万多是在曷懒甸放牧的辽国西北部契丹人,还有几千燕云汉人也愿意去投靠大石。

这些燕云汉人的身份很尴尬,生活在宋国和金国的夹缝中,两个国家又都不信任他们,而以前在辽国的时候,他们只是二等公民,现在反而是残存的西辽政权更愿意接纳他们。

这两万多人,戴上他们的家属,总计四万余人,其中有一万余妇女,有数千幼儿,也有数千光棍,却没有一个老人。

“看来耶律大石的处境,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啊。”

李慢侯感叹。

耶律大石当初只带了三百人离开天祚帝的大军,然后赶到阴山以北,漠北高原中部的可敦城。召集了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周边七州的辽国驻军,其中有契丹人也有汉人,契丹人不擅长步战,守城的任务往往大量使用燕云汉人步兵。

集结这些驻军之后,有召集周边服从辽国的草原部落,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一共十八部,号称十八部会盟。

这些部落,并非真正的契丹人,最多算是一些契丹别部,大量蒙古、突厥等草原民族支系,但都臣服契丹,是这一带契丹人可以借助打击其他草原部落的盟友。

十八部会盟后,这些部落愿意支持耶律大石恢复大辽,提供了一万多军队。一万多军队,意味着一万多青壮,一万多青壮代表着一万帐草原家庭。

耶律大石做这些事情,可不是眨眼间完成的,而是秣马厉兵了五年。但这五年,他一次也没有向东进攻,五年之后,反倒发动了西征,经过残酷和复杂的斗争,终于在西域立足。

“西域那地方立足容易,壮大很难!”

李慢侯感慨。哪里的文明,属于沙漠绿洲文明,每一个绿洲只能支撑一个独立的城邦制国家。没有大江大河大草原这样的地形,是无法提供建立帝国的资源的。因此哪里的小国习惯了依附于别人,不管楼兰人、莎车人,还是什么游牧性质的葛逻禄、回鹘,都是如此。有大草原支撑的匈奴强盛的时候,他们依附于匈奴,突厥强盛的时候,他们依附于突厥。有大河平原支撑的中原文明强盛的时候,他们依附于汉朝,依附于唐朝。

大石征服这些城邦制国家很容易,但是通过他们壮大自己很难。大石本部就是那一万漠北草原士兵,到了西域,汇合了早前迁移到这里的一万六千帐契丹部落,后来还从西夏吸引了一些投靠的契丹人,总计不会超过四万帐。

以四万帐的人口,身处于一群回部民族的海洋中,大石还需要继续从东方汲取力量,才能在哪里壮大自己。

所以听说金人统治下,竟然还有两万多契丹人在抵抗,大石第一反应恐怕不是带着自己的四万帐实力远征东方,而是将这些人先聚集在他的帐下。

西域那个地方,很难壮大,但不壮大又很危险,不壮大自己,就只能跟其他绿洲文明一样,选择不断依附于各种强权,给别人提供金钱,换取安全。

大石肯定不想接受这种命运,但西域原本是有主人的,强盛的塞尔柱帝国,并没有衰落。大石要从塞尔柱人嘴里虎口夺食,单靠四万帐本部,是很难实现的。大石也拉拢了一些西域游牧民族,比如葛逻禄人,但真正的核心力量,只能是他带去的契丹人、草原人和汉人的混合部队。

帮助大石远征金国,宋国没有任何动机,但让两万多契丹人过境,宋国也没必要干涉。提出了一系列安全措施,比如不能携带武器,只能扮作商人等条件,萧塔不烟都答应了。

于是这些契丹人、燕云人,从曷懒甸和旅顺府,搭乘各种船只进入宋境,扮作商队,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

契丹人的事情,李慢侯其实已经不是很关心了,因为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契丹人作为盟友了,那些契丹人离间的作用也早就起到了。其实没有他们,女真人也不会信任契丹人,耶律余睹那些人发挥完作用后都被除掉,只要战场上遭遇困难,契丹人往往发挥不出战斗力来,早就离心离德了。

耶律大石似乎也不指望辽南的契丹人能成事,毕竟假如这些人真的成事了,对耶律大石也没什么好处,因为他们一旦做大,很可能不会承认耶律大石的皇权。

因此趁着这些人听命,吸收这些人的力量,对大石这种狠辣的人物来说,才是最优的选择。带走人的同时,耶律大石也承认了这些人,但没保留他们自封的官位,因为耶律大石在西域也建立了南北院制度,也有南北院大王。但封了相当级别的官职,封耶律破金为东京留守,东京道兵马都总管,要他收复辽东京;封萧灭女真为中京留守、兵马都总管,要他收复辽中京。

耶律大石还给他们带来了巨额资源,除了宋朝廷赏赐的上百万财物之外,大石从西域搜刮送来的财物就不下三百万贯,其中有大量黄金、玉石,以及玻璃器等奢侈品,在宋国变卖之后,将全部留给两留守。

汉人刘佶,耶律大石也没有忘记,封了他做旅顺府府尹,掌管旅顺府民政。

至于其他官职,则允许两留守自行安排。

而且承诺,每年都会送来大量财物,帮助这些辽南契丹人。

除了抽走人丁壮大自己之外,耶律大石做的还算地道。所以从两大王变两留守的两个契丹将领,也没有失落,反而接受了大石的顾虑,秣马厉兵,打算出兵伐金。

李慢侯还收到一个重要消息,女真内斗了。兀术从河北收兵回去之后,立刻联合已经成年的皇帝,将几个权臣除掉。其中的蒲鲁虎是去世的金太宗的嫡长子,以前就争过皇位,可惜在粘罕、宗干等人的妥协下,让完颜亶成为储君。可是幼子临朝,势必会形成权臣当道的格局,或者就是太后垂帘的现象,哪个都不够好。

粘罕、兀术领兵在外,辽南的兵马就主要在挞懒手里,蒲鲁虎则夺得相位,讹鲁观为东京留守,都是辽东的实权人物。历史上导致两人被诛杀的导火索是因为他们支持废除刘豫,因为认为刘豫是粘罕的人,打击刘豫就是削弱善于利用契丹、汉人的粘罕势力。废除刘豫兀术也支持,是兀术和挞懒联合出兵开封,将刘豫废除并带回辽东的。可是兀术不同意割让河南和陕西地给南宋。

但这一次,放弃土地是兀术支持的,结果兀术依然杀了两人。其实这就是权力之争,小皇帝要亲政,压在头顶的老权贵必须让路,所以联合一直被排挤在外的兀术势力。

挞懒侥幸逃过一劫,因为他功劳大,或者他有兵权。总之将他释放,并让他做行台尚书左丞相,镇守燕京。金史中说,挞懒到了燕京,更加骄横不法,还勾结金太宗儿子鹘懒谋反,最后事发,打算逃往南宋,被兀术追上诛杀。

这怎么看都像是编造的,挞懒是聪明人,他怎么可能斗争失败后,还骄横不法,还意图谋反?将他打发到燕京,更像是一场将他跟党羽分开,然后逐一击破的权术。挞懒真要谋反的话,怎么可能被发现后立马逃亡,而不是立刻起兵呢?

李慢侯现在收到的消息是,挞懒确实被放出金上京,到了燕京。然后就收不到消息了,很可能是被控制在燕京。

“我们得想办法救出挞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