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节 怨军(2)
接受了四部怨军的李睿非常高兴,他们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人。之前这里的人口,可以说都是女真人强行束缚下来的。女真人的统治体系被摧毁后,人归了西夏、大石,城池归了大宋,结果都是空城。
从大同调来了三千守军,勉强控制住塞外的数座边城,但控制力很弱。因为契丹人在这里设置了很多军州、关隘,都需要守护。云内州、丰州、东胜州这样的州城肯定是要守的,可是位于夹山里管理金矿的山金司也得守,夹山的险要渔阳岭也不能不守,黄河以南的河清军、金肃军、宁边州,靠近西夏西北的沙漠,不守这里的土地可就是西夏的了;黑山以南、牟那山以北的天德军也得守,不守就归西夏了;另外李睿还在后世的包头一代,正在修复九原郡,也不能不守。
到处都缺人,大同能提供的兵力十分有限,相比笼络的白鞑靼部,显然这些怨军更让人放心。
而且怨军大多是汉人,手工业水平自然是比白鞑靼人高一些的,他们中甚至有不少能制作普通物品的工匠,有木匠、铁匠、泥瓦匠,这是价值更高的劳动力。正好被调去筑城。
四部怨军的其他部众,则被分别安置在云内州、丰州、东胜州的州城,以及附属东胜州,但位于黄河南岸的河滨县,在这里他们可以种地,可以放牧,尽快恢复生产。
克烈人南侵是一个巨大的危机,不但李睿重视,现在南宋小朝廷都很重视了。女真人兴起的速度,让宋王朝意识到了北方民族的可怕,他们只要打过燕云,距离宋王朝腹地,就是咫尺之遥,几天之内就能打到开封。
尽管对藩镇势力充满不信任,可南宋朝廷还是更担心游牧民族。东藩府报告了草原上的情况,出现了两大强权,漠北中部的克烈人和漠北东部的蒙古人。因为蒙古人现在已经开始劫掠女真人的边地,这让南宋小朝廷感受到了一股更可怕的力量,女真人已经很可怕了,敢劫掠,能劫掠女真人的蒙古人有多可怕,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
蒙古人现在劫掠的是女真人,但克烈人却已经打到了阴山,一旦夺取河套,肯定会寇边墙,燕山、太行山以南的燕云地区,必然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东藩府的汇报中,克烈人是跟蒙古人不相上下的强大游牧霸主,控弦之士不下十万。
现在燕云是东藩控制,可万一东藩抵挡不住,南宋将再次面临靖康之变的威胁。虽然赵构一直没有还都开封,可兀术的搜山检海让他明白,长江也挡不住这些骑马的蛮族。在克烈人入侵的威胁之下,小朝廷甚至降低了对东藩的猜疑。东藩上奏称,希望设置阴山都督府,保举投附的白鞑靼部落首领李床古为都督,朝廷都同意。
也不排除有些文官猜疑东藩是借寇自重,威胁朝廷。但情报他们自己也在搜集,岳飞部已经驻扎河东,太原、沂州都在岳飞手里,很方便前往草原,因此消息是可以印证的。加上东藩向来不在奏报中弄虚作假,这方面的信用度很高。所以大多数人并不怀疑,草原上出现了新的霸权的消息。
朝廷恐慌的同时,也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让草原霸主,牵制住东藩,朝廷就有机会削除其他藩镇势力。
不管是赵鼎还是秦桧,都有强烈的意愿削藩。目前还只停留在限制阶段,用财赋限制西藩集团,甚至岳飞、韩世忠这样的武将。对于江藩集团,目前反而比较宽容,在用利益牵制他们,林永这些藩镇,他们现在都能从朝廷得到大量的利益,不如贸易的免税额度。
李慢侯都已经能感觉到,朝廷试图用先易后难的战略来进行削藩。最容易的,当然是朝廷的官军,他们的独立性最差,需要朝廷提供给养,其次是西藩集团,没有四川财赋,吴阶根本养不活那么多军队。
先难后易,先易后难,两个战略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只跟选择人的观念有关。宋朝之前,后周的柴荣统一天下就选择先难后易,他先攻打被契丹人占领的燕云十六州,结果刚攻下了三州,就病死于军营;后来宋太祖黄袍加身,篡夺了后周的王位,就开始选择先易后难,先去攻打南唐了。强势者容易先难后易,柔弱者选择先易后难。
现在的南宋小朝廷,不管主和派还是主战派,以及高高在上的皇帝,都算不上刚烈,因此他们肯定选择先易后难。先选择削除岳飞等人的兵权,然后是西藩,接着可能是江藩,强势的东藩必然会留在最后。
就是不知道削藩战略,是出自赵鼎之手还是秦桧之手了。
希望是赵鼎,至少有操守,如果是秦桧,他会不择手段。
朝廷紧张,李慢侯就可以让朝廷负责,所以在经营河套和漠北的问题上,他决定跟朝廷合作,因为靠他掌握的东藩,根本维持不了这种规模的战略。
李慢侯搜刮的手段已经用尽,奈何底子太差,他努力将利益链扩散到全国,可惜最终也只能在长江以北立足,根本无法渗透进江南。导致他税收、私营利益加起来,目前也只维持在三千万贯的水平,每年光是军费就至少需要支出一千五百万贯,这对于和平国家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机构支出稳定在五百万贯,其实比朝廷的官僚体系比例要高很多,剩下一千万贯也是必不可少的开支,比如各种建设,港口、码头、道路、教育体系等各项开支。
而朝廷的财政收入却高达六千万贯,经过晏湲的手段,财政越来越健康,信用也渐渐积累起来,只要朝廷能克制滥用权力的慾望,南宋朝廷的财政能力无法估量。
李慢侯的燕京之围,额外付出了五百万贯,已经严重超支,不得不发行了一笔藩债。经略草原,可能是比燕京之围更大的负担,因此东藩府自己根本不可能承担。需要朝廷介入,可朝廷的介入愿望并不强烈。反而希望东藩承担更大的责任,目前双方正在持续交涉。
李慢侯希望调岳飞或者韩世忠部到河套,这样将大大缓解那里的兵力不足问题,不需要依靠白鞑靼部也能抵御克烈部的入侵。
可惜朝廷不愿意,大概担心这样会将官兵被藩镇隔开。毕竟镇守河套的官军,跟河北、河东隔着一个燕云十六州,很难协同。
不愿意出兵,李慢侯又试图让朝廷出钱,可他们同样不同意。谈来谈去,他们愿意给点政策,允许向草原输出的物品免税。但需要朝廷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茶叶、食盐这样的物品自不用说,必须用朝廷提供的容器在产地封装,一路都不允许打开,其他货物也同样如此。比如瓷器,在景德镇、龙泉封装之后,必须直接运输到草原销售,否则途中就要征税。
不过限制也很多,比如继承了历代的政策,严禁铁器流入草原。武器、火药更是限制,只能出口一些日常消费,还不能用于军事用途的物资,比如茶叶、布匹,但铁锅都不能卖。
这些好处,聊胜于无吧,因为草原上的市场,潜力并不大。而且草原上的需求,要求并不高,需要瓷器,但景德镇的跟定州的,他们是无所谓的。所以草原上更流行粗瓷,因为草原人物产贫瘠,更重视实用性,粗瓷在那里的价格跟细瓷差不了多少。
哪怕蒙古人发达了,建立了蒙古帝国。当阿拉伯的旅行之途径草原,因为发现蒙古人将衣服看做宝物。成吉思汗请求义父王汗帮助的时候,献上的是一件貂裘。虽然也很昂贵,但依然是实用性很强的物品。
因此绝大多数草原物品,其实很容易找到替代品,甚至东藩境内那些瓷器、手工艺品就能满足,需要从江南进口的必需品,恐怕也就只有茶叶了。
朝廷不肯驻军,李慢侯的大军牵制在燕京,大同也需要留守,毕竟北方草原依然是女真人的势力范围,他们随时都可能重整旗鼓南下。大同的地理版块,更适合北方势力南进,沿着桑干河谷顺流而下就能抵达燕京,而大同往北,却要翻越燕山。辽东也要驻军,他的军事布置跨度太大了,以前这样让跨度更大,运输更不便利的女真人很吃亏,现在女真人收缩了回去,东藩势力的跨度反而变成了劣势。
弥补劣势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收缩战线,一个是增加兵力。可两个都不现实,一个需要放弃战略要地,一个需要扩大投入,都是目前李慢侯无法做到的。
所以他才将战略要地河套,让李睿去折腾,去拿来练手,因为这是可以放弃的地方。当然,强势的中原王朝必然要控制河套,秦汉唐无不如此,但大宋如今这德性,显然没什么强势表现。放弃河套,让游牧势力在燕山跟中原势力对撞,其实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