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节 坚石(1)
李慢侯摇摇头:“不急。这只是出战,贵军新败,也跟重回草原,尚且不习惯有关。况且贵军兵力不齐,如今才有四万,等到十万人集齐。我们进行合攻!”
大石皱眉:“燕王莫不是怕了金国?”
李慢侯笑道:“你说呢?我与兀术野战无数。我大军水陆列阵,对女真骑兵有九城胜算。野地会战,兵力相当,胜负也在五五之数。从无溃败。我会怕他?”
大石脸红,他的手下这次真给他脸上贴金,不管是他也好,萧斡里剌、萧查剌阿不等名将也罢,都觉得他们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不可能输给兀术。结果就是败了,他们远征西域建立的胜利信心,经过这一战大受打击。但燕王的军队,却是通过抗击女真人一步步崛起的,他们将女真人一路从长江驱赶到了辽东,虽然战绩上也是败多胜少,可他们心理却有优势,他们敢战!女真人见了东藩军,要慎重很多,见了他们辽军,却敢义无反顾的扑上来。
大石道:“燕王见谅。朕说错了。还是等一等,不可急于求成。”
耶律大石冷静下来,即便燕王派了大军,将女真人成功吸引走,那也是燕王的功劳,他的手下以后面对女真人,依然充满畏惧。就像塞尔柱军队见到他的大军,根本不敢战一样。现在他需要的,不是退敌,而是稳定军心。
李慢侯又道:“你的军队这些年都在西域作战,打的是一些西域部族。对女真人的战法有些生疏了,萧灭女真和耶律破金这些年跟女真人缠斗日久,他们比我都要了解女真军队,为什么不让他们领兵呢?”
这两人不是大石心腹,不像萧斡里剌那些人跟着大石打到了西域,萧灭女真和耶律破金一直留在辽东,最开始打着大石的旗号,大石根本就不知道。
耶律大石是一个从善如流的人,他点了点头:“谢燕王提点。是朕疏忽了!”
这是他的错误,萧灭女真和耶律破金去了西域,虽然他给了高官,却很少让他们领兵。萧灭女真带着燕云汉儿只是在撒马尔干一带屯田,耶律破金更是充当催收税金的监察御史。
李慢侯道:“其实也不需要给他们精兵强将。这二人打女真人也是败多胜少,但胜在经验丰富。我手里还有三万契丹人,可调给他们。他们二人擅长用残兵败将打仗,硬仗虽然打不了,可帮你牵制和骚扰女真人。离开他们两个熟悉辽东地情的,很不方便。”
一听又有三万人进账,比打了胜仗,还让大石感兴趣。
“三万人?在哪里!”
李慢侯叹道:“是这一二年起义失败后逃到苏滨路的残兵败将,多是临潢府一带十二万帐契丹之后。不过眼下已经没有十二万帐了,就剩这三万残兵,其中精壮者只有万余。其余都是些后生。金国的契丹人也不多了,只剩涅刺拏古与突吕不室韦两部了,男丁不过两万。契丹人的骨血就这么多了!”
大石神色暗淡。当年契丹人是毫无争议的草原第一大部,人口一百五十万。当时女真人也不过九十万,四十万熟女真,五十万生女真。如今他们契丹人,却成了一个小部。多亏燕王多有照拂,大石在西域也不过凑了八万帐,算上这些辽东契丹,还不足十二万帐,人口不足四十万,放在草原上,也就跟塔塔尔部并列,比克烈人和蒙古人稍强而已。
都是可恨的女真人!
大石叹道:“我还有八万汉儿!”
来自燕云的汉儿军,大石手里也有不少。这些汉儿军,同样是燕王送过去的。但凡不愿降服燕王的汉儿,都愿意投大石。燕王占了燕云,几经恢复,燕云的汉儿不过四十万人,十万户而已。很多流落在外的汉儿对燕王没有好感,因为燕王治下,除了早期一直坚持在燕云的汉儿百姓外,根本没有生计。土地都让燕王卖给了山东豪族,从江南、辽东回来的汉儿发现,他们没有土地耕种,哪怕他们拿着辽国发的地契,燕王也不认。
这让大批汉儿,尤其是韩家这样在辽国时期,可以跟耶律、萧氏联姻的豪族十分不满,于是许多就去投靠了大石。契丹人在草原上是第一大部,但跟汉儿相比,又成了小族。辽国治下,第一大族还是汉儿,有三百九十万人,比契丹人多了一倍不止。几经离乱,他们人口依然比契丹人更多,哪怕投靠大石的意愿没有契丹人强烈,也依然有八万户投靠了大石。他们中的不少豪族,在大师手下做各种文官,没有他们,大石在西域的政权就不会完善。
为了保持辽国传统,大石虽然禁止契丹人跟当地突厥部族通婚,却没有禁止,也不敢禁止契丹人跟汉儿通婚。当地契丹人娶汉儿女,汉儿男娶契丹女的情况十分常见。汉儿住在城里,帮助大石守城、征税,契丹人住在城外,帮助大石放牧、当兵,几乎复制了辽国的南北面官制度。
李慢侯叹道:“汉儿的血脉也不多了。我知道你这回从朝廷哪里又得到了三万汉儿,打算安置在临潢府一带。你考虑过以后怎么办吗?契丹、汉儿总共不过二十多万户,即便家家当兵,也不过二十万大军。无论是控制西域,还是控制临潢府都足够,但你能一路从临潢府建立驿站控制到撒马尔干吗?”
大石皱眉,人力始终是他最大的短板,女真人把契丹人杀成了小族,让他在西域的控制只能流于表面,那些葛逻禄人、乌古斯人,虽然臣服于他,可都是畏惧于他的兵力。而且麻烦不断,在费尔干纳盆地跟契丹人、汉儿争地,市场发生冲突。大石很想将他们迁走,却没有余力。如今要控制从临潢府到撒马尔干,比契丹极盛时控制的土地还要广大,人力根本无法支持。
“倘若燕王肯将燕云、河套五十万汉儿交于我。我愿帮燕王打下大食国!”
燕云有四十万汉儿豪族,都是撑过了一次次战乱的土豪和大家族,河套则流亡着十万汉儿流民,怨军八部实际上都算是汉儿,只是不可能给他。可这些在燕王治下,无官无权,只是平民的汉儿,燕王应该不会计较,只要给的好处够多,燕王应该可以放弃。
结果李慢侯怒斥:“荒谬!这些汉儿,也是我的子民。怎能驱之如牲口。此话陛下休要再提!不过我倒是有一个主意,燕云豪族,多是耕读传家的大族。在我治下,不开科举,多有怨言。你大辽要开科举,却无读书种子可用。何不开科举,招纳这些豪族做官。虽然人数可能不多,但却于你有大补益。”
耶律大石自然知道科举的重要性,在西辽无法开科举,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读书人。少数读书人都跟宝贝一样,安插在各个南面官衙之中,根本不需要考试。没有科举选拔的海量官员,就无法对地方实施直接统治,大石作为一个参与过科举,还成为辽国翰林的贵族,是非常热衷开科举的。但从燕王境内招人,这似乎有有些不妥。
李慢侯看到了他的顾虑:“你不用疑我。用不用在你。我允你回两京,就没打算防你。我的辖地,也就止步阴山、燕山了。漠北,我只留狐狼道一线,既不要草场,也不要部众。不过是为了通商。东西两万里,草场、部众都是你的。但你没人。灭金之后,我意向南。通西洋,连波斯,接大食。北方万里草原,就是你们契丹人的牧场了。我只留阴山和滦河,用于放马。你若控制不住漠北,我就有无穷边患。”
李慢侯分析利弊,他确实没打算用燕云的书香门第去控制西辽政权,但私心也是有的,那就是通过这些人,向西域重新输入中国文明。这是继汉唐之后最后一次汉文明西传,是有历史意义的。
大石考虑起来。燕王治下的汉儿豪族都对燕王不甚满意,他招募这些汉儿豪族,到底是燕王通过这些人控制他,还是他通过这些人影响燕云,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谁能影响谁,就看谁更强了。
大石不是赵构,面对危机,他善于利用机,而不是惧怕危到了连机会都不敢要的程度。
哈哈一笑:“如此就多谢燕王了!”
大石已经粗略算过,他要控制一条从辽上京到大秦国的草原商道,要跨过几万里之地,需要建立一两百座屯堡,光靠他的军队沿途驻扎,太废人力。而且也不会管理,从燕云豪族中招募人力,设置头下军州,任命他们的子弟做官,让他们分享税金,这样既省人力又省财力,还能让这些军州纳税。
辽国的头下军州制度,是将一些投靠的汉人,安置在地方屯田,建立州县城堡等组织,称为头下。头下军州的刺史由辽国朝廷任免,其他官吏由头下主自行委派。赋税除酒税和一半田租交纳辽政府外,其余归头下主。这相当于将一座座城市承包给了豪族,任命豪族族长为头下主,什么都不用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