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谣言四起

一晃时间已经来到了腊月二十八,眼看除夕将至,赵锐也不得不给众人放假。

堡外的窝棚已经搭建的七七八八,六百名乡勇,明显比以前精壮多了,回家前每人都发了一块两斤肉的羊肉。

而这阵子的学习,让赵锐也是受益匪浅,尤其是戚继光编撰的那些练兵书籍。

上面从选兵到练兵,从小队配合,到团队协作,从战术到战略,从战场号令的传达,到各种兵器兵种的配合,事无巨细记录的详细无比。

“嫂嫂,哪怕是头猪,如果按照戚少保上述记载的方法来练兵,我大明的军队也不至于被后金打的毫无反手之力吧?”

赵锐看着最后一本尾业上戚继光写得毕生心得,将书扔在了桌上,不解道。

因为孙子兵法也就算了,那玩意儿主要是战略战术方面,靠个人领悟,可戚继光的这些兵书,完全可以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呀!

连李婉柔这种女子都藏有全套兵书,说将领官员人手一策,可能有些过,但他相信大多数人应该都有。

“哎!二爷,赏罚分明,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这些粗浅的道理,大家又岂能不懂?可真正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呀!”

李婉柔苦笑的叹了口气,显然这些兵书,也没白读,纸上谈兵也是一套一套。

“我明白了。”

赵锐一拍额头,暗道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刚刚竟然没想明白,还要她提醒,真是羞煞他也。

先不说别的,孙子兵法流传了2000多年,开篇就提醒,兵者国之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可历朝历代的君主有谁听了?

宋朝重文轻武,明朝更甚,每每都是快到亡国灭族之时,才能想起兵事的重要,太平年间则都是选择疯狂打压武将。

“嫂嫂,你来持笔,我要先制定军法。”

作为一名现代人,赵锐已经知道要怎么做了,那些复杂繁琐的东西通通不考虑,越简单越好。

军法严不严苛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怎么做才能赏罚分明,公平公正。

至于训练方面,他倒是有些心得,只要体能上去了,一切都不成问题,而前提就是吃好喝好。

这一点,看似简单,在古代实则最难,因为历来只要能吃得饱饭得军队,战斗力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正当两人关在房里,忙得起劲时,房外传来了敲门声,两人都是吓了一跳。

“二爷,周管事从朔州城回来了,说有急事禀报!”

“哦!叫他去客厅,我马上就来。”赵锐只得让李婉柔自个儿先琢磨一下,就打开房门,披了件外袍,朝大厅走去。

而大厅中。

周管事急的是团团转。

见赵锐进来,立即大叫道:“二爷,大事不好了,这两日大同朔州和其他各城,都传出谣言,说二爷勾结山贼灭了黄吴两家,手段极其狠辣残忍,不但霸占其田产家业,还将两家妻妾尽收房中,日日淫乐。”

“哼!此事必定是那王家所为,想给老子头上泼脏水,他王家也就这点本事,不过二爷偏偏就不吃这套。”

赵锐冷哼一声,对那名声他看的还真不重,反正又没有确凿的证据,他看重的是手中的实力。

“二爷,不可大意呀,要是继续由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乱说,各地不明就理的士子再一起哄,说不定知府大人就会下令彻查,到时可就麻烦了。”周管事大急道。

“嗯,你说的也对,那些官员可没一个是好东西,全他娘都是吃人不吐骨头,这样好了,他们造谣,我们也造谣,就说那王家勾结后金,为其走私兵器物资。”

赵锐想了一下,脸色也阴沉了下来,最后一咬牙道。

“啊!二爷这…这管用吗?”

周管事一惊,这谣言要是一传出去,绝对要捅马蜂窝,一个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地。

“应该管用,这件事由你亲自去操办,挑些忠心可靠的人,去大同各地收买当地人来传,不要被人察觉是我赵家传的就行了。”赵锐一摆手。

“那老朽这就去操办,争取尽快将谣言传播出去。”

随即,周主管就领了一千两银子,从堡中又挑选了二十名忠心可靠的人,就分头杀往大同各地。

赵锐也是提前布置,他怕影响太大后,上面真会追查,到时上面万一真要追查他赵家,那王家也得追查。

那些走私兵器给后金的商家肯定就会心虚恐慌,最后的结果就是止制谣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事实也确实如周管事担心的那般,过完年后,各地读书人奔走拜年,茶馆酒肆,讨论的都是赵锐勾结山贼,灭人满门,霸占田产妻妾的事。

毕竟赵锐这个年满十四岁就取得院试第一名的神童,当时就弄得整个大同府人尽皆知,影响力还是蛮大的。

不相信赵锐能干出这种事的人自然有,但更多的却是嫉妒赵锐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的读书人。

一些读书读傻了的和落榜的好事者,聚集到一起,免不了要声讨赵锐一番。

几杯酒下肚,更是群群激愤,竟然杀往大同知府衙门,要求知府大人惩处赵锐这个读书人中的败类。

而其他各州县的读书人,在有心人的撺掇下,也纷纷杀往大同。

朔州的读书人,吃了赵锐的酒,又念及同乡之意,反应倒不是很激烈,但刘知州依然头痛无比,思虑再三,将赵锐叫到了州衙。

“贤侄,现在外面的谣言对你非常的不利啊,你近期是否得罪过什么人呀?”

刘知州脸色有些难看,毕竟他收了赵锐的一万两银子,一旦事情败露,他也可能脱不了干系。

“大人,此事应该是王家所为,不过大人放心,学生已有应对之策,不管如何,此事都不会牵扯到大人。”

赵锐一拱手,将得罪王家的事说了出来。

“难怪,哎,贤侄好端端的,你干嘛要招惹王家呀!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刘知州有些抱怨道,当初之所以收赵锐的那一万两银子,就是看准那黄吴两家没什么背景,不会有人为其出头。

“大人,此事若知府大人彻查,学生一力担之,绝不会连累到大人,这是上次大人开具的公文。”

赵锐说完,将吴黄两家过户到他赵家名下的公文手续递了过去。

“哦!”

刘知州顿时来了精神,意识师爷去检查一下,见他点头,心下大定。

毕竟万一上头真的要彻查此事,他给赵家开具的那些公文,就是帮助赵家霸占两家田地家产的铁证,最不济也要落得个失察之罪。

本来他还在犹豫,要不要先下手为强,办了赵家,以免牵扯到自己。

现在见赵锐竟然这么识趣,不但主动将公文交了出来,又送了两千两银子,倒也不好意思再下手。

至于收的那一万两银子,无凭无据,他倒是不怕,于是沉思了一下道:“贤侄呀,此事本官恐怕已经无能为力了,你最好立即启程前往大同府,向知府大人澄清一下。”

“多谢大人提醒,那学生就告辞了。”

赵锐感谢道,心里却大骂,去大同澄清一下,是那么好去的吗?

大同府大小官员无数,这件事又弄得人尽皆知,最低也要身揣两万银子,否则去了也是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