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我为百花叹
《我不是药神》在第26届金鸡百花奖获得了7项提名,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冯裤子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管湖执导、冯裤子主演的《老炮儿》分别提名6个和5个奖项,占据提名榜二、三名。
沈欢的行程尽管没有对外公布,但知道他回京消息的人并不少,都以为他会去参加颁奖典礼,谁想小两口跑白龙潭钓鱼来了,丫头还拍了几张照片想上传到微博,被沈欢制止了,虽说不想去参加,但也没必要落人口实,
“老公,你为什么不去颁奖礼啊?担心得不了奖吗?”
沈欢正雅然自得的坐在林荫下,手里捧着茶杯,闭目养神,听到小迪的话,也只是摇了摇头,他又不是雏了,非得跑去被人调戏,好歹是圈里的大佬,再怎么也得自重身份不是。
“切!还跟我装,不就是没把握吗?”
外面下起了小雨,沈欢和热芭都回到了房间,今晚就是百花奖的颁奖典礼,小迪拿出平板,也想看看师兄能不能拿奖,
“获得最佳故事片奖的是,《湄公河行动》!”
“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是《我不是潘金莲》!”
“获得最佳编剧奖的是《老炮儿》!”
小迪悄悄的看了眼老公,她也在庆幸,还好没去现场,被人啪啪的打脸,换做是她都不会开心,更何况是师兄这样心高气傲的人,这些评委也太过分了,
《我不是药神》还是拿到了最佳剪辑和最佳摄影奖,聊胜于无,热芭在沈欢脸上亲了一下,
“老婆,你不会以为我还难受吧,要安慰我也得换一种方式啊!”
见自家老公心情不错,小迪也放下心来,“老公,这是不是针对你啊,你今年才拿了“五个一工程奖”呀!”
随着一个个奖项的颁发,网上的议论就热闹了,《药神》没拿到大奖,这就是有内幕,没什么说的,
“《湄公河行动》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这也能拿最佳故事片?”
“冯裤子是把潘金莲这三字给毁了,建议沈欢下部电影名字就叫《我不是王婆》,拿奖几率肯定很高!”
“《老炮儿》凭什么拿最佳编剧,一群京油子嘴脸,有啥意义?”
热芭拿着自己手机看微博,趁师兄没注意她,还是把几张钓鱼的照片传了上去,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让其他人知道,我老公不介意。
“哟,小两口可以啊,钓鱼也不叫我们。”黄博也是闲得慌,正刷微博呢,看到小迪发的照片,第一时间就占据了沙发,
“沈导什么时候回国的,不去忙着《唐探2》的后期,在干啥呢,大家可都等着看呢!”
“看看人沈欢的气度,根本就没想去参加百花奖,裤子,你好好学学吧!”
沈欢也看到了小迪发的照片,考虑了一下,既然都被无视了,他索性拿过平板,在微博上写了一篇奖项与票房之我见,算是对百花奖的一个回应。
一直以来,电影都没能建立一个国际质量认证体系。一直以来,票房和奖项就被默认为两种评价系统,野生在电影史的暗处。
电影的解释权,分阶段的不同,被不同的阶级所把持。在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甬道内,对电影的评判,都多少带有点儿阶级斗争的意思。最鲜艳的例子就是[银翼杀手]和[变形金刚]。
两部电影都致力于,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寻找某种解脱的方式,区别只在于[银翼杀手]找到的是心灵的出口,而[变形金刚]靠的是身体上的发泄。
在资本家看来,《银翼杀手》是烂片,《变形金刚》是好电影。毕竟,比起那些云山雾罩的美学和主题,票房是诚实的。资本家对待烂片的手段就是,35年后,《银翼杀手2》才获得拍摄的机会。对待好电影,则是《变形金刚》这种待遇,10年拍了5部。
对两部电影的评价中,作为无产阶级的观众,他们经常和资本家们的态度截然相反。《银翼杀手》被各种评论体系一次次地认证为经典,而[变形金刚]则被当做只会秀肌肉、翻跟头的小丑。但作为人数更为庞大的观众,他们对待[银翼杀手]这种好片的态度是用热爱去疏远它,对《变形金刚》,则是用观看去诅咒它。
所以,“《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在中国票房已经超过了10亿”。“《生化危机:终章》首日预售就超过了一亿”。无论放置到哪个评价甬道里,都不像是贬损。电影到底还是一种魔术,大伙都希望从帽子里面变出起码一只兔子。在这一点上,阶级斗争也只是方法论而不是本质上的对立。
于是另一种评价体系,就显得愈发可堪玩味了。奖项都自带有艺术的光环,圈养了和票房看似截然不同的态度。它对仪式感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红地毯、晚礼服、红酒、闪光灯、眼泪、获奖感言等等,构成了另一种更加威严的电影评论标准。
但围绕着奖项,常常有“重映”的说法,获奖重映的票房,成为对获奖电影的附加奖赏。《社交网络》获得奥斯卡后,票房增长了2%,DVD销量增长了52%。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推置到奖项这个标准里的电影,大都是前一个体系的不甘心者。海报上某个奖项的标志,是新的筹码,奖项成为它们最后一次撑杆跳的支点。
被称为奥斯卡之父的梅耶曾经坦白说,创立这个奖项的原因是,“控制电影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颁奖,如果我给他们奖杯和奖项,他们会拼死制作出我想要的东西”。梅耶是米高梅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有好莱坞之王的美誉。被后人供奉进殿堂的《叛舰喋血记》、《乱世佳人》、《绿野仙踪》等作品,都闪烁着他精明的眼神。
票房和奖项是电影的两个执念,往好的方向想,它们都想通过更大范围的观看,实现自身价值的传递。但电影是什么?如果不能通过它,对所处的环境提供更为深刻的洞察,从而更加热爱并去改造这个环境的话,电影就会像[生化危机]里的活死人一样,丧失存在的意义。
目的性太强的电影,如果不是沾染了天才这种特殊成分,很难不庸俗化。当大的环境陷入庸常的污浊里,评论体系的化学效应就尤其重要了。对电影评价的权利就在每个人身上,而不是某个法律认证过的ISO标志里。它们要做的就是对好发出声音,并且不强迫别人认同。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免费的,“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关键是,你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成就你,或者毁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