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节 山河表里与足球
军队并没有在弘农驻留太久。第二天清早,汉军就从河边开拔。
天依和乐正绫带着部队来到函谷关的关口。天依抬头一看,关楼并不高,架在木平坐上,而城门的门柱和城楼的柱位是对位的。显然和明清时期的城门不同,城门的宽度和关楼的开间之间具有一种逻辑上的关联。
“这算是中古样式的一个渊薮。”天依自言自语道。
“嗯?你又发现什么了?”乐正绫问她。
“没有,我只是在观察这楼。”
她们走进门洞。城门的半圆状拱券在元以后才逐渐发轫,而在唐宋及之前,城门的门洞几乎都是由密集的木柱支撑着木梁架成的。从前上初中时自己学过《陈涉世家》,里面提及“独守丞与战樵门中”,她看着这个樵门,一直以为秦代普通县城的城门不发达,城门做得跟柴门类似,但是直到穿越过来以后,她才发现樵门的这层含义。在砖拱未发展完善之前,中国的城门门洞大抵都是木结构的。
当然,元明以后,砖拱门洞大量替换了木结构的门洞,但是现代还有木结构矩形门洞的残留。故宫午门和神武门的门道就仍然体现着这类结构。不过结构样式上的变化常被附会以风水迷信一类的猜测,从前听龙牙讲在故宫旅游的轶事时,他提到有游客就对午门的矩形门道颇有微词,认为皇宫讲究天圆地方,门道应该都是圆形的,说午门的矩形门道肯定是近年乱改所致。在函谷关的门道面前,这显然不是什么入流的说辞。
中国自古以来不擅长在建筑上使用拱券,拱券结构发展得特别迟缓。而日本人比中国人更不善于利用拱券,故他们在建筑上使用拱券要更晚一些。
“我知道,你心里又有一大段东西过去了。”乐正绫笑着向她道。天依回过神来,才发现部队已经过了关城,走向山路去。
“前面是桃林塞?”
“对。”
“过了桃林塞就是潼关?”
“不,现在还没有潼关。”乐正绫摇摇头,“不过过了桃林塞,出了这山,我们就到潼关所在的渭河口了。接下来便没有什么山路了。”
听了阿绫的话,天依对关内的路程再次燃起了期待。她十分期待在汉代,受亚热带气候区覆盖的这片八百里秦川,是什么样的一种景象。“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这几日在山间行走,左弯右绕的,对于双足来说负担实在不小。她十分怀念那种站在吕聿征家门口,朝远方一望,就能把地平线上的景致收罗一空的平野。
“可惜我们是冬天过来的。”在通往潼关的山路上,天依向乐正绫说,“桃林塞,不知道春天的时候这边的风景怎么样。”
“你就想象一下野桃花盛开的样子吧。”乐正绫道,“在两千年后,终南山一带,最有特点的就是早春的野桃树。现在我们虽然走在秦岭的余脉上,但是它也当是有的。”
天依默默地点点头。早春时期的秦岭山谷,万物还没有恢复到欣欣向荣的时刻,绿叶未尝将山坡妆点起来,不过玉兰花和红叶李在河谷中已经开过了。同时在向阳和背光的山峰上,出现得最多的还是星星点点的野桃花。花瓣的颜色虽然比较素,但它们对河谷旁侧的风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惜,在公元前122和121年的交界点上,就连野桃花也还处在一种衰飒的寂静之中。
“要跨年啦。”天依幽幽地说。
“我们现在不过阳历年,不过不知道他们过不过夏历年。”乐正绫道,“今年这个年,我们应该是和通书什的后生们一块过了。”
“那也挺好的。”天依笑道,“到现在为止,他们个个都不错。比如小楼。”
楼昫一边走在队列中,一边温习前些天学的通书字,准备下午的考问,一边听两位什官说着他听不懂的海国话。他从来没听过这两位先生说的言语,听起来有几个音似乎和汉说搭点边,但是和汉言的方言差距过大。他完全听不懂二人在聊什么,甚至有一瞬间,他感觉通书的魔力就是由这神秘的语言散发出来的。
他不能确定这话到底是不是一种方言,还是与汉人言语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言语,就像南楚和吴扬来的那些贾人自己操的言语一样。这种不确定的状态对在他的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自己若习得了这套符字,有朝一日必然要先调查两位什正那像唱歌一样富有调子的海国话。
突然,他听到从什副的口中脱出两个音感极像“小楼”的音节。他默默地用那套符字拼了拼,是“/iɑu-lu/”。如果用汉言的话,“小楼”拼起来显然是“/seeu-roo/”。他感到海国的语音和自己的汉言之间似乎是存在一种关联,或者说,“对得上”的东西的。而且她们和汉地之人的长相又如此地相类。难道她们的海国确实从一定程度上和汉国是同一种人,只是相隔海波,言语日渐地分离了?
一边想着,前面行走的什正的背影又渐渐在他面前模糊而神秘了起来。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己一定要好好地问问什正,让她把她身上所有的秘密都同自己说一说——就算那只威严凶恶的青铜面具仿佛一直在提醒自己什正神秘身份的不可贸近,以及泄露天机的危险。
从前在书馆课字的时候,先生曾经说过《论语》里面的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自己闻了道,傍晚就暴死在路边,自己也毫无负担——毕竟自己现在孤存世间,双亲早已踏上了另一条畏途。
“这是最后一段山路了!”乐正绫颇为中二地向士兵们喊道,“前进,向桃林塞!把元音喊起来!”
“/i/!//!/e/!//!//!/a/!……”小伙子们提起双腿,鼓起肚子,呼出类似于行军口号一样的元音序列。
又在桃林地方的山中绕了两天许,待天依看惯了关城、壁垒和樵门,士兵们将元辅音序列像五十音图一般熟练地呼出之后,汉军的旌旗终于出现在了潼关外面。
“又看到黄河了。你看,远端!”乐正绫朝西面伸展出她右手的五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天依想起了张养浩的这几句曲词。在元狩二年的汉代,潼关并没有被树立起来,但是山河表里的形胜却在远早于晋文公与楚国争霸时就已经存在了。
几个士兵激动地吹起口哨来。齐渊只是看了看远处的平林,并未说什么。乐正绫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些许彷徨。
毕竟在山里转了这么多天,离河南郡远了许多。大部分士兵都有或多或少思乡恋家的情节,但是既被征为正卒,过夙夜在公的日子,平日在营房里也遇不着什么可以一道窝心说晦气话的人,只能是“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了。
乐正绫感到士兵们将这些负面心理郁结在心自行发酵并不是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必须通过一个渠道将它抒发出来,不管通过何种方式。
下午。士兵们来到秦岭余脉和黄河之间没有树林的平野上,扎下营来。乐正绫在通书什的宿营地课完士卒后,并不打算让他们再做什么额外的训练,正当休息之时,突然发现栅栏外边有群司马的卫兵正搬着长长短短的横木走过。
“哎,这些横木是拿来做什么的?”乐正绫问住其中的一名卫兵。
“准备踏鞠呢!”卫兵说道。
“什么?”乐正绫对“/dap-ɡuk/”这个词感到非常陌生。
“什长,‘球’/ɡu/,读得收进去,就是了。”夷邕提醒她,顺带用脚做了个踢的姿势。
“‘踏球’?——‘蹴鞠’?”
乐正绫这才发现蹴鞠这项运动在上古就存在,而它这两个字的本义也被昭明了。鞠和球古音相通,只不过有韵尾的开闭之分,而不管是踏也好,还是蹴也好,都是追逐球的一种动作。
“哦,你们是要踏球!”乐正绫对那名卫兵说。
“司马让我们闲下来的时候就踢踢,但是出军以来,基本上平地不多,今天状况可以,就小小地踢一下。”卫兵道,“从前在大营里也时常做,有专门的球城,但是现在在野外,条件只好简单一点了。这些就是我们打算做球城的围子。”
这可以说是正中了乐正绫的下怀。她正苦于军中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不好抒发士兵们郁结的烦闷情绪,现在看来,蹴鞠这项古老的运动可以适当地帮士兵减轻这类情绪,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体力、反应能力和配合能力。
“好,反正今天也不多课内容,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去看他们踢球去!”乐正绫转过头来,同通书什的兄弟们说道,“来,先帮忙抬围子。”
过了好一会儿,简易的鞠城在黄河岸边的一块矮地上被搭建起来了。乐正绫好好端详了一下场地,场地被刚才自己和士兵们搬的横木围成一个矩形,中间画了线,同时后面设置了两个进球区域。只要士兵们将球踢入对方的球门,就算赢下一分。这基本的规则与现代基本上相同,不过在这个草创的时期,显得简陋了一点。但是就算规则简单,早期足球比赛也注定是一项热火朝天的运动。运动的激烈程度,从它的名字——“/dap-ɡuk/”里两个急促收塞的辅音韵尾中就可见一斑了。
一听说司马的卫队搭起了球场,场地外面的台地上迅速聚满了来自营房各处的兵士。有两个什为了争取到中线外面的坡地,还吵了一会,一直到他们的队正过来才各自收舌。
“你们这个球是怎么做的?”乐正绫问围场的一名卫兵。
“拿皮缝起来,里边包上糠,算比较轻,可以拿来踢。”卫兵说,“当然,有时候杀猪了,猪的膀胱可以往里边充气,也可以踢。就是踢不长远,几天就破。”
“是这样。”乐正绫点点头。
“怎么样,通书什的什正,从前深居闺中,没有见过这个吧?”赵司马的卫兵低声问,“我们穷巷里也踢这个,不过没有城界,随意得很。现在张了场子,你可以饱眼福了。”
“这个在我们那边也有。”乐正绫笑了笑。
“那您还挺博闻的。”士兵暗暗地将阿绫的出身往下降了一档。
今日球赛的一方已经进入了场地,显然,他们都是司马卫队里的军士。在台地上围观的士兵们发出了欢呼的声浪,乐正绫和天依感到自己仿佛被置身于一个万人体育场中。
“一、二、三……一共有六个人。”天依数了数。
“就这个场地,比五人制足球多不到哪去。”乐正绫一边说着,一边看到裁判员也进入了场地。那个裁判似乎是某个队的官长,阿绫看见他的背上也挂着章。
要是这会开女子足球就好了——毕竟自己曾经选修的就是足球课。虽然一年没踢了,水平应该衰退了很多。
“另一支球队呢?”乐正绫问旁边的士兵。那士兵示意她自己看,乐正绫朝右边一望,没想到是夷邕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
“他们指名道姓要你们几个识字兵去踢一场。”士兵向她说。乐正绫又看了看场下,果然,在球场上的队员们正在朝自己这边摇手呼哨。
“十六岁的就得跟十六岁的踢!”乐正绫朝卫兵摇头道,“哪有大的欺负小的的道理。”
“对面几个也是卫队里面十六七岁的人,”卫兵说,“他们没选到你这个什里来,就想试试你们。”
“哦,还有这样的事?”乐正绫皱起眉头来。
“什正,让我带队去吧!”夷邕冲乐正绫道,“不把他们踢翻,夕食我不吃了。”
“吃还是要吃的。”乐正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踢。”
夷邕遂带了齐渊等两个伍长,还有三个较精壮的火伴,大摇大摆地走到场上去。他们先聚到裁判身边,裁判宣读了规则,让双方的队长起誓服从那位官长的任何裁定,随后夷邕把六个人散在球场上,准备等待发球。
乐正绫默默地注视着他们。随着一声拍响,中线上的球被对方的士兵朝这边踢来,对面的前锋——如果有前锋这个角色的话,准确来说是站在中线侧边的球员——马上就朝着球的方向,前突到了场地的边角。三四个小伙子都扑向那只球去,但是那个前锋飞起一脚,把球打回中线。夷邕们连忙又一窝蜂地跑向中间,结果球已经被传到左侧的另一个前锋那里。通书什的队伍中只有一个守门员和齐渊在后场,齐渊跑向那个前锋,意图拦阻射门,结果那个前锋带着球绕过了他,起了一脚,把球传到已跑至门前的开局控球的前锋那里。那个前锋临门一脚,就把球踢进了进球区。
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呼哨声。夷邕在中场傻眼了。
“怎么搞的!你们都跟我过来干什么!后面一个人都没有!”夷邕摆摆手,“三个人就把我们干倒了!”
天依和乐正绫都看了出来,对于刚组建的通书什来说,最缺的东西就是配合。
又踢了几合,在对面两个前锋和中场的配合下,通书什这边的球门几乎快被踢破了。终于当对面的士兵第六次将足球轻轻松松地送入自己这边的球网,裁判宣布休息时,乐正绫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打得太烂了!”旁边护场的卫兵同她说,“您管教的这些识字兵就是不一样。”
通书什的其他人员就坐在他旁边。楼昫的脸色特别难看。
“他们只是才组建起来,”乐正绫同他说,“需要磨合。”
“我看您也没办法课他们踏球啊。”
天依看着夷邕垂头丧气地走过来,和阿绫抱怨对方的凶猛机智,自己的伙伴们只会蛮踢。阿绫把他们叫到场边,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通话,好像还用手指指着场地摆了些数,最后他们又重新上场。
天依继续为比赛的命运担心着。这次夷邕一个人站在了中线上,其他人都集中在自己的场地上。看起来这是一个倾向于防御的阵型。
“记住啊,不要乱跑!”
下半场比赛再次开始。这次对方的前锋并没有突然地插进来,显然,他们在找四个人的突破点。终于还是让他们寻得了一个机会,对面两个人在右面打了个佯攻,通书什场地上的几个人都向那边控球去,但是对面急速回传,又形成了后卫和一个守门卒共同面对左侧前锋的局面。那个前锋见两个人跑过来回援,急忙找了个较正的角度,冲在通书什的小伙子们抵达之前,将自己脚下的球往球门射去。
守门员慌了,他还没反应过来,突然看到那只球被后卫一勾,便消失在了他的视线里。再一看,他将球一脚引到了留守中线的士兵处,士兵又将球传给夷邕,夷邕顺利地接到了球。随后他迸发出了自己的体能优势,绕过对方的后卫,把球送进了司马卫队的球区。
“我就说。”楼昫一拍大腿,站起来向天依和伙伴们说,“那个阿夷老是吹自己在卫队时踢得好,现在把球给他,他就开始了。”
“这就跟打仗一样,部队若没有章法,对自己的作用没有认识,全混到一处去,难免给人钻了空子。我们上半场就吃的这个亏。”天依道。毕竟她自己没有参与过这项活动,但阿绫在院队踢的每一场球,她都顶着烈日去看过。
由于配合效果上的差距,最后通书什只进了两个球,又被进了三个球,还是完全地败下阵来。
“没事,以后我们慢慢练,慢慢踢,总能把那群人给服了。”乐正绫对夷邕和齐渊说道,“你的个人能力很强,今天这球也还踢得不错,大家开心就行。”
“确实,好久没有这么好好踢过了。”夷邕大笑起来。
“这也是部曲训练的一部分,”乐正绫拍他的手,“以后肯定要重视。这个意义,你们应该也是能理解的。”
“以后还是多期待什正带着我们争这一口气!”
“一块努力吧。”
其他队伍依次上了黄河岸边的球场。球赛一直持续到傍晚,从司马到家奴,每个人的心情都在这河畔台地的刺激比赛中放松了许多。
——第四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