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第四节 苜蓿

当酒宴结束,天依在阿绫的扶持下迷迷糊糊地回到院中后,她感到这次带队在秋分日确定了军马场的纬度,这个工作对于自己身处的时代来说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倘若上林苑今日中午仍然为阴云甚至雨幕包围,那么这个陇上的军马场就会是这个时代第一个准确测定了纬度的地方。就算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托勒密等人利用日影测量经纬度绘制世界地图,也发生在接近一百年后的东汉时期。世界地图对于一个文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地球作为模型的世界地图尤甚。倘若一个文明知道自己的生存地域只占整个地球仪上的很小一隅,他们会向其他地区做些什么,天依不知道。但是馆阁宫闱里面摆着一颗地球仪,就算只摆了一百年,也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好。

在晚明以后,中国就已经逐渐开始制造地球仪了。清朝宫廷就常年摆放着地球仪,上面刻画着地球上当时各国的位置,以及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信息。顺治到乾隆年间,大部分朝廷同西方的外交行动都需要借助世界地图作参考。然而到了道光帝的时候,他还是发出了“英吉利可与回疆有陆路相通”的问句。当然,这个问句素来有不同的解法——在几十年前福康安跨过喜马拉雅山远征尼泊尔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山脉以南的英国人的活动,并在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期间表达了自己顾虑、敌对的态度。如果说这个时代的清人已经知晓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那么道光帝会在鸦片战争时期关切地询问英国统治区同回疆的交通问题也是在思路之内的。

既然地球仪在一千七百多年后的清朝都有如此深远的作用,那么她们如果在现在就为汉朝开始绸缪地球仪和世界地图的绘图工作的话,或许世界各个文明之间的联系在公元前就能够加深很多。如果西汉政府没有秘藏图籍的习惯,而是将地图、仪器和经纬度数据印刷以后流入社会的话,当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将西汉的东亚地图带给波斯人和罗马人,第一批罗马人就能按图索骥,通过整个贸易线直接进入中国。在天依和阿绫来时的世界,不管是罗马还是汉朝,两个文明派出的使者都遗憾地在离目的地最近的地方驻足了下来。

躺在温暖的榻上,天依忽然想起来此行的第二个目标,是让苏解来到草原上,藉这个机会提振鲜弥部在草原上的地位,以及她的大姐祁索在都匈家的地位,顺带让她们姐妹俩团聚。现在在草原上的测量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不知道她们二人重聚得怎么样。

“后天我们回到苏卜部。”天依带着一些醉意,向苏解问道,“这几天你和祁索过得还好么?”

“我们天天在一块。妹妹说我是你们的译官,但是一天又没有什么事。平时我们就骑马到马场周遭去看看,或者围观你们测日的工作,夕时回来进飧。”

“没有什么事就对了。”天依摸着自己的额头,笑道,“我们来这陇上本来就是来确定测日点的。既然在陈仓县上将测日点确定在了军马场,不在苏卜部,那肯定就不咋在苏卜部待了。估计我们再在军马场呆一天,回到苏卜部歇一晚,让他们大张旗鼓地招待你,我们即走。你同大姐估计还能待两日,所以我刚才问你这几天同她处得好不好。”

“好,特别好。”苏解低着头,“这几天都匈是对我们两人都礼貌有加了,特别是知道我同祁什副交好之后。妹妹刚才说在苏卜部不会停留很长的时间,我虽然心里想同祁索重聚的日子要到头了,但也知道这是你们为了保护我的身份,让我少出点岔子,也是为抓紧测量时间出的主意。我没有什么遗憾的,这两天我们能够谈的话已经比上一年都多了……”

“今后你可以同大姐互相通信。”坐在一旁的乐正绫开了言,“有什么想说的话,就可以托我或者洛写下来,然后寄到陈仓县去。她要回书,也可以寄过来。临下山的时候,我们把我们在上林苑里的位置告诉她,就可以传书了。”

苏解轻轻揉了揉眼角,说这是今后二人最好的联系方式了。但说是这么说,一想到盛宴难再,今后还不知道有多少机会西行,眼泪还是从她碧蓝的眼眸中齐涌了出来。

接下来的一天对通书什的人们来说是颇为空闲的。他们上午睡到日高,午时到军马场的校场上,监督长安来的吏士们测日。经过三天以来的熏陶,吏士们逐渐习惯了这种和自然现象、角度、数字打交道的简单有效的活事。何存们只需要在一些细节上提醒他们便可。

八月廿三日测得的太阳高度角同昨日相差无多。前日到昨日,太阳高度角增加了零点四度。毕竟秋分日前和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正弦曲线大致是对称的。在昨天本地纬度测得以后,吏士们的测日工作正式地转向了算得今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在。前天是北纬零点四度,昨天是零度,今天是南纬零点四度。天依已经向他们提供了一份模板表格,让他们将秋分日到冬至之间所有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以半个月为单位,一日一日地将它们记录下来。

“你们每日测量,大概半个月后,你们送来的那份表就已经可以让内史地区大部分地方的纬度都确定下来。”乐正绫向测日都尉申全说,“三个月不算长,但也不算短。等明天过后,朝中的人要再见到你,可能就是正隆冬的时候了。”

“我们冬天再见。希望那会在宴会上可以看到两位夫人。”申都尉礼貌地向她们行礼,“今上和大农令交给我们的大事,我们这边肯定是会滴水不漏地完成的。”

乐正绫和天依也向他回礼。在两队人马行将分离的当儿,她们又专门匀出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帮助这些将要长期往返于草原和陈仓两地的人马强化他们在几日中短暂形成的记忆。到了今日,天依并不向他们再说天体模型相关的事情了,单是以重复洗脑的方式,借助文字和图片让他们将日地月三者的概念机械地停留在自己的记忆当中。

第二天,元狩二年八月廿四日。通书什的小组大致准备好离开军马场了,工匠们也将测量的仪器装上了车。在向常驻的两组吏员和军马场的尉官、什官们道别以后,测量小组离开了这个确定下来的测日点,准备开始他们自己的工作。眉出让随行的北军鸣起短号,车夫和骑士们同时催动缰绳,在都匈夫妇的引领下慢慢地向东南——苏卜部所在的方向行去。

小队前几日从陈仓县上来的时候,从县城一口气上达军马场都只花了一个白天的程途。在秋分日确定了军马场的纬度以后,此次回程完全无需像上次那样着急了。测量小组的马队和车队在巳时才出发,对于返程中的人们来说,只要在天色黑下来之前,他们能够到达苏卜部并在那里住宿下来,就没有什么问题。

在出发之前,祁叔专门将身上佩戴的一件玉送给了军马场的瞿什正。这是他在同万安在长安周遭四处寻找房源的时候,从一支西来商旅处购得的,这次刚好可以拿来送给半年前相识的军人。陇上生活无聊,瞿什正恐怕还要在这安全的马场里待个几年甚至更久。有一件玉器,若逢了家中有事需要用钱,也可以聊以济之。

坐在东向的马车上,看着逐渐消失在身后的军马场,天依心中掐指暗算下山之后她们做完全部测量回到长安所需的时日。如果她们走得比较慢,最迟在九月中旬,也就是离元狩二年结束还有半个月的时候,测量小组能够回到上林苑中,向朝廷提交关中地区所有的日角、经度数据。恐怕和她们同期入宫的还有军马场测得的头半个月的太阳直射点。那么最迟在元狩二年结束前,朝廷就能够绘制出一幅完全的关中地区地图——将二十多个县邑精确地分布在经纬度上的地图。虽然图上没有道路和地形,只有一种投影方法,但是随着几年后测绘工作的继续进展,汉朝会有能力将全国的山川大地具现在一张图上。到时候,她们作为首功之臣,就算没有回到现代,衣食也必是无忧的了。

经过了日中的几次短休,在太阳距离西南山顶还有一丈的近昏时分,测量小组的车队以及曾经送吏士们到草原上的、现在空乘的公车回到了苏卜部前。和往时一样,仍是都匈和祁索先回部传达消息,随后他们引了长老和族人们出来迎客。见到返程的车队只有数十人,都匈的大哥不禁松了口气。

“请诸位上使先到我们的营帐中歇息一会。到大约薄暮的时候,庐舍就可以腾出来。”苏卜合向熟悉的来人弓身请道,“父亲温上了一些热酒,请你们先吃。”

都匈将他的话翻译成汉言。一听到又要喝酒,天依的头脑迅速热了起来。自去年做奴婢时为赵小姐挡酒以后,自己的酒量就随着一场场不省人事的沉醉逐渐增长了。但是昨日刚喝过筵席,蒙头睡过一夜,今天又要喝,她实在是感到力不从心。她转头看了看祁叔、眉队副和阿绫,以及身后站着的什士们,他们倒是对第二场酒会非常欢迎。

“有奶可以饮么?”天依问苏卜家的长子。

“有。”

天依这才硬着头皮,跟随众人进入帐去,一边等部落为她们安排住宿用地,一边在下午的火边喝着醇奶。她让苏解坐在自己的身边,挺起胸来,直视帐中的人们。

乐正绫刚受了长老的第一碗酒,她将杯中之酿一饮而尽之后,用手支着膝盖,认真地向长老说起了正事:

“这次是我们今年第二回来到这个草原上。我隐隐约约地记得,半年前从你们这走的时候,曾经叮嘱过你们什么事。”

“是鲜弥部和閼稹部的事情么?”苏卜达问她。

“是。”乐正绫道,“那个部落实在是大逆不道,竟敢在我们调查鲜弥部的时候向他们动手。不知道这半年来,是否还有这样的事。”

“没有了。”苏卜达微笑着向她敬道,“閼稹部今年事多不顺,屡次为其他小族骚扰,已经顾不上鲜弥部了。现在鲜弥部是为我们护着,非常安全。秋后长的牧草、过冬的牲畜也足。苏解夫人的父兄,也过得好好的。”

想必閼稹部的这些不顺的事情都是在苏卜部的默许下发生的。当长者部落想要压制某个不太听话的部落的时候,他们不会亲自出手。单是其他饥饿的群狼一拥而上,那个部落就会在几个月间由桀骜的勇士变回乖巧的臣隶。

天依看了看苏解。她连忙开口,以一种居于上位的语气称赞了苏卜部的人们,感谢他们在优待自己所出的部族上下了功夫。面对这个以丝衣和玉佩武装起来的曾经的奴隶,苏卜家的人纷纷以对待长安中人的礼仪来奉承她。

苏卜介还是那样一如既往地将不屑暗藏在神情背后。眼前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奴,就算穿上了长安人的衣服,他也不会认为她摆脱了奴隶的身份。侍奉过自己的奴隶一辈子都是奴隶,如果没有这么多禁军护卫,她是单骑上原的话,他一定会在父兄面前好好地讥讽讥讽这个躲在衣服和身份后面的懦妇。

不过,现在她身边的长安人和兵确实太多了。他只能学着他的大哥,把眼神放得温和谦恭一些。

“部落之间就是这样。”苏卜达向乐正绫说,“不像你们平土,我们这边多有争斗。也得亏是我们从西边过来,在这边势力较大,能够维持住其他的小族,草原上争夺才少。”

“汉地也是如此。村落之间难免有为了争水源,每年械斗的。”乐正绫将手指交叉在身前,“因为水源对于人们的生计来说太重要了。不过如果每个村子到了灌溉的时日都有充足的水,也就不容易发生这种事。”

“对了,”都匈趁着这个话头向父亲介绍,“先前在陈仓的时候,乐正什正曾经劝我们从安息商人那边买一些苜蓿过来种植。说是这种草在牧草当中是非常优良的,就算对于农田来说,也有促肥的作用。”

“是的。”乐正绫向他们点头,“苜蓿这种作物无论是作为牧草还是作为食材,分布都极广,在安息发源,什么地方都可以种,一年割四茬,产量高,耐旱,耐冷,耐热,还能够改良土质。给牲畜吃、给人吃,都没问题。”

“真的有这样优良的牧草么?”

“有。”乐正绫说,“我在海国的时候就常吃苜蓿,和着肉一块作菜。它独在汉地还没什么人种。现在就算种出来单拿去卖钱,也是可以挣一笔的。”

部落的长老们一边听着乐正绫说苜蓿的好处,一边半信半疑。

“它的成本不低,因为商旅将苜蓿种子带过来时,价格是要翻倍的。”祁晋师顺势道,“它进入汉地统共也没有几年,所以价格贵。但是也因了这个贵,若集合草原部落的财力,买一些种子,先种着,想做这个生意,是可以做成的。”

他和阿绫去年下来的时候,走在那个西域商队里,就曾经见过各种各样的种子。有芝麻,也有苜蓿。对侄女今天推荐的苜蓿的商业价值,他自己也是清楚的。

“这种牧草并不能包治百病,让部落之间的侵凌就这样停止下来。”乐正绫继续说,“但是大家是草原上放牧的人,牧草总是好一点、多一点,牲畜也能肥一点、多一点,或者说钱赚得多一点,生活就容易过一点。”

“到底种不种这个苜蓿,我们得请求天的旨意。”苏卜合顺着自己花白的胡子,慢慢地开口道,“如果他认为我们在陇上种苜蓿是吉利的,我们就去做。不过你能给我们提出这个主意,老夫得再敬你们一碗。希望你们今晚在敝处宿息康健。”

说着,苏卜家的人跟着他一同举起酒碗。乐正绫也举起桌前的盛物,同他们喝第二轮。这次她们在部落中的气氛非常轻松,或许是因为第二回至,人们对当地比较熟,或者是身边有众多的军队、部众护卫,声势浩大,或者是周近无事,草原上冲突渐息。不管如何,这种塞上的惬意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的。

——第四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