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第一节 觥筹交错
这是天依和乐正绫第一回登上自己参与设计发明的悬吊车厢马车。听从骠侯说,这种新式的马车已经被不少的官吏呼为“县车”。这个县既不是神州赤县的县,也不是作为行政单位的县,而是它的本义——系联,悬挂。汉语表达这个意义的词汇“悬”,一开始就是使用“县”字来记录的,后来这个字被假借来记录某个表示一级行政单位的词,为了使悬挂的意义和行政单位的意义在书写的时候区分开来,人们就在“县”的下面加了一个心旁,造了当时的俗字“悬”。
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天依不禁联想,如果这个工艺未传下去,时人也未详细记载它的结构,画像砖和出土文物也未见,后世的学者就有得考证了。或许有些学者会将县车解释为车厢较高,看似凌空的车,有些学者会解释为县官或者这个时代的大官所用的车。而如果学者们考证了出来,到时候语文考试的时候,一些上课摸鱼的中学生应该也会在阅读题里把县车翻译成县官用的车吧。
有些高明的中学生则会说“县通悬”,县车就是“悬车”,将二者处理为通假字。这实际上不是一个临时的通假,而是古今字的问题。不过中学阶段这种古今字一律被解释为通假,这只是他们所在的教学阶段的问题。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后世,能继续使用汉字,还是换用拉丁字母,还不一定呢。如果是在汉代就完成了拉丁化,那么他们中学阶段就不需要学习古籍中关于通假字的问题了。取而代之的,学习古人的语音形式恐怕是大的课题。
天依一踩进车厢,就产生了一种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快意。在悬吊减震和气囊减震的原理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车辆,踩车厢的脚感同踩在硬木板上是完全不同的。底板虽然晃动,但是有气囊外皮的摩擦,横向晃动的幅度也受到了遏制。天依和阿绫就坐以后,车夫就加鞭让马车跑了起来。车速一点都不慢,两人坐在车厢里,外头虽然颠簸,但是厢内舒适。在一些平坦的、护理较好的道路上,天依甚至感觉自己在稳稳当当地坐汽车——虽然挂的是一档。
“乘坐这样的车子,筠儿肯定没有什么事了。”天依欣慰地对乐正绫说。此刻,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高中政治书里的一个材料:英国女王参观了秦始皇铜车马模型以后,惊呼它比皇室的马车还要好。现在看来,恐怕这是女王在访问一个国家时,尊重它的文化的表现。无论从减震系统,还是从转向系统、载重结构来说,马车两千年的发展都不是在原地踏步。
车辆四平八稳地行驶出好几十里。到日头基本下山,二人和从骠侯终于来到了他的新府——一座位于长安东不远的霸陵城内的宽阔府邸。天依撩起侧边的车帘,看到府邸大门和侧门的形制修得比在洛阳时甚至还阔气一些。毕竟从骠侯府,作为一个军侯的所在,场面肯定得比骠骑司马要大。
这个新府看起来并不是新落成的,而是已经有一定的岁月了。看来赵破奴并不是这里的第一个主人。府门口已经停驻了许多车马,有许多僮仆来回侍候,看来从骠侯在关中的新府是动用了朝廷赐给他的奴婢们就地装修的。
赵破奴已经从马车上下来,同在场的一些官吏笑话闲谈了。在繁忙的霸陵街市中,依绫两人也轻步踏下马车。一阵秋风吹过,天依的裾摆被微风稍微吹起了一些。
“天凉好个秋啊。”她在周遭的喧闹中深吸了一口气。
霸陵市上的行人颇有驻足下来观察两辆新车的。看着被束带和皮囊维持起来的车厢,路人们叽叽喳喳地发着言。今天应该是这种县车第一次出现在霸陵,二人相信,在日后的岁月中,随着工匠的生产,县车会变得越来越多,并且逐渐取代老车的。
赵破奴见到两人已经下了车,急忙向身前说话的几人摆起手,引得他们转过头来探视。
“这两位就是我的跟班。”
“喔,久仰久仰!”那几名冠带官员连忙跻过来,向她们行礼。
“你们知道她们各自姓什么么?就久仰。”赵破奴同官员们开玩笑。
“是通书什的什官,两位公乘夫人。”有在左内史工作过的官僚指认说,“您的那个什月前刚在左内史测过日,您想必是带着那个什的女官来了。”
“是。”乐正绫合手向他拱揖。
“这位就是乐正公乘的夫人,您可以叫她乐正夫人。”赵破奴摊手介绍道。众官员都和她互相致礼。
“这位则是洛公乘的夫人,可以叫她洛夫人。”
“洛夫人安。”
围聚过来的官僚越来越多。有一名年轻官员在问慰完之后,将两手交置在腹下,愉悦地说:
“今年这左右内史,包括长安地界,都流传过关于两个海国夷的传言。说她们不止在使君下面治学,还制造海国登、海国的桌椅,甚至夏日以后,各个陵邑的狭斜中的歌姬都知道有个相貌绝美的海夷自洛阳过来了。”
“那是君侯佳婿的赋。”有人补充道。
“百闻不若一见,今天便是长了见闻。”那名年轻官员舒了口气。
看起来和天依七月时的预料一样,莫子成写的那篇赋在长安确实影响甚大。从宫廷到狭斜,识字的男人和女人们都知道了赋的作者同一个长得漂亮的海国蛮夷有过一段“佳缘”。
在场的不少官员都觉得沾光。他们中颇有能整章整章背诵《皎人赋》的,在这个欢宴的现场,有的人一边站在人丛后面偷看着这位姓洛的公乘夫人,一边将她的容貌同赋中的描写比对,闭目侧项,轻轻点头,以为妙绝,赞叹赵破奴新婿的文笔高超。而一些官员的女眷则也在围观的众人当中静静地看着这两个谐偶的寡妇。汉代的宴会是容许女性参加的,还容许她们喝多,做出一些不合礼法的事情。
“都是两手两眼,她们海国人也同汉地之人一样,无甚足观的。”赵破奴抬起手,笑着止住众人,“这时间也不早了,天要冷下来,我们先进厅堂,宴饮的时候,诸君可以同二位夫人好好聊聊。”
宾客们遂随着从骠侯一道进入他的新宴会厅。罗衣和青黄各异的绶带同庭中沃若的黄叶俱在空中飘着,在一群男式的常服当中,两件轻暖的曲裾显得相当突出。虽然乐正绫和天依只是乖乖地跟在从骠侯身后,随他进入厅堂,但是两人一直感觉身上聚焦有许多目光。这让天依感到浑身不自在。
这个宴会堂从外观上看同洛阳的宴会堂没有很大的区别,除了厅堂的进深加多了一些以外。天依并不是在走进室内的时候才发现这一点的,她光看厅堂的屋脊,便能知道它的进深了。这个正堂同洛阳赵府的比起来,正面的开间是一样多的,并且柱间距并没有明显地增加。说明两间厅堂的面阔差不多。而赵府正堂的正脊原先占了面阔的二分之一左右,这里的新大堂则是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比起洛阳更为短,说明正堂的进深,侧面的开间确实增加了。
天依还不知道这么大进深的殿堂,照明情况能够如何。不过等到半年之后,她就知道了。等众人都走进了那间大堂,堂内瞬间就被明亮的烛火所包围。从骠侯不愧是从骠侯,在公元前就能够如此大规模地在公共空间使用灯火照明,恐怕此景除了皇宫以外,只有不多的地方能够见到。
“真是亮如白昼!”有官僚赞叹道,“君侯用如此多的灯烛为晚宴增光添彩,令人目眩。”
“诸君都是嘉宾,老夫怎么能不好好招待呢?”赵破奴冲他笑了笑,随后轻声问天依和乐正绫:
“你们所在的海国,倘若你们接触过你们的王侯的话,他们夜间可有如此亮的灯?”
“仆不知。不过仆夜间多伏案劳动,有时到接近子时才上路回家,没有充足的光肯定是不行的。仆那边还有许多人,竟夜在街上娱乐。对他们来说,城市是没有夜晚的。”
乐正绫这样委婉地向他说了海国的夜间照明是多么普及,灯光亮度几何。赵破奴听了她的这番描述,便已知道了海国夜间照明的发展情况。
“以什么照明?”
“电。”
赵破奴叹了一口气:“好吧。”
众人在仆人的指引下次第就座。洛绫两人作为公乘夫人,在赴宴者当中身份并不起眼。不过她们还是被安排到了和从骠侯距离较近的位置上。或许这是由于她们会是未来这座府邸的居民之一,或者她们在长安的位置实在特殊。
“大概还有十日,新左内史就能到长安了。”在仆人奴婢们上了酒菜,宾客们都已坐定以后,赵破奴坐下来,向人们宣布,“到时候,老夫的爱女,以及三个息子也会入这关来。到时候,这府里人就多了。本侯有意想让息子们有所长、有所学,希望各位多加提携。”
说着,他举起酒盏。在场的内史官员连忙也各举起杯来,向从骠侯保证他们会向使君的儿子提供方便。天依和阿绫本来就是从骠侯府中的人,不需要考虑这件事,她们只要随着大流将杯中的甜酒一饮而尽便可。
天依是半个月没有喝过酒了。她在草原上的军马场做测量的时候,光喝的是奶。而在其他县邑,为了筹备次日的工作,她也只能光喝水。今天好不容易是闲下来了,面对着眼前闪闪泛光的良物,她得将其毫不留情地痛饮而尽,才对得起酒工辛苦酿出来的佳醪。
一股温流下肚。就着这个口感,她想起的是在海国——不,现代——的时候,自己曾经喝过的一种鸡尾酒原料,品牌是RIO。那种酒的度数不高,不超过五度,比青岛原浆度数还低,口感也颇像碳酸饮料。在各种酒精饮料当中,天依最喜欢喝近似于这种口味的,而不喜欢白酒。尤其是到了汉代,本来就无什么饮料可饮了,就只能去从各种酒中求得自己喜欢的味道。所幸汉代还未掌握蒸馏的工艺,成功蒸馏出高度白酒。要不然一场宴会开下来,恐怕是人人桀纣了。
在这个时代醉酒也将冒一定的风险——当然,在后世也不一定无风险。如果有人酒后失言,冲撞了皇帝或者其他名臣,恐怕后果会比在电视台丢工作更严重一些。在西晋八王之乱前,贾南风执政构陷太子的时候,就以皇帝的命令给他赐了三斗酒。上命难违,太子喝完了酒,宫女就拿来一张文书,让醉醺醺的太子将上面的内容誊抄下来。宫女回宫以后,这份太子亲笔的反书便在朝堂上被作为了太子谋逆的证据。
还好天依和乐正绫作为两个女辈,目前不需要担心遇到这个问题。应该也没有人会构陷她们,除了她们自己自愿“谋反”以外。
经过一年的锻炼,天依的酒量差不多能够超过汉地的大多数人。应付这种低度甜酒,她能够使自己多杯不醉,并且就算宴会最后大家喝得醉醺醺的,她也能保持清醒的状态。有人若要写笔记记载这个时代好酒善酒的女性,洛公乘夫人应该会是其中一员。
在这杯酒饮完之后,气氛正式预热了起来。从骠侯新居的晚宴算是正式开始了。一些小菜被人们端上来,都是几样碟,里面装着各式的水果、白水煮过的时蔬,一会等硬菜上了,可以把这些蔬菜蘸到肉汤或者酱酢里吃,就跟现代的火锅一样。
在众多陪衬的小菜中也有一碟肉糜。这肉糜昭示了元狩二年的成果——夏季以后商路大流通,不断地有来自西域的调味料传入。和去年在赵司马府上参与过的宴会相比,这里的肉糜肯定使用了葱蒜调味,尝起来毫无腥气。中国人的口味正在汉代初步地成长起来——虽然距离这些作物普及到民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天依举起其中的一只山楂就往嘴里送,大嚼起来。秋天山楂下了,吃它适合开胃。去年大概也是相同的时候,她和晏柔试制了冰糖葫芦给赵小姐吃,用的材料就是山楂和饧。这个举动受了坐在她右边的一位青年大夫的关注。看起来参与宴会的人们在习惯上并不会将水果放在餐前吃,而是吃饱喝足以后作为甜点。
这位大夫在进行宴会的时候,不停把握时机用余光瞟视这位公乘夫人。夏日以来,赵使君的女婿写的赋文就传遍了自己工作和起居的地方,并且经过充分的讨论,大家把猜测的对象定在了今年刚好随从骠侯西来的洛姓海国女子上。
莫公子在文里并没有提到这个绝域的少女是某个公乘的夫人。他一开始是在从骠侯的宴会上见到她的,但是那会她还是个刚从海上漂泊过来的女奴。蒙了从骠侯赏识和莫公子搭救,她才摆脱奴隶的身份。但是现在她入关以后却成了某个公乘的夫人,而且那个公乘还已经死了。这半年中间到底发生了多少事?又或许是公乘夫人这个称号有点猫腻?
和左内史公子赋中的人物比起来,这个被称为公乘寡的夫人并没有章句描写的那样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仙气。这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一开始做一个女奴,怎么会有仙气呢?恐怕能将身上的奴气退掉就不错了。结合骠骑将军的通书什今年的活动来看,她应该也不会多仙。她们参与了河西之战,对匈奴地区的两次调查,不久前还刚从关中西部调查日影归返。这都是一些使者、派员做的事,而非闺中之人所为。按他所学的理论来理解,女性只要一动起来,同男人长期待在一块,行为就偏阳,内秀自然就无什么孑遗了。
不过,既然她在赋中抛弃了莫公子,现在又处于寡居的阶段,又不避讳同男子见面,身上又有诸多技巧,或许关内的大夫们可以横插一刀,将她控有在手,做一名外妇。就是不知道在场的哪位官员会在宴会结束后悄悄地站出来。
——第一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