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胃口大开

曹凯峰老师放下行李,就去找其他老师叙旧,等他回来的时候,陈海洋已经打扫了房间,五十本书整齐码放在桌上。

“曹老师,来的正好!”

“这是我第一本实体书,刚送过来的,请鉴赏!”

杨光笑着,送上第一本崭新的书。

曹凯峰惊疑不定的看着他,把书接过来之后,反复打量。

他看见了作者的名字,叫瑶光。

“还真是你写的!”他下意识的说道。

纯元的笔名,他还是清楚知道的。

档案里是有记载的,瑶光作品也会有人暗中审核。

如果作品里有什么不对的观点,会影响杨光的职业生涯。

“这还能有假?”杨光失笑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曹凯峰脸色微红,“只是没听你说起过啊?怎么说都是出书,这种喜事不该瞒着。”

他固然因为书法的事情,而对杨光高看一眼。

但从内心里,对杨光这位年轻的老实是看不起的。

瑶光的作品,在他眼中就是无病呻吟的青春病。

同样是语文老师,他更看重有思想有内涵的严肃文学。

所以乍一听杨光出书了,他当然意外之极。

“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杨光笑了笑,“出版社听说我要来电视台录节目,这才紧赶慢赶……”

“什么紧赶慢赶?你们在说什么?”唐松老师从门外走进来。

房间的门本就是敞开的,这一楼层都是诸位老师们的房间。

唐松老师毫不客气的走了进来,脸上还挂着笑容。

“唐老师,您来的正好。”杨光反应迅速,立马递上一本新书,“敝人新书刚送达,还请唐老师阅览并指点。”

“哟!”唐松老师惊讶的接过来,“你都出书了?什么类型?”

“历史类小说。”杨光笑道,“此前一直都是教历史,脑中有点想法,把这些汇总起来,写了点东西没想到被出版社看中了!”

“好事啊!”唐松老师笑道,“你本就是读的文学吧?能笔耕不缀,也算是初心不改,值得鼓励啊!”

“那就请唐老师帮忙引荐诸位前辈,”杨光笑道,“您看,我这些都是刚送来的,出版社那边让我送出去呢!您帮帮忙呗!”

“这事简单,”唐松看了一眼曹凯峰,“我和老曹正要拉你去见其他老师们,书法圈好不容易出了一位人才,正好把书送出去!”

“这是喜事,当然要支持!”曹凯峰点头。

唐松的心思,曹凯峰心里清楚。

一路上没少打听杨光的事情,满脸都是挖墙脚想法。

曹凯峰承认十三中不错,但他不认为杨光会离开。

但现在,他的这个把握就慢慢的不足了。

其实以前的杨光,被挖走了也没什么干系,反正他也看不上眼。

可如今的杨光逐渐显露了才华,更重要的是这次的桃李杯。

作为最年轻的老师,杨光注定会受到瞩目。

这无疑会让杨光进入某些人的眼中,成为实验中学的招牌或者亮点,所以哪怕心里不愿意,曹凯峰也必须做出长辈姿态。

唐松这么积极,他就得更加积极才行。

要不然同行怎么看他?好歹杨光也算是他带出来的。

于是两位老师和杨光一起,每人拿了三五本书一起出门。

先去拜访了两侧房间里的老师,一番引荐、认识、寒暄,之后杨光顺势送上自己的新书。

这些老师们的反应很奇特。

年纪大一点的老师,满脸笑容,口中称赞,全都是鼓励的话。

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师,反应平淡,只是随手接过去。

更多的是一些四十多岁的老师,他们反而更加热情一些,要么请杨光签名,要么一番打趣,还要了联系方式,说是留给以后交流。

无论如何,快到饭点的时候,二十多位老师齐齐认识了,来自童话镇实验中学的杨光老师,《秦之明月》也就此落入他们手中。

一口气送出了三十本,杨光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他并不喜欢这种活动,感觉像是在送礼,但胜在唐松和曹凯峰在一旁说好话,两位老师真把他当子侄一般,热情的不得了。

就连李毅老师和魏淑娟老师都来帮忙,他们也有认识的老师,关系要好的同行,一来二去大家就熟悉了。

到十二点一刻的时候,众人齐聚酒店的餐厅包厢,三个大桌坐的满满,杨光提着数本书进来,见到了节目组的导演等人。

他照例送上新书,大家也笑呵呵的接下来。

节目组的总导演也是总负责人叫姚胜广,是个带眼镜的秃头中年男人,看年岁和李毅老师差不多,很好说话,态度非常不错。

他接了杨光的新书,还请杨光签名,借着这个机会,小声的和杨光说了几句话,无非是鼓励,还有期待云云。

杨光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一手字却入了很多人的眼,如今又出了新书,作为总导演姚胜广不知道有多高兴。

包间里的气氛很热闹,打趣的、聊天的,声音很嘈杂。

虽然都是参赛选手,但大家并没有争强好胜的念头,

一个是年纪大的老师不少,二个是大家算知根知底。

书法这东西,功力深浅是能表现出来、能品鉴出来的,桃李杯举办过这么多届,大家的水平如何,其实心里有数。

除非某人突破,否则大概率结果没有什么差错,当然也不能保证出什么黑马,杨光就是黑马人选之一。

只是要想有竞赛气氛,那就不容易了。

姚胜广也很为难,这次承办桃李杯是上面的意思,算是为祖国母亲庆贺的一种方式,等于是完成任务。

作为总导演,他不能敷衍了事,还要办的漂亮,实在太难了!

为此他不得不来这里,提前和众位老师打招呼。

菜肴上桌,大家逐渐安静下来。

“下午三点开始录制第一场,所以就没有上酒。”姚胜广说道,“诸位中午回去休息一下,养好精神,咱们争取来个开门红。”

众位老师齐齐点头,当然没有什么问题。

录节目对很多老师来说都是第一次,自然是总导演说了算。

姚胜广开口了,就没有停住。

接下来,他说了一下拍摄节目的注意事项。

其实省电视台有录制这种大型节目的经验,姚胜广这么做一是表示尊重,二是表示亲近,也是在安抚大家的情绪。

他表明,午餐之后就会有工作人员一对一的负责指导每一位老师如何录制节目,包括节目之中的说话禁忌和节奏等等。

除了这些之外,姚胜广重点说了一下比赛的章程。

“录制一开始,就是所有老师现场共同书写,”姚胜广说道,“由评委老师抽取题材,或诗或词,由另一位老师抽取书体。”

“还要抽书体?要是抽到不擅长的怎么办?”有老师问道。

“那就没办法,算不走运喽。”姚胜广笑道,“不过不用担心,这一场是打分,不会被淘汰。第二场则是自由发挥,不限制题材和书体,只书写最擅长的,同样进行打分,两场分数相加,选前十。”

“这就淘汰五分之四了?”有老师咂舌。

“没办法,咱们时间有限。”姚胜广无奈道,“被淘汰的老师们可以直接离开,不用担心,我们会有礼物送上,也会有专车送回。”

“那剩下的十名老师呢?”有老师问道。

“礼拜天录制,也就是明天。”姚胜广道,“一整天完成最后的录制,包括评出前三名,当场发放奖金和证书等。”

“还有证书?”有人老师笑道。

“当然有,书法协会特别认证,度假定制的证书。”姚胜广点头,非常认真的说道,“算作考评进入省书法协会的赛事资格。”

听到这话,一些年老的老实们还好说,年轻的老师们都有些脸色变化,像魏淑娟老师,就很明显的有了一丝雀跃。

这也很正常。

魏淑娟老师对进入省书法协会很有野心,她在路上也直言不讳的表露过,这次桃李杯若能获得前三,她就有资格递交申请了。

她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陆陆续续参加过许多的书法比赛,

有市一级的,也有省一级的,获奖的也有不少,

本身也是市书法协会成员之一。

所以这次桃李杯如果能成,那她进入省书法协会有望。

而其他老师们也纷纷心动,大部分都是这个想法,也有老师们在乎的是奖金,毕竟第三名都有五万奖金呢。

心思变化带动气氛变化,包间里很快就没有刚才的轻松,姚胜广把这一切都收入眼中,心里暗自满意。

他一边吃饭,一边回答众人的问题。

眼下大家最好奇的,其实是评委老师的人选。

到底谁够资格来评价他们的作品?是哪些个书法界大拿?

不仅是年轻老师好奇,就是上年纪的老师们也想知道答案。

可惜,姚胜广就是不说。

那一副死守秘密的样子,让人看得就来气,恨不得打一顿。

杨光是没有打人的想法,他觉得饭菜不错,吃的很香。

尤其是烤鸭,薄薄的鸭皮连着一层鸭肉,口感极佳。

或许是书被送出去不少,他心情好,胃口就大开。

他表现的还算矜持,没有狼吞虎咽。

不过吃的很香,让坐一旁的魏淑娟羡慕不已。

还是年轻人好啊!

她就不敢放开了吃,也没这个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