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功名,美人
七日后!
远在辽东的李满收到了李杨命人送来的书信!
看罢书信,李满不怒反喜,开怀大笑道:“臭小子,长大了,竟也知道抢女人了!”
沮授微微皱眉,捻须想了想,略显担忧道:“二公子性情刚直,不擅变通,此乃取祸之道也!”
李满轻叹一声,无奈道:“公与之意,我自知之,待我修书一封,将阿豹痛斥一番,教他知晓做人的道理!”
沮授无奈的摇摇头,知道李满只是随口说说罢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种事,沮授管不了,他也懒得管!
“事关袁氏,明公切不可等闲视之!”田丰出言提醒道!
李满点点头,道:“我欲行州牧之权,举袁家子为茂才,二位意下如何?”
“这...倒也不失为解决之法!”沮授与田丰对视一眼,无奈叹口气,异口同声道:“明公英明!”
在李满看来,以一个茂才的名额,换一名爱子心仪的女子,这笔买卖实在是赚大了!
但从沮授与田丰的角度来说,这笔买卖简直是亏到家了!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以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作为考量人才的标准,这就让官吏的选拔具备了可操作的前提,于是察举制便正是确立了!
两汉的察举制主要分三科,举孝廉,举秀才,以及举贤良方正!
所谓举孝廉就是由各郡的太守从本郡内选拔出孝敬父母,清廉勤政的人才出来做官,人口不满十万的郡,每三年举荐一人,不满二十万的郡每两年举荐一人,二十万人口以上的郡每年可以举荐一人,人口达到四十万以上的大郡,每年可以举荐两人。
每年全国产生的孝廉看似数量不多,但这已经是平民进入官场最主要的途径了,三国时期的曹操,袁术,公孙瓒,荀彧,贾诩等人就都是通过孝廉进入仕途的。
举秀才就是指选拔优秀的人才为官,到了东汉,为了避光武帝刘秀的讳,秀才被改名为茂才。
与孝廉相比,茂才的选拔标准则更为苛刻,孝廉由各郡推举,茂才则主要为州举,每年各州刺史或州牧,可以向朝廷推举一位茂才,朝中的三公每年也可以各推举一位茂才。
东汉全国只有十三个州,再加上有推举权的司隶校尉,及少数王公,每年产生的茂才人数其实非常的稀少,因此能当上茂才的,大部分都是已经为官多年的现任官吏,凭借茂才的出身,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普通人想要通过茂才入仕,简直难于登天。
孝廉和茂才都属于常科,除此之外,还有不定期开设的特科,最主要的特科就是指“贤良方正”,大部分都是在发生了天灾之后,由皇帝在学子和现任官吏中,选拔能力贤良和人品方正者,授予官职。
三国时期,出身贤良方正的比较著名的就是刘焉,刘焉先是因为宗室身份做了郎中,因为不是近支宗室,所以没有过硬的出身,官是做不大的,多年之后,刘焉才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从此官运亨通,一发不可收拾,历任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高官,这才积攒了出任益州牧的资本!
在两汉被察举的人才中,现任官吏的占比,始终维持在四分之三左右,本来每年全国就这么点名额,还要被那些已经做了官的人占去一大部分,因此普通人想要直接通过察举入仕的难度可想而知。
李满为了韩豹的个人感情问题,不惜拿出茂才的名额,作为交换的筹码,来平息袁氏之怒,可见他与韩豹的父子之情,是何等的情真意切!
五日后!
韩豹看着李满的回信,早已哭成了泪人!
李满在回信中这样写道:
吾儿韩豹,见字如面!
听闻吾儿觅得佳人,为父不胜欢喜。
人生匆匆,佳偶难觅。
如今美梦成真,定当倍感珍惜才是!
女人如水,需温柔以待,不可轻易责之!
袁氏之事,自有为父料理,吾儿无需担忧!
上述为李满的笔迹,下述则为杨氏的笔迹,言简意赅,只有寥寥几个字而已:出身不高,可为妾尔!
接过韩豹递来的书信,李杨一目十行的看去,看罢之后,却是笑了!
一来,为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而感到高兴,二来,则是为杨氏的寥寥数语给逗笑了!
“母亲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我等不及多矣!”韩豹说道!
李杨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感慨道:“慈母多败儿,严母出孝子!母亲是有大学问的人啊!”
洛阳,袁府,内宅!
袁隗高坐于上首!
下首分别坐着袁绍与袁术!
袁隗轻抿一口热汤,望向袁绍,道:“李氏的赔礼不可谓不重!”
袁绍默默颔首,并未开口!
袁隗开口便为此事定下了基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没必要为了一个女人去与李氏争得头破血流,那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况且李氏也为袁绍做出了相应的补偿,用一个出身不高的女人,换一个茂才的名额,任谁见了,都会觉得此次袁氏赚大了。
袁术心中早已妒火中烧,自己不过是一名孝廉,而袁绍却被举为了茂才,这叫他怎能不气?
袁术阴阳怪气的说道:“叔父所言极是,兄长与来莺儿的关系本就不清不楚,世人对此早已议论纷纷,话说的很难听,如今有人愿意接盘,兄长亦可全身而退,去污名,留清名,得功名,一箭三雕,岂不美哉?”
“你...”袁绍气的脸红脖子粗,伸手直指袁术,正欲开口,却见袁隗摆摆手,道:“李氏凭借平定黄巾逆贼之功,深得陛下信重,此时不宜与李氏闹得太僵,此事就此作罢,莫要再生出是非才好!”
袁隗起身,向外走去,途径袁绍身旁,他轻轻的拍了拍袁绍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当以大局为重!”
袁绍叹息一声,道:“叔父大可放心,绍,晓得其中利害!”
袁隗一脸满意的点点头,随后起身离开,行至门口时,他自言自语的道了一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
袁绍与袁术同时勾起一丝嘴角,异口同声道:“此言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