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近身肉搏

作者曾经脑补过这样一幅画面,一名大力士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拉开了五石弓,并且成功射出了一箭,然后身子一瘫,顿觉浑身乏力,丧失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为了射一箭,废这么大的劲儿,到底图个什么?

言归正传。

李杨暂且退出战场,转身看向远处的典韦,冲其点了点头。

典韦快走行至李杨身前。

“袁军已经突破了防线,你换我一会儿,我胳膊有些酸麻,需要缓口气儿。”李杨说道!

“诺!”

典韦点了点头,提着一对镔铁戟向前方袁军行去。

葫芦口过于狭窄,战马根本跑不起来,而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一旦胯下战马因为受伤或者战死而倒地的话,那马上之人面临的基本只有两个结果,要么重伤,要么死。

至于一些影视剧中演的那些,武将在落马之后一个地滚翻便躲过了向自己袭来的刀枪剑戟,那种剧情绝不会发生在现实里!

敌人又不是傻子,漫山遍野的士兵,个个手持三米多长的长枪与长矛,怎么会刺不到人了呢。

正是基于这一点,赵云三人才主动舍弃了骑马,选择步战,虽然他们武艺高强,但他们却不是神,哪怕他们有能力护住自己,但他们绝对护不住胯下的宝马,因为他们没有三头六臂。

马下战斗正好合了典韦的心意,因为他擅长步战。

退到后方的李杨也并没有闲着,他从亲兵手中接过干粮与水囊,大口吃了起来!

李杨并未令亲兵立即加入战斗,他将这支王牌部队放在了第二梯队,一千名亲兵主要做的是用辽东弩射杀袁军士兵的有生力量,当第一梯队的两千名幽州士兵战死之后,才是亲兵大展身手之时。

两军接战之后,展开了十分惨烈的近身肉搏,这已经大大的出乎了张郃等人的意料之外,他们原以为幽州只是武器装备比较厉害而已,可当两军接战之时,袁军才赫然发现自己有点想当然了。

幽州士兵的战斗意志令袁军感到无比的惊讶,而惊讶之后便是敬佩了。

当幽州军士手中兵器脱手之时,他们却并未后退半步,他们选择以拳脚来与袁军周旋到底!

当幽州士兵的双手被袁军砍掉之时,他们依然会用他们的牙齿咬向袁军士兵的脖颈处,直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刻,他们才会停止手中的战斗。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说的便是此刻幽州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

袁军伤亡惨重,可他们仍然悍不畏死的向着葫芦口发起一波接着一波的冲锋。

这场战斗打到现在,拼的不仅仅是意志力,双方好似输不起的赌徒一般,他们现在只想着能够捞回本儿就好。

袁军一方只要能够成功击杀掉李杨,他们自然就能捞回本钱,而幽州一方则需要坚持到援兵到来,这样他们才能赢得这场赌局。

葫芦口内犹如战场绞肉机一般,每时每刻都在死人,铁牛河水早已被鲜血染红,可战斗却依然在进行着,两军士兵此刻都已经杀红了眼。

有两人甚至在面对面的持刀互捅,两人的肠子早已流了出来,可他们却依然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在接连捅刺了面前的幽州士兵四刀以后,袁军士兵再也握不住手中的刀,钢刀脱手落在了地上。

而对面那名幽州士兵却依然在机械的重复着刺,拔刀,再刺,再拔刀的动作,直到袁军士兵倒地不起,他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而他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一名袁军士兵挥舞钢刀狠狠的砍在了他的胸口上,这一刀几乎使出了挥刀士兵全部的力气,乃至于被砍的幽州士兵直向后退出了两三步才止住了这股力量。

低头看了一眼深可见骨的伤口,幽州士兵笑了,当袁军士兵想要趁势再补上一刀的时候,这名幽州士兵却是用尽自己身体里最后的一丝力气,抬臂挡住了袁军的钢刀。

然后他使出浑身的力气再一次的挥出了手中的百炼钢刀,将面前这名袁军士兵的头颅给砍了下来,只剩下一条胳膊的他,在倒下前他大吼了一声“鞍乡候万岁,幽州军必胜!”

眼前这一幕令张郃等人有种脊背发凉的感觉,因为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实在太过于震撼,以至于张郃隐约感觉到,自己可能会输得一败涂地。

李杨等人自然也将这一幕看在了眼里,他们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这就是李杨的魔力,这种魔力叫洗脑。

此等洗脑并非完全是负能量的,教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又有什么错呢?难道要教士兵们临阵脱逃吗?如果士兵都临阵脱逃了,那百姓们又该怎么办呢?他们又能逃往何处?

和平时期,国家花重金恩养士兵,而战争时期他们自然要为国家与百姓上前线卖命,李杨等人对此倒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半个时辰后。

被李杨安置在第一梯队上的两千名幽州士兵全部战死,而典韦、赵云、太史慈且战且退,退到了李杨亲兵前方十步左右。

李杨抬头看了看天色,小声嘀咕道:“我们都已经坚守了两个多时辰了啊,沮公与,你他娘的倒是快点来啊。”

一千名亲兵齐齐放下了手中的干粮与水壶,拔出了插在地上长矛,他们知道,轮到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他们一直都在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他们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来证明自己,否则别人总将自己当作老爷兵来看待,这种滋味儿属实不好受。

李杨时常将他们带在身边,却又总将他们给雪藏起来,无论大小战事都不让他们出头,搞得幽州军一众将士们经常在私下里说他们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袁军士兵仍旧在源源不断的向葫芦口增兵,他们早已杀红了眼,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那一套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战场形势,袁军好似那扑火的飞蛾一般,不知疲倦的向葫芦口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决死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