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丹书铁券
不过吴夺和宁霜也都知道就这么个情况,所以情绪也没受太多影响。
只是吴夺虽然没有抱着一定捡漏的心,但肯定也不想老遇上这种事儿。
这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做局在古玩行里是常有的事儿,只是地摊上很难有大局,都是小局。
像刚才一个“摊主”一个“顾客”,稍稍简单配合一下就行。
继续逛。
在一个东西挺杂的摊子上,吴夺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玩意儿。
这也不是吴夺主动发现的,他和宁霜到的时候,有一个老者正拿着看呢,还时不时和摊主掰扯两句。
乍一看,这是一个长铁块。
长度在十几厘米,宽度在三厘米左右,厚度有个两厘米。而且竖着看微微有点儿弧形。
整体上不太规则,像是什么器物上的残片。
要只是这么一个长铁块,哪怕看着很老,也是不会有人感兴趣的。
关键是上面有金字。
因为是“残片”,所以字不全,只有这么十一个字:“卿恕二死或犯常刑有司不”。
字是繁体楷书,介于魏碑和唐楷之间,更像唐楷。
铁质,金字,还有“恕二死”的内容,那这东西,很可能是丹书铁券的残片啊!
这上面不全的字,如果加上标点和补充成句,大致应该是:卿恕二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所谓丹书铁券,就是民间常说的“免死牌”。
一般是帝王赐给有功之臣或者股肱重臣的“特权”,说白了就是犯了死罪可免。
丹书铁券在历史上是一直存在的,很多史料都有记载。
最起码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就有了,当时叫“丹书铁契”。虽然当时并不是所有的“丹书铁契”都有免死功能,但毕竟是出现了。
质地是铁的,形状带弧,所以叫“铁券”;上面的字是丹砂所写,所以叫“丹书”。
有名的魏孝文帝,也发过不少丹书铁券。这时候,就是实打实的全都带有免死功能的“护身符”了。
到了隋代,丹书铁券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
第一,颁发丹书铁券成为常制,开国和中兴的功臣,必发丹书铁券,就连宦官也不列外。
第二,丹书铁券不再是“丹书”,改为“金书”;铁券上的字,逐渐变成了“镶金”。
所以,隋代之后,丹书铁券已经变成了“金书铁券”。如此,后来才有了“免死金牌”的说法。
不过,丹书铁券这个称呼,已经成为固定用法了,称呼“金书铁券”为丹书铁券,字面上虽然不对,但也不是错。
而唐代延续了隋代的做法,同时,免死次数也在不断增加。
在唐代之前到唐初,免死次数一般是三次以下,比如这残片上的“恕二死”。而到了唐代后期,九次都有了,而且有的子孙也能跟着免死。
宋代依然有丹书铁券。比如《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里面所说柴家后人有丹书铁券,也是史实。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里得了皇权,出于种种考虑,确实下旨赐给了柴家丹书铁券。
明代的丹书铁券制度,那就更加完善了,朱元璋将其“法制化”,明确了颁授对象和不同铁券的等级。
明代的丹书铁券还有个显著特点是,有一种死罪是不能免的,那就是“谋逆”。
综合种种,这一个长铁块,如果真是丹书铁券的残片,那么肯定是隋代之后的。
再结合类似唐楷的字体和金字表达的内容,则更像是唐初。
目前,华夏现存的历史最早的丹书铁券文物,是“钱镠金书铁券”,是在唐乾宁四年、唐昭宗李晔赐给吴越王钱镠的。如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钱镠金书铁券”是唐末的;如果这个长铁块为真,那就比它早得多。
虽然只是铁券残片,但真真有点儿噱头,特别巧的是附带的金字恰恰有“恕二死”,所以这样的东西肯定是有人愿意收藏的。
可问题也就在这里。
要是有人专门高仿铁券残片,肯定也会选这样的字,好卖啊。
而且,丹书铁券这种东西,要是整体高仿,难度实在太大。一般都会有半米多长,几百个金字,稍有差池就会露出马脚。
还是仿残片简单,容易仿、难鉴定,利润也不低,而且可以大量仿制,分期分批分散出货。
老者拿着这件铁券残片,研究了不短时间,最后又问摊主,“你手里里就这一件么?”
摊主是个有点儿油腻的中年汉子,本来和老者的交流也算融洽,可一听老者这话,脸就拉耷下来了,“老爷子,您这话说的!什么真东西不都是只有一件啊?有两件一模一样的,那不带假了?”
老者摆摆手,“你误会了,我是说还有其他的残片么?”
“嗐!要是有,我不就一起摆出来了么?”摊主搓了搓鼻翼,“老爷子,要是喜欢就拿上吧,要您八千块,真不贵!”
吴夺在边上一听,要是真品,八千块对有心收藏的人来说是不算贵,好歹是唐代的“金书铁券”残片。
可问题如果是高仿,不要说八千了,八百它也不值。
最关键的是,这东西,没头没尾的,特别难鉴定。
没有相关文物能加以对比,毕竟存世最早的“金书铁券”才是唐末的;而且,铁和金的做旧,那可比瓷器玉器容易多了。
最终,老者还是放弃了。
他看不明白是一方面,同时从逻辑上判断,高仿的可能性也远大于真品的可能性。
老者一放手,吴夺就拿了起来。
老者临走前还看了吴夺一眼,欲言又止,才轻轻摇头走了。或许在他看来,他都搞不明白,吴夺这样的小年轻,更不可能搞明白。
实际上,摊主今天把这铁券残片摆出来之后,看的人是不少,而且如老者这般,还看了挺长时间,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出手。
宁霜挨着吴夺蹲下,和他一起看。
吴夺这么看着,看不出毛病来;而在手感上,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吴夺决定抓紧时间听听,因为宁霜似乎也很感兴趣,听完了好让她上手。
没想到这一听,听的时间还不算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