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石为饵,和田玉

吴大志没再去看潭水中的“变色龙”,后撤两步站稳,才又对吴夺和葛亮说道:

“我们不妨就朝着撞大运的结果去推一推。

如果‘独山大冢’就在环水山,而这潭中,又有通往‘独山大冢’的入口;那么这条通道,必定和地下河有交集。

如此,水潭、独山大冢、锁龙井、扬州鼎秘藏之地,其实都有关联,关联的主线,就是这一条地下河!

也就是说,扬州鼎的秘藏之地,必定在这条地下河某一个点的附近!”

吴夺和葛亮听了之后,都点了点头。实际上,在他俩异口同声说出“火生土”的时候,脑子里就已经在生成这条“线”了。

“那么别的地方·····”吴夺开口。

“这片生态环境保护区不需要探查别的地方了,但是邻水盆地,还有其他以后可能产生线索的地方,还是得探查。”吴大志接话,“地下河有可能连通扬州鼎秘藏之地和这口水潭,但是,进入扬州鼎秘藏之地的通道,我们却还没有线索。”

“是啊,我们又不是鱼,总不能顺着地下河一路漂流,边漂边找。”吴夺点了点头。

“关键是这条地下河不短,而且有些地方,有可能只有水道,并无水上空间。”吴大志又道。

“但是,‘独山大冢’的墓道所贯通的地下河,水上应该存在一定的空间,否则墓道无法‘跨越’。”吴夺说着,又看了看潭水,那条两脚蛇居然还在,依然在潭边浮动,好像还在“盯着”他们。

“嗯。这口水潭是个重点,今天回去我们跟庞局汇报一下,看是在潭中先放水下无人机,还是等探查完了邻水盆地再来。”吴大志一边说,一边也循着吴夺的目光,看向潭中的两脚蛇。

而葛亮,比他俩看得都久,此时他忽而挠了挠眉梢,“我说,这哥们儿好像不是在警告我们,而是挺喜欢这块石头!”

“哎?”吴夺不由又提起了细绳,将石块吊在空中,来回晃了几下。

果然,潭水中两脚蛇好像在随着石块转移视线。

“我说怎么钓上来一条‘变色龙’?而且之前保护区的巡查人员没发现这怪物。”吴大志盯着石块,“原来这石块才是真正的饵料啊!”

石块就是吴大志随手在溪流边捡起来的,只是因为大小合适,而且虽然有近似鹅卵石的圆度,却也有些凹凸之处,所以适合绑绳。溪流边还有很多非常光滑圆润的鹅卵石,绑绳就容易滑脱了。

石块是褐黄色,看起来就是石质,而且应该不算什么好石料,并无润度,表面甚至有些粗糙。

“不会是因为这石块是黄色的吧?不对啊!这里类似颜色的石头很多啊。”吴夺说着便干脆将细绳解了下来,将这褐黄色的石块拿在手里细瞧。

“你是宝玉石专业科班出身,你都看不出什么来,那就应该是块普通的石头······”葛亮也凑上前来。

“我再看看。”吴夺说着,又抽出了强光手电,贴上石块表面开始一点点照射。

“好嘛!不知道还以为你要赌石呢。”葛亮又看向吴大志,“吴爷爷,您看呢?”

“我怎么感觉,这褐黄色的······好像是一层石皮呢?”吴大志摸了摸下巴,“让我想到了河磨玉。”

河磨玉,顾名思义,河水冲磨出来的玉石。不过,河磨玉并不是字面意思那么宽泛,它是专指的。

河磨玉专指岫玉产地一带的老玉原石,而且外部多被风化皮壳包裹,是一种石包玉。河磨玉的石皮,大多也是褐黄色。

河磨玉和岫玉产地范围重合,但是质地不同,岫玉是岫玉,河磨玉的玉质则主要是透闪石,也就是和田玉的主要成分。

所以,河磨玉的玉质,如果出鉴定证书的话,也是“和田玉”。和田玉这个概念,在鉴定的时候,并不局限于产地,而是以透闪石成分为标准。

“好像真是一层石皮。”吴夺终于找到了一处石皮“薄弱”之处,强光手电的光线进入,里面是透的。

“还真是块石包玉?”吴大志一听,也进一步凑近细看起来。

······

“这里头,要么是玉,要么像冻石一样结晶度很高。”吴夺终于下了结论。

“拿回去检测下?”葛亮接口。

“我先搞搞。”吴夺说着便将石块放到了一块相对平整的大石上,而后又找了一块硬度比较高的鹅卵石。

“你要直接砸开?”葛亮微微一怔。

“只是砸去一部分石皮,只要能露出一点儿肉,我就基本就能判定。”吴夺应道。

“嗯,先砸砸看看吧,就算砸碎成几块,带回去一样检测。”吴大志说道。

吴夺接着就开砸了。

还真让他砸开了一块石皮。

“别说你还真是挺专业,拿个鹅卵石也能搞出小电钻的效果来。”葛亮哈哈大笑。

吴夺也没继续,整出一小块面积就可以了,顺手从溪流中撩水洗了洗,果真露出了玉肉!

玉色淡绿微黄,如初春嫩芽。

再上手电。

“我去,爷爷,您神了啊!纤维交织结构,还真是透闪石啊!这石包玉,居然包的是和田玉!”

“不对啊,越州这地方,你要说出个什么地方玉种不奇怪,怎么会有和田玉呢?”吴大志却皱起了眉头。

他之前说想到了河磨玉,并不是预判;他根本没想到真能出来这个!

广义上的和田玉,也就是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目前的几大产地,主要是疆区、青海、俄罗斯、韩国;后三者也常被称为青海料、俄料、韩料。

另外,其实还有一些零散的产地,如贵州、广西的某些地区。

但是越州,真是闻所未闻。

“是够奇怪的。”葛亮也道。

“好像也不怎么奇怪。”吴夺抬起一根手指,“爷爷,葛兄,你们看啊,越州在浙省,良渚文化遗址也在浙省,良渚文化玉器,其实也有和田玉质地的!目前对来源的存在争议。但是我想,良渚文化远在新石器时期,似乎不太可能从西北一带把和田玉原料运输过来。”

“你的意思是,浙省在古时,也和现在的贵州、广西一样,也开采出来过和田玉?”

“对,只不过古时开采殆尽也好,昙花一现也好,现在没有继续发现,也是正常。而这一块石包玉,算是······算是荒古遗珠?”

葛亮听到这里,也抬起了一根手指,“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山海经》里也提到过越州产玉!说会稽山‘多金玉’,而且山下有很多像玉的石头,还有清溪流出注入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