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欣乐楼

赵明诚与李清照在茶坊玩了一会儿后,又相携把没逛完的草市接着逛完了,直到夜幕降临,二人才出现在欣乐楼门口。

欣乐楼是酒楼的正名,可汴京百姓不爱这么称呼它,往往叫其任店,盖因这酒楼是南来的一任姓浙商所开。

汴京内七十二座酒楼基本门前都有彩帛装饰的门楼,酒客往往一看彩楼的样式就知道自己喝到哪了,也不用分辨街道。

而欣乐楼则迥然不同,不光没有彩楼,店内装饰也与其他酒店的极尽奢华不同,显得格外低调,但细细一看,又发现品味极高。

赵明诚与李清照进入欣乐楼,楼内灯火通明,上下辉映,穿过一条笔直的长约百步的主廊,二人走的极快,因为主廊的廊檐下尽是些浓妆艳抹的“陪酒女”,时人称为“札客”。

只要酒客一招呼,这些“陪酒女”便会簇拥上去,争相唱歌取悦酒客。唱的好被酒客看重就留下来陪酒,唱的不好的就被酒客们用零钱打发走。

在汴京酒楼内喝酒的酒客往往就意味着大款,因为寻常百姓要买酒也多半是去脚店,酒楼内卖的酒最低档次都是七十文起步,一般人还真消费不起。

主廊南北是两个完全一致的天井,天井四周都是小包间,赵明诚带着李清照进入了一个提前订好的房间,里面早有店员等候一旁,桌上也摆了些冷盘蔬果。

见二人进来,店员忙先帮赵明诚与李清照落座,热情的一一介绍起桌上的果子,“这是惠州来的荔枝、嘉兴的李子、青州的乐氏枣.....”

介绍完后店员告罪一声就去后厨通知上菜了,赵明诚则拿起盘中的李子细细品鉴,这李子外表光鲜,还故意保留了几片叶子,加上临时洒上的几滴水,看上去卖相着实不错,新鲜水灵。

将李子上的叶子去掉,赵明诚轻轻揭开紫红色的皮,金黄色的果肉一入口,就让舌头上的味蕾瞬间绽放,确实好吃。

而李清照却一直有所疑惑,此刻终于没憋住问道,“明诚,这欣乐楼不是只卖南食吗?”

赵明诚听后则摆了摆手,趁其说话时,把剥好的一个李子塞进李清照红润的樱桃小口中,李清照懵懵的保持张大嘴巴的姿势含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咬开几口细细品尝,唇齿流香。

欣赏完美人吃相后,赵明诚才好整以暇的说道,“清妹有所不知,这欣乐楼最近把规矩改了,如今不光南食、北食都有,而且还有.....嘿嘿,不说了,一会菜上了,清妹你就知道了!”

南食顾名思义卖的菜肴都是南人的口味,向来为北方士族豪强们所不齿。

南方河流湖泊众多,所以南人主食以稻米为主,副食以海鲜等水产品为重,总结一下南食就是“饭稻羹鱼”。

而北方多为旱地,所以主食以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肉为重,尤其是羊肉,属于北方肉食中最上等的食材,总结一下北食就是“饭面食肉”。

其实汴京城内为方便北来的南方人,开了不少南食店,大多是王安石执政时期兴起的,也受到了汴京一部分百姓的欢迎。

但酒楼这种高档场所,则依然还固守着北方豪族们所剩不多的体面。

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山东人,少年时期则都长在汴京,二人都属于彻彻底底的北人,李清照也没怎么尝试过南食,倒不是因为鄙视,而是因为家庭环境与饮食习惯,才会对南食有一种陌生的距离感。

两人倒也没等太久,很快就有店员陆续端上来几盘菜,先前的店员则随侍一旁给两人介绍一盘盘菜。

“二位客官可能有所耳闻,这吃之一道啊,最好的当属南蟹北羊,东鱼西粟,本店恰好这四样菜都能做,不过由于时节的影响,南蟹要到秋季,东鱼则没了存货,想吃可能要过一阵子了,但其他两样本店还是有充足供应的。”

这南蟹就是梭子蟹,北宋人称其为蝤蛑,而东鱼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娃娃鱼,也叫大鲵。

“客官来看,这道菜就是北羊冠首的烤红羊,来自大辽最好的牧区,不膻不腻,香味浓郁扑鼻,口感极佳。”

红羊是指羊吃了草原上的一种植物后骨头变红的异种羊,是北方最有名的肉菜,李清照对其却兴致乏乏,草草用筷子夹了一块品尝了下滋味后就不动了。

赵明诚以为李清照是嫌弃太油腻了所以不爱吃,但他可是大爱这种烤羊,胃口大开,频频动筷,吃的是津津有味。

“那是李和炒栗,西栗中最为汴京人所称道的一道,是本店近来花高价收来,甜而不腻,味道殊为难得。”

李清照尝了一口,眼神一亮,又夹了好几个栗子到碗里慢慢品尝。赵明诚不太喜欢甜食,吃了一口就不试了。

店员又陆续介绍了几道菜,都味道不错,等这拨菜上完,店员又问道,“本店还有两道秘菜,一道是辽人的珍馐‘毗狸’,一道是登州的‘蝮鱼’,不知客官有没有兴趣品尝一二?”

赵明诚刚要回答,李清照拉了拉他的衣袖,附耳轻轻问道,“明诚,这‘蝮鱼’产自齐鲁,我是知晓的,可这‘毗狸’是何物啊?”

蝮鱼其实不是鱼,而是如今我们所说的牡蛎,其味珍绝,到南宋由于山东的失陷,而江南不产此物,逐步变成了一种极珍贵的海产,史载其一枚值千钱。

还好赵明诚约李清照前做了些功课,不然真要被问倒,可就丢脸丢大发了,当下便大声解释道,“毗狸,即黄鼠,用鼎烹至糜烂而食之,其肉极嫩,可炙食,也可做羹食或蒸食。在北辽属于国宴才能享用的美食。”

赵明诚说完见李清照果然一副恶心欲呕的表情,笑着对店员说,“‘毗狸’就别上了,‘蝮鱼’可以上一道。”

“好嘞,客官先吃着,一会再给您送过来。”

宋代能诞生苏轼这种大吃货绝不是偶然,要知道古代的一日两餐转为现在的一日三餐就是从宋人开始的,这显然也会促进饮食的进步,各种烹饪方法极速发展,不少菜肴的做法时至今日依然沿用,而且就当时的菜肴品类来说应该远比现在要丰富得多。

当然北宋饮食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丰富的佐料,像胡椒、花椒、茴香、酱油、醋、盐、芥末,现在有的,当时也基本都有了,欠缺的大概就是如辣椒这种外来物种,而辣椒是明末才引进中国的。北宋只有蜀椒和秦椒这两种花椒。

ps:《淹水燕谈》载契丹国有一种叫“毗狸”的珍馐美味,“毗狸”形类大鼠而足短极肥。契丹人将其作为契丹皇帝的专享,也是当时契丹招待如宋使这般贵客的必备佳肴。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竹鼠,可书上与百度都说这是黄鼠,我也没吃过鼠辈,就不纠结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