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干起来了

听完这位张公子的故事,徐正清心中大有触动。

的确,他也来自农村。

他心里也知道,农民很穷,但也的确很吝啬,很多人心里都有小九九。

他们目光短浅,守着一亩三分地,一边惧怕乡绅地主,忍气吞声,一边又喜欢欺负比他们更弱小的。

这是明朝大多数农民的真实写照。

但谁天生便是如此呢?

如果不是地主们霸占了他们的田,让他们没有地种,没有粮吃,他们的生活会瑟瑟发抖吗?

张晨继续说道:“想要改变这片土地,就必须让农民有余粮,吃得饱,穿得暖,并且会认字,农民的下一代要读书。”

“所以,你的这些策略很好。”张晨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的去执行吧,相信你会做的很好的。”

说完,张晨便离开。

他带着王永光、周延儒、宋应星等人离开。

周延儒说道:“臣看陛下的心情还不错。”

“这个徐正清不错,周延儒你亲自检测他的执行,朕目前只知道他说的不错,但还要看他做的如何。”

“陛下放心,最近臣会亲自盯着的。”

让首辅来盯着,是打炮轰蚊子吗?

外人看的确是,但在崇祯来看,还真不是。

村长、镇长制度都牵扯到农民的发展。

大明朝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民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根本问题。

农民不仅仅要有田种,还要懂得如何规范的把田种好,并且还要学认字。

只有认识字的农民,才能受到朝廷新思想的影响,才会被动员起来,成为国家的可用资源。

否则,是无法充分发挥农民的力量的。

伟人早就说过,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这里的群众,也是要你去合理地去影响他们的。

正是九月的时候,田里有不少人在收获,崇祯看到有很多人在挖红薯,一箩筐一箩筐。

红薯的出现,补充了粮食的缺口。

今年的冬天,不少人应该可以扛过去了。

但依然任重道远啊。

就在崇祯在基层试点下一步的新政的时候,北边的草原已经战火弥漫。

九月二十日,多尔衮率领大军,在科尔沁草原,和奥巴台吉会合,组成两万大军,一路向林丹汗挺进。

此时在元上都城的万丹伟征也接到了消息。

甚至消息正在快速传到归化城。

金军的行动,让草原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九月二十日傍晚,消息也传到了大凌河城的督师府中。

顺道着,一封求援信到了督师府。

是林丹汗的求援信。

辽东军的高层召开了会议,就是否支援林丹汗开始讨论。

从目前的战局来分析,林丹汗与明军是盟友关系。

他能回来,也是皇帝派人亲自找回来的。

林丹汗在科尔沁草原,也明显是能对科尔沁部产生巨大威胁的。

科尔沁部是最早投降建奴的蒙古部族之一。

科尔沁部的女子嫁给了皇太极,男子为皇太极卖命打仗,皇太极也依仗科尔沁部和代善、多铎等女真内部势力抗衡。

科尔沁部如果睡不着了,皇太极肯定也就睡不着了。

所谓的打蛇打七寸,科尔沁部明显就是皇太极的七寸。

一旦科尔沁部被端了,皇太极相当于失去了一条右臂,无论是对明朝,还是对内部的权力窥探者,都会处于弱势状态。

多尔衮就肩负着一个重任,撵走林丹汗。

其实皇太极也想利用这次机会,向草原再次证明自己的实力。

尤其是给万丹伟征看看。

而现在战争还没有开始,准确的来说,多尔衮的军队还没有到达科尔沁部的时候,林丹汗就开始给袁崇焕写求援信了。

看着桌上的求援信,祖大寿说道:“督师,我认为,林丹汗那个老小子信不得,天启年间,他就坑了咱一把,广宁城沦陷也有他的责任,狗日的拿了钱不办事。”

何可纲也说道:“督师,从大局上来说,救林丹汗肯定对局势有利,咱们一直也秉承着支援蒙古人,以夷制夷。”

“不过,林丹汗明显就是想拿咱们当枪使,战争还没有开始,先想着救援,依我看,到时候他甚至还可能逃跑。”

袁崇焕不由得苦笑起来。

林丹汗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看来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什么鸟。

“如此说来,不救?”

“先让他和建奴打几个回合,咱们看心情。”

“若是皇帝陛下那边怪罪下来,该如何?毕竟林丹汗是皇帝派人请回来的。”

“督师不如立刻奏疏京师。”

袁崇焕想了想,还是决定先按兵不动,他不可能因为林丹汗而打破自己的战略节奏。

筑城才是核心。

现在已经修过大凌河了,一路往东修下去,修十几个堡垒,将广宁城南边修的密密麻麻,修出一个月牙形,修到辽河边,阻断建奴对广宁的支援。

然后正式拉开广宁持久战,消耗个建奴一年,就能消耗得他们精疲力尽。

除非建奴乖乖交出广宁城。

一旦广宁城回到明军手里,意味着建奴战略退缩到辽河以东,明军将彻底控制辽西一带,与建奴形成辽河对望。

袁崇焕当即就写了一份奏疏,派人送回京师,请示朝廷。

而这几日,林丹汗则一边在科尔沁草原上到处浪,一边向明军求援,一边又给万丹伟征写信,让他派出援军。

反正十足的一个浪货。

到了九月二十五日的时候,多尔衮的使者抵达了林丹汗的营帐。

多尔衮的意思也很明显:要么投降,要么滚蛋!

林丹汗也是虎的一逼,他直接把多尔衮的使者给宰了,然后让人把头颅送回去。

拖人带话:现在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直系子孙,蒙古帝国的大汗再给你们训话,乖乖投降,否则我大蒙古铁蹄一到,尔等必为齑粉。

于是,就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时节,双方干起来了。